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向朝国,男,生于1938年,中共党员,函授大专文化。曾任涪陵增福镇小学校长,中学副校长,镇学校工会主席。教育教学工作中多次荣获奖状。系中华,重庆嘉陵,涪陵各诗词学会会员等。曾任嘉陵诗词副会长兼编辑,涪陵诗词副会长兼主编。其作品散见于部分刊物及白鹤梁文学等网络平台,曾获重庆新体诗歌贡献奖、涪陵区离退休教师书法比赛三等奖,象棋比赛三等奖,新妙片区象棋比赛笫一名。现系增福中学退休教师,因年高精力减退,懒于参加各种活动了。
秋游枫树林(通韵)
文/向朝国
红叶漫坡似欲燃,禹王疏水奖金山。
赤虹化玉橙赪染,霓岫升霞绛色淹。
老圃休言秋寂寥,黄花堪谓晚芳妍。
夕阳无限余晖灿,蔗境年经暮岁甜。
注:(赤虹化玉:孔子《春秋》撰成,天降雨金雨稻。)
网络点评
一、意象与意境:秋日枫林的瑰丽画卷
首联“红叶漫坡似欲燃,禹王疏水奖金山”以“火”喻枫叶,将漫山红叶比作燃烧的火焰,与“禹王疏水”的传说结合,在神话色彩中凸显秋景的壮美。此联化用大禹治水典故,暗含自然与人文的呼应,比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更添历史厚重感。
颔联“赤虹化玉橙赪染,霓岫升霞绛色淹”进一步以“赤虹”“霓岫”等意象强化视觉冲击,将枫叶的色彩比作虹霞交织的玉色,与孔子《春秋》中“赤虹化玉”的典故相契合,赋予秋景以文化深度。
二、用典与隐喻: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赤虹化玉”化用孔子典故,既暗合枫叶的坚韧品格(如“真红不枯槁”),又通过“降雨稻”的意象,将秋景与民生关联,体现诗人对自然馈赠的感恩。而“禹王疏水”的传说,则赋予秋游以历史纵深感,使诗作超越单纯的写景,成为对先贤智慧的致敬。
尾联“蔗境年经暮岁甜”以甘蔗的甘甜喻人生晚景,与杨鑫莺词中“晚节犹堪护”的豁达相呼应,展现诗人对暮年生活的乐观态度,颠覆传统悲秋主题,形成情感升华。
三、情感与主旨:秋日生机的礼赞
全诗通过“老圃休言秋寂寥,黄花堪谓晚芳妍”的转折,以“黄花”的晚芳反衬秋日的生命力,与陈毅“真红不枯槁”的积极精神一脉相承。尾联“夕阳无限余晖灿”以夕阳的余晖象征时光的馈赠,使诗作在瑰丽色彩中透露出对生命周期的深刻感悟。
四、语言特色:色彩与韵律的和谐
诗中“绛色淹”“橙赪染”等色彩词与天平山“落红点点”的实景描写形成互文,而“霓岫升霞”的想象又超越写实,构成虚实相生的艺术张力。平仄方面,全诗押“an”韵,音韵婉转,与秋日枫林的静谧氛围相得益彰。
总结
《秋游枫树林》以瑰丽的意象、巧妙的用典和积极的情感,将秋日枫林升华为生命礼赞的象征。其创新之处在于:
典故化用:将孔子传说与大禹治水融入写景,赋予秋景文化厚度;
情感逆转:以“黄花晚芳”颠覆悲秋传统,展现豁达心境;
色彩张力:通过“绛色”“橙赪”等词,构建视觉与想象的双重盛宴。
此诗不仅是秋日枫林的写生,更是对生命永恒与自然馈赠的哲思,堪称咏秋佳作。
白鹤梁文学
编审/曾小蓉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