

山芋梗里的旧时光与新滋味
作者/葛国顺
山芋上市了,朋友从乡下带给我一篮子山芋梗,说是让我们尝个鲜,真是礼轻人意重。
山芋梗,带着泥土的潮气,叶片上还挂着未干的露珠,像极了小时候田埂边随处可见的模样。只是从前藤长到二尺来长要翻藤,不然藤节落地生根,抢了养分,影响薯块生长,为保丰产,生长期翻藤不少于三次:藤过肥过密,也要打掉,免得“只长藤,不长薯”。记忆里的山芋秋阳是藤,总与农忙的黄昏缠在一起。彼时田地里的山芋刚起垄,藤蔓长得疯野,大人用镰刀齐根割下,堆在田埂上,墨绿的叶子层层叠叠,带着青草的涩气。我跟在后面拾掇,指尖蹭过藤蔓上细密的绒毛,沾了满手的汁液,黏糊糊的,却也带着几分野趣。傍晚的炊烟升起时,这些藤蔓便被倒进猪食槽,伴着糠麸搅拌,成了猪仔们最爱的晚餐。那时从不觉得这东西能入口,只当是田埂间最寻常的草木,生来就该归于牲畜的腹肠。
后来日子渐渐宽裕,山芋藤便从视线里淡去了。田地里种满了更金贵的作物,猪食也换成了袋装的饲料,那些曾铺满田埂的绿,仿佛随着旧时光一起,沉在了记忆的深处。市场上现在也有得卖,不过挑选山芋梗也有学问,要挑选那些梗条饱满、颜色鲜亮、掐之易断、有清香味的,才新鲜好撕。撕山芋梗是件简单的事。掐住一头,顺着纤维撕下半边皮,再从另一头重来一遍,修净残留的筋,撅成寸把长即可。
荒年里,山芋梗是度荒的配菜。如今,却是尝时令的风味。这绿油油的藤蔓是猪栏里的常客,如今却登了人们的餐桌,成了稀罕的时鲜。撕山芋梗,撕去的是老筋皮,留下的是脆嫩,掐成小段,在沸水里焯过,捞出沥干,翻炒之间,炒出的是鲜香,也唤醒了旧日时光。山芋梗的吃法不少:可以清炒。香干丝或青红辣椒同炒,热油下锅,蒜末爆香,再倒入山芋藤快速翻炒,撒上少许盐和生抽,起锅时带着清亮的油光。夹一筷子入口,先是淡淡的清苦,随即便是回甘,脆嫩的口感里翠绿清香,藏着田野间最本真的味道,很是下饭;也可以用肉丝爆炒。山芋梗下锅前,用少许盐抓匀腌片刻,再用清水冲洗,这样炒出的梗既脆又入味。热油中蒜末爆香,倒入肉丝滑散,再下山芋梗大火快炒,最后撒点红椒丝提色提味,一盘简单的家常菜。我才重新打量起这熟悉的植物。
原来,食物的滋味从来都与时代相连。过去的山芋藤,是困顿日子里喂养牲畜的果腹之物,承载着一代人对温饱的渴望;如今的山芋藤,是餐桌上的清新点缀,藏着人们对自然本味的追寻。它从未改变过模样,只是我们的生活,在岁月流转中,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
就像那些旧光阴里的寻常物事,看似朴素,却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以新的姿态回到我们身边,带着时光的温度,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一盘清炒山芋藤,尝的是烟火,品的是光阴。
(2025.10写于草页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