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韵征文之十二
忠魂铸剑映锡山(纪实)
作者 何跃林
在滇南的群山褶皱里,个旧像一颗被时光打磨的锡珠,镶嵌在蓝色星球的东方。这里的红土下奔涌着“金属之母”的光泽,大锡的纹路不仅刻在地层深处,更刻进了一代代守护者的生命里——那是属于“锡山卫士”的年轮,用热血与忠诚,在岁月里锻造成永不生锈的利剑。
我那时从矿井下的一个矿工,调到松村脚矿部任职,分管治安保卫与矿山护厂护矿工作。正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股风,裹挟着“淘金者”的喧嚣吹进矿区。蜂拥而至的人群把矿洞挖成了密布的蛛网,“矿中矿”“楼中楼”的乱象啃噬着国家矿产资源。那时的司法边界模糊,盗矿者攥着“违法不犯罪”的空子,愈发肆无忌惮。直到2001年云锡公安转制,保卫护矿人员卸下了枪,却把“守土有责”四个字刻进了骨子里,他们的血肉之躯,成了抵御盗抢的最后一道盾。仅2010年的东部老厂矿区,7起恶性案件、176次物资盗抢、24300吨高品位矿石流失的数字背后,是142名受伤者的呻吟,是10名重伤者的绷带,是近200万元医疗费堆起的沉重——那是锡山最痛的记忆,也是卫士们冲锋的号角。我当时心中焦愁,反复思考,彻夜难眠。
反复思虑之后,我认为:锡山之巅的风景线,需要有一群女矿工撑起。发挥她们比大男人更钢柔有余的个性特征,成为这一群体的坚韧力量!1997年6月10日,云锡松矿党委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在册女矿工中招聘了62名治安联防队员,承担8个矿坑的坑卡、路卡的执勤守卫和工人入坑的检查验证工作,既弥补了警员不足,更主要的是有力加强了矿山的护厂护矿工作,她们“面对金钱诱惑不动心,面对武力威胁不退却。”教官宛锡萍说,护矿要“追得着、打得赢、说得过”,这群女子用一次次斗智斗勇,把“女子联防,稳若泰山”的誓言刻在了锡山的岩页上。守住了矿山矿藏。
后来我又奉调到云锡卡房选厂任主要职务。这里同样一些人对矿盗抢不断。
2003年7月1日,有了松矿经验,云锡卡房由60名队员组建的女子经济民警队亮相,她们的飒爽里藏着钢铁般的硬气。十号坑的高品位矿石被称作“黄金坑道”,盗矿分子曾堵着当班的许妍梅、王丽,甩出“每天一万”的诱饵,见利诱不成,又恶狠狠地威胁要伤害她们的家人。许妍梅攥着藏在身上的手机,却笑着与歹徒周旋,趁隙溜到角落拨通报警电话——200多公斤高品位矿石保住了,她事后说:“我也怕,但更怕国家的财产被偷。”战友李红飞的话更直白:“我们爱钱,只爱干净的钱。”
锡山的脊梁,从来是用热血铸就的。2004年4月28日的凌晨,东瓜林坑的夜色里,24岁的哈尼族青年李有文撞见了三名持菜刀的盗贼。没有枪,没有警棍,他凭着军人的本能冲上去,近30分钟的殊死搏斗里,鲜血在地上拖出30多米长的痕,当歹徒仓皇逃走时,铁轨没有少一寸钢铁——那是他用生命护住的信仰;2012年6月10日的夜晚,30岁的共产党员熊来军身中四刀,最险的一刀离心脏仅0.5厘米,他捂着伤口翻过3米高的围墙,追出300米,高品位矿石一粒未失。后来媒体写他“宜将剩勇追穷寇,高墙一跃出英豪”,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倒下的瞬间,脑子里闪过的只有“不能让国家吃亏”。
还有普绍坚、冯乔云、朱绍华、孙亚星、王四荣、沈正江,以及杨吉芳组建的“青春献矿山,余热献治安”的老年治安联防队……这些名字串起了锡山的忠魂谱。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孙亚星带着两名队员,直面70多个盗矿者,刀架在脖子上也没怂,当场擒住66人,他说“人可以流血,但不能没魂”——这魂,是护矿的忠魂,是爱国的赤诚;王四荣的左脚膝盖骨里,至今嵌着火药枪的铁砂,那是盗矿分子给他的“勋章”,可他依旧每天巡矿,脚步虽有些跛,却从未后退;沈正江面对蒙面歹徒的长刀,脖子被砍开10多厘米的伤口,鲜血浸透了警服,他却死死拽住歹徒的衣角,直到对方丢下10多袋阳极泥逃窜。
