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来到这样一支英雄部队,据说廖有珍连长在青海挖石棉时,遇到雪崩,为抢救战友荣立了三等功。他把这个连队带的很有生气,每当山沟里的几个连队会操,一连总能获得第一名,看电影前拉歌,一连的歌声震天响。那时面对定量供水,白菜、土豆、二米饭和沙子当调料的艰苦生活,依然过得有滋有味。
戎装脱帽照
着65式冬装照
着65式冬军装照
1970年4月,陶月浩当了班长,让我接替他文书兼军械员的工作,归连长、指导员直接领导,包括通讯员、司号员和上士,指定我为班长。5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跟连排干部和战士们有了广泛的接触,并参与到连党支部班子里做记录,也体会到连队官兵一致和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可是天不作美。我刚端上“8.1节”会餐的饭碗,接到让去团政治处报到的通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节后我恋恋不舍的与连首长和战友们告别,去团电影组学起了放电影。组里有吴厥建、王朝宽和我,在代组长吴厥建领导下开展工作,让先我负责放广播,团部司、政、后的作息时间都由军号来指挥行动。同时也与政治处的杨主任和干事以及司令部、后勤处的干部战士熟悉起来,代志光干事还把统计政治实力的工作让我代劳,成了“代理书记”。1971年4月,我调宁夏军区电影发行站,5月初,王忠发团长来军区开会,我去看望他,一见面他就对我说:“你个武天合,团党委推荐你去成都外院上大学,谁知你跑到军区来了?”接着说:“无奈,我们才让韩峰上学去了”。鬼使神差,对于酷爱学习文化知识的我,却错过了一次上大学的机会。
1973年4月,为加强西北贺兰山一线军事防御力量,中央军委决定在宁夏组建银南、银北军分区。我被派往吴忠组建银南军分区电影组,6月任命为电影组组长,我对组里蒲宏喜、李军贤经过两年多培养,已能够独立开展工作,1975年11月任命我为宣传科干事。1976年10月我被调宁夏军区政治部,任宣传处任干事,主持了资料室图书的整理分类编号和部队《毛泽东选集五卷》的分发工作,受政治部嘉奖一次。
1977年4月我被派往《解放军画报》社学习新闻摄影,10月回部队后,被任命为宁夏军区政治部任新闻摄影干事。从此我便与摄影结缘。
宁夏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北有贺兰山,南有六盘山,九曲黄河穿插而过,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美誉。尤其是当时国际形势“两霸”争雄,我国与前苏联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随时面临强敌的入侵的危机。而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汉、蒙民族集聚,与外蒙古接壤的边防线较长,唯贺兰山脉是扼制侵略者的天然屏障,敌倘若越过贺兰山脉,便是一望无际的银、吴平原,直通大西北腹地西安、兰州等地。贺兰山是我军一道务必坚守的防线。兰州军区皮定军司令、杜义德司令和萧华政委等,先后多次在贺兰山一线视察布防。
这时全区部队掀起了新闻报道大打翻身仗的热潮,各级制定了加强通讯报道工作的奖励措施。由于我在解放军画报社学习期间,先后随记者李振森和段继文去了炮兵第五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新氧军工企业、辽源矿务局以及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在一线采访。其中有部队有民兵,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掌握了采访的方法和技巧,并参与到画报社编辑、设计、评稿的各个环节,还在黑白、彩色暗房实习,收获颇丰。可是我手里仅有一台海鸥牌4A型照相机,按快门能听见响声,但是否曝光心里从来都没底,有时拍照了半天冲洗出来却是白板,使我懊悔了好多天。特别是赶上军区召开重要会议,《宁夏日报》提前预留版面,但根本保证不了能拿出合格的照片,怎么办?我多次给处领导反映,都以办公经费紧张为由,遭到拒绝。
我只好越级找到时任宁夏军区党委书记的黄经耀司令,报告了这一实际情况。并介绍了兰州军区其他几个军级单位相继配置的状况,陕西省军区和47军是德国的“哈苏”相机;甘肃省军区、青海省军区和21军配备是玛米亚RB67相机,唯我们现有的相机难以保证拍摄任务的完成,更无打胜新闻摄影报道翻身仗的底气。
俗话说“人强不如做强”,黄司令让我立即写出书面报告,他在特支费中批了3700元钱,在总政管理局购得单机单头“玛米亚RB67”相机1台。闻讯:宁夏日报社米寿世组长,从报社为我调剂出1只玛米亚RB67·50毫米广角镜头;新华社兰州军分社的刘发辉为我挤出1支“梅兹”德国便携式闪光灯,基本解决了我拍摄工具的燃眉之急。
1979年初,我为提高军区新闻摄影队伍的建设,提出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对基层报道员分期轮训。参加第一期的轮训的学员有:固原军分区的李龙盛,石嘴山军分区的邢忠强,二十师的翟文章;参加第二期轮训的学员是:西安警备区的王振彪。
经过轮训,他们相继发表了不少有好作品,常能收到他们见报的喜讯,也为他们个人尔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龙盛转业后在西安办起了远近闻名的影视公司;翟文章走出国门发展,在美国创立了北美书画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1977年至1979年,我先后在中央级报刊发表作品39篇、省地级报刊发表作品199篇,为宁夏部队摄影报道赢得了荣誉,1978年在兰州军区新闻工作表彰会上,使宁夏军区的新闻摄影由原来的倒数第一名,一跃成了顺数第一名。其中有影响的作品是:1978年《解放军画报》第九期,发表专题报道,《塞上新歌》彩图12幅,并被评为优秀专题奖。1978年《民族画报》第十期,发表专题报道,《军民团结 共守边防》黑白图5幅。1979年《解放军画报》第八期,发表专题报道,《闲不住的话务班》黑白图6幅。1980年5月8日《解放军报·全民皆兵》第四版发表图片《书记跟班》彩色图1幅。(未完待续)
9.20师高炮团
边防采访
作者小传 武天合,陕西大荔县人,1950年9月出生,曾任家乡民办教师。1969年12月入伍,历任宁夏军区独立师一团一连战士、文书,团电影组放映员,宁夏军区电影发行站发行员,银南军分区政治部电影组组长,宁夏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大荔县武装部政工科干事,渭南军分区政治部干事,兰州军区临潼第一疗养院政治处干事、院务处政治协理员等职。曾被《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和《人民军队》报聘为特约记者,三次荣立三等功。1989年转业到陕西省博物馆(今西安碑林博物馆)工作,曾任宣教部主任、文物摄影师等。1997年被聘任为副研究馆员。出版有《西安碑林博物馆》等20多部专著。
武天合摄影作品选登:
长城
宁夏黄河世纪坛
巍巍贺兰山
牛首山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