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庆吉
十月中旬某日下午三点,卢传河书记,孙其昌市长光临布山后村取《康汇春秋》书。我热烈欢迎两位朋友20公里辛苦来到。
我让进书房,落座,谈起半年多方印出书的曲折离奇的经过,终于印出,这是我不顾年长的艰辛,给今人和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三人漫谈了一个多小时,谈天说地,给二位朋友书上写上名字,恭恭敬敬的递给他俩,正在这时,“秘书长”从邻居家回来,我四个又谈了一会家常,客人告辞回府,我俩送到友谊桥,摆手再见!
我和其昌贤弟是老乡,从1992年5月,我联系八个文人共同写了一封关于“开发陶牛二山旅游资源”“开发史祖左丘明人文历史资源”,振兴肥城市经济发展!第二年,市委市政府即建立了省级“牛山森林公园”,二年后即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我和其昌贤弟等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扬。转眼30多年了,每逢周末或长假,游牛山的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既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市里又增加了收入!
“无巧不成书”,1998年,卢传河书记调入石横镇,当年我俩为主就点起“左丘明文化研究弘扬”的熊熊烈火,一发而不可收!只用了三年时间!一场历史性的“战役”取得圆满成功!载入齐鲁文化史册!
平阴原“平阴农机公司经理”,文化朋友韩绪彬贤弟对我前年写的一篇《左丘明文化研究》的文章评论如下:
“庆吉兄早上好!您的功劳和奉献,是众人所知的,如果没有您的及时抓住机会,大胆果断的决策,并遇到好的领导者,才会将左圣的墓园建设的如此美观大器,永世供世人瞻仰!……”。(详见《康汇春秋》369页《慷慨义气,志同道合的平阴好友——韩绪彬贤弟》)
他的鼓励实在是令人敬佩!肥城一位年青干部女士李兰亭评论道:
“工作之余才能仔细看您发的内容。左丘明文化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价值不可估量。研究左丘明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您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使命感、敬畏心、守护心,实在令我敬佩!”
石横教育站站长张衍水老师评论道:
“感谢王老师,感谢您对左丘明文化研究做出的巨大贡献。我镇市委宣传部领导和左丘明研究院领导面前说,肥城的左丘明研究,您是第一人,功不可没,应该受到尊重和爱戴,您的研究成果非常重要。先谢谢王老师!”
肥城一位退休干部,元代状元张起岩后人张兴国老师,在我的《左丘明文化研究之发端》文章后加一评论:
“读完这篇详述左丘明文化研究发端的佳作,内心如浪潮翻涌,对作者王庆吉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王老师,无疑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化拓荒者与传承巨人。
1980年,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身为教师的王老师,因参与地名调查工作,从邱明阳先生口中惊悉左丘明竟是家乡肥城衡鱼村人。那一刻,一颗传承左丘明文化的种子,在他心底破土萌芽。
此后,王老师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荆棘的文化探寻之路。他如一位执着的考古学家,潜心钻研《邱氏族谱》,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又如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四处走访知情人,探寻左丘明墓遗迹,积累了大量珍贵资料。
为让左丘明文化重焕生机,王老师化身一位无畏的开拓者。他多方奔走,联合史志专家、发动邱氏族人,积极修墓树碑、修建展览馆。资金短缺,他四处筹措;资料匮乏,他想尽办法收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左丘明墓得以修缮,展览馆顺利建成,一场场文化研讨活动热烈开展。
最让人动容的是,王老师为撰写碑文反复斟酌,为展览馆展品布置绞尽脑汁,为联系海外宗亲不辞辛劳。他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化播种者,用一篇篇文章、一次次活动,将左丘明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王老师为文化传播倾尽全力,用坚持诠释热爱。他让左丘明这位史界巨擘重被世人熟知,其事迹激励我们守护文化遗产、传承先辈精神。王老师,您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与学习。”
还有很多评论,不再引用。感谢大家的关注支持和鼓励!
孙市长,卢书记拿回书去,当晚把《康汇春秋》浏览一遍,感慨良多。第二天早,卢书记给我发了一封信如下:
“王教授好!你不愧是石横乃至肥城的活字典!称你教授理所当然!你是值得一个当过你所谓书记领导的真诚敬佩!值得尊敬的老哥!你用一生精力记录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提升!谢谢你了!书到手简单一翻,看到了你的辛苦,看到了你的辛勤,在书中多处提到了我!深表谢意!能记载下来编成书传留后世,你功德无量!祝你和嫂子幸福安康一切都好!”
谢谢贤弟热心鼓励!
2025.10.16
注:图片来源于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