在我与护矿的这些坑哥坑姐们相处的日日夜夜里,我深深感动于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忠诚与坚定信仰的力量!他们就是一柄柄利剑。
我转战松树脚锡矿、卡房采选厂、老厂锡矿后又到云锡股份公司任职,回忆转战云南锡业三大主力矿山的护矿经历,至今历历在目。
历史尤其铭记了2010年1月12日,从云锡转制的115名公安民警之一的蒋勇,面对武装盗抢矿石的团伙朝天鸣枪示警……在个旧市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法院等支持下,矿山利剑更闪亮了。“以刑治乱”的转折,推进了司法进程。保证了国家生产的发展。
如今站在锡山之巅,风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喧嚣。云锡的产业链延伸向世界,“中国锡工业摇篮”“世界锡业第一”的名号,凝结着无数锡山卫士用坚守换来的荣光。那些曾流过血的伤口,成了锡山最坚韧的年轮;那些曾响彻山谷的呐喊,成了岁月里最动人的歌谣。夕阳下,我仿佛还能看见许妍梅攥着手机的背影,看见李有文淌血的脚印,看见熊来军捂着胸口追歹徒的身影——他们从未离开,只是化作了锡山的群峰,并肩站立,为这片土地撑起永远纯净的蓝天。
忠魂铸剑,剑指苍穹;锡山巍峨,巍然不朽。这颗滇南的锡珠,因守护者的热血而愈发璀璨,而那些刻在红土里的忠诚,终将与大锡一起,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永远闪耀。
历史承载了过去,历史启迪了未来。巍巍哀牢锡山,攸攸历史岁月,滚滚红河浪花,永恒不变的是勤勉的云锡人的精气神。用那始终不渝的信仰和铮铮铁骨守护百里锡山的信念,唯那不变的忠诚云锡是岁月静好前的负重前行。向锡山卫士致敬!
《岁月流韵》文集征稿启事
《岁月流韵》文集现向银发族老同志们发出邀请,请用您的生花之妙笔,撰写锦绣文章,将您宝贵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以回忆录、散文、随笔、书信体等形式展示出来,给我们的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辈儿孙,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创新未来。
征文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 内容主题:
1. 存史资政:记录珍贵的历史细节与个人体悟,为后代留下真实生动的时代注脚。
2. 交流互鉴:促进老同志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共享人生智慧与生活乐趣。
3. 启迪后学:用您的故事与经验,教育激励年轻一代珍惜当下、奋发有为。
4. 陶冶情操:丰富晚年文化生活,在笔墨书香中涵养性情,乐享晚年夕阳红。
二、体裁形式:散文、随笔、短篇纪实、书信体等均可。篇幅不宜过长,散文、随笔2000字左右,短篇纪实控制在5000一10000字。
三、 稿件要求:
真实性:内容须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力求真实准确。
健康性:内容积极健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原创性:投稿作品须为本人原创,未公开发表过(或在特定范围内征得同意后可转载,作者应对所投文稿内容及文字负全责,除错别字外,编辑不作仼何修改)。
四、评优奖励
截稿后,栏目将根据阅读量,点赞点评量,并请专业评委评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注:编委评委均不参与评奖)
投稿请注明:标题+姓名+原创投稿
(不按格式要求投稿的不予采用)
欢迎企业、机构和个人赞助支持公益
投稿微信:guyu6464
截稿日期:2026年8月31日
《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编辑部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