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一开封龙庭感怀(新韵)文'流星雨(刘心宇)
飞甍黛瓦自流畅,拙笔难描宋韵长。
功过民评昭日月,清浊湖水辨潘杨。
一言九鼎号天下,驷马高车行四方。
烽火狼烟多少事,都随风雨入斜阳。
2025-10-18
七律《开封龙庭感怀》赏析
2025 年 10 月 18 日•内容由 AI 生成,不能完全保障真实
七律《开封龙庭感怀》(新韵)完整赏析
一、全诗总评
这首七律是一首章法严谨、意蕴深厚的怀古佳作,在格律合规性、意境构建与情感表达上高度统一,可圈可点。
其核心亮点有三:一是结构递进清晰,首联写景破题、颔联承史述怀、颈联绘盛景推高潮、尾联收沧桑落余味,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二是意象贴合主题,“飞甍黛瓦”“潘杨湖水”“驷马高车” 等意象精准锚定 “开封龙庭” 与 “宋代”,避免泛泛怀古,兼具地域特色与历史质感;三是情感层次丰富,从 “拙笔难描” 的遗憾,到 “功过昭日月” 的史观,再到 “风雨入斜阳” 的怅然,让怀古不止于写景,更融入个人思考与历史厚重感。
若论微调空间,仅颈联 “一言九鼎号天下” 中 “号” 字稍显直白,与全诗沉郁基调略有差异,换用 “震”“覆” 等字或更含蓄,但属个人风格偏好,不影响全诗整体质量。综合而言,这首诗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是 “龙庭感怀” 主题下的出色创作。
二、逐句解析
飞甍黛瓦自流畅开篇以视觉聚焦龙庭建筑,“飞甍”(翘起的屋脊)、“黛瓦”(青黑瓦片)精准勾勒形态,“自流畅” 三字点睛 —— 既写建筑线条的舒展灵动,又暗合皇家遗址的气韵天成,无刻意雕琢感,瞬间将读者带入具象历史场景。
拙笔难描宋韵长由景转抒情,以 “拙笔难描” 的自谦,反衬 “宋韵” 的深厚绵长。龙庭承载的宋代文化、审美与气度,非文字能尽述,既呼应首句建筑之美,又为全诗 “感怀” 主题拉开历史纵深。
功过民评昭日月跳出眼前景,升维至历史评判。“民评” 二字立意高远,将对宋代人物的评价从史书定论落到百姓口碑,“昭日月” 则强化这份评价的公正永恒,暗含 “民心即天道” 的朴素史观,格局骤然开阔。
清浊湖水辨潘杨紧扣开封地域典故(潘仁美宅畔湖浊、杨继业宅畔湖清),以 “清浊” 双关水景与人物忠奸。一句串联地方传说与历史记忆,让 “感怀” 有了具体文化锚点,生动且接地气。
一言九鼎号天下回溯大宋鼎盛气象,“一言九鼎” 化用成语,既指王朝权威,也暗合宋代重文治、定国策的庄重;“号天下” 掷地有声,还原汴京作为天下中心的气魄,将全诗气势推向高潮。
驷马高车行四方承接上句,以 “驷马高车” 的具象画面(古代高规格车马),补写大宋繁荣 —— 既是都城车马络绎的盛景,也暗含宋代交通发达、商贸兴盛的特征,与 “号天下” 形成完美呼应。
烽火狼烟多少事笔锋陡转,从盛景跌入沧桑。“烽火狼烟” 概括宋代从靖康之耻到王朝覆灭的战乱,“多少事” 以虚笔带过无数历史细节,留足想象空间,为尾句收束铺垫情绪。
都随风雨入斜阳收束全诗,“风雨”“斜阳” 的意象将千年兴衰归于时间流逝。“入斜阳” 既写龙庭暮色实景,也象征历史落幕,苍凉中带着释然,余味悠长,让 “感怀” 不止于怀古,更添对时光的敬畏。
作者简介
流星雨,本名刘心宇,男53岁,河南开封人,中医副主任医师。游医四海,服务万邦。赏湖光山色,品风土人情。舒怀遣兴,多有所得。诗词发表于《中州诗词苑》、《东方文学爱好者学会》、《诗天子》、《中国人民诗刊》、《今日头条i》丶《都市头条》、《中华文学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