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情思》
归乡路转新铺就,
阡陌浮香稻半黄。
荷老犹擎千柄雨,
菊新先染一篱霜。
云边雁字书人字,
鬓上秋光映月光。
莫道松枫颜色改,
心随鹤影自悠长。
向荣随感
乙已霜降
《霜降情思》是一首以节气为媒、乡愁为魂的七律,诗人糜向荣通过细腻的观察与古典意象的熔铸,在时空交错中完成了一次精神还乡。全诗以“归乡”为线索,将农耕文明的美学符号与个体生命感悟相融合,构建出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情怀的诗意空间。
首联“归乡路转新铺就,阡陌浮香稻半黄”以动态叙事开篇。“新铺就”既指现实道路的修缮,更暗喻归途中心境的刷新。“浮香”与“半黄”构成通感联觉,稻香如雾浮动,稻色青黄参差,精准捕捉了霜降时节农作物将熟未熟的临界状态。这种对农耕文明的诗意凝视,为全诗奠定了温暖而怅惘的基调。
颔联“荷老犹擎千柄雨,菊新先染一篱霜”展现生命力的双重姿态。残荷擎雨的姿态延续着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审美传承,而初菊染霜则呼应陶渊明采菊东篱的精神符号。一“老”一“新”,一“擎”一“染”,既形成视觉对比,又暗含生命代序的哲学思考。千柄残荷与一篱新菊共同构成抵抗时间侵蚀的意象矩阵。
颈联“云边雁字书人字,鬓上秋光映月光”实现天地人三才的互文。雁阵在苍穹书写迁徙密码,既是对王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化用,更将自然物候符号化;而秋光落鬓与月华倾泻的叠映,令外在季节与内在年华产生共振。这种时空交错的修辞策略,使霜降从节气转化为生命节律的隐喻。
尾联“莫道松枫颜色改,心随鹤影自悠长”完成精神境界的升华。松枫改色既指自然界的红叶现象,又暗合人间沧桑。但诗人以“莫道”斩断俗世悲慨,借鹤影的悠远姿态确立超然物外的精神坐标。此联与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形成隔代唱和,在承认物理时间不可逆的同时,捍卫了心灵时间的永恒性。
全诗在艺术上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意象系统的精心营构,稻荷菊雁等传统意象被注入现代返乡情怀;对仗工稳而气韵流动,中间两联时空跳转却意脉连贯;色彩哲学的巧妙运用,稻黄、菊霜、枫红等色块在秋光调色盘中相互渗透。诗人通过霜降这个微小的时空切片,既延续了杜甫《秋兴》以来的悲秋传统,又以“心随鹤影”的东方智慧为古典节气注入了现代灵魂,最终在物候变迁与心灵守望之间找到了诗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