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季秋
詹家洪(北京)
桂花香,黄菊醉。鸿雁南飞,飞舞时成队。霜染枫林呈旖旎。秋草枯黄,映衬枫林美。
稻如金,农父喜。已现丰收,穗浪频摇曳。瓜果新鲜犹滴水。旷野风清,梦里常回味。




《苏幕遮·季秋》诗意评析
詹家洪先生这首《苏幕遮·季秋》,以细腻的笔触与灵动的意象,将季秋的丰饶与诗意凝练于词牌之中,堪称一幅融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于一体的秋日画卷。以下从意象、情感、韵律及意境四个维度,解析其诗意之妙:
一、意象交织: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上阕以“桂花香,黄菊醉”起笔,嗅觉与视觉的双重意象瞬间唤醒秋日记忆。桂花与黄菊,一为暗香浮动,一为明艳夺目,二者交织,既承袭了宋词“以香喻秋”的传统,又以“醉”字赋予花草以人性,暗含秋日醉人之态。随后,“鸿雁南飞,飞舞时成队”的动态描写,与“霜染枫林呈旖旎”的静态画面形成时空张力,末句“秋草枯黄,映衬枫林美”更以枯黄与绚烂的色彩对比,凸显秋日的矛盾美感——衰败中孕育着生机,萧瑟中绽放着华彩。
下阕转入丰收场景,“稻如金”的比喻直白而生动,将稻田的丰饶与农夫的喜悦具象化;“穗浪频摇曳”的拟人化描写,赋予田野以生命活力,仿佛稻穗在风中欢舞。而“瓜果新鲜犹滴水”的细节刻画,则将丰收的喜悦推至极致,瓜果的鲜嫩欲滴,恰似秋日馈赠的晶莹诗篇。
二、情感递进:从物象到心境的升华
全词情感脉络清晰,上阕以自然物象为引,下阕以人文丰收为结,形成“物我交融”的审美体验。上阕的“桂花香”“黄菊醉”是秋日的馈赠,下阕的“稻如金”“农父喜”则是人间的回应。而结句“旷野风清,梦里常回味”更将物质收获升华为精神享受,以“风清”之景,暗喻心境之澄澈;以“回味”之语,道出秋日余韵的悠长。这种从物象到心境的升华,恰如宋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追求。
三、韵律流转:声情并茂的听觉美学
在韵律上,上阕“醉”“队”“旖”“美”的押韵,与下阕“喜”“曳”“水”“味”的转韵,形成声情并茂的听觉效果。上阕的押韵以“ui”韵为主,音调悠扬,宛如秋日长空下的雁群;下阕的转韵以“i”韵收尾,音调清脆,恰似田野间瓜果落地的声响。这种韵律的流转,既符合词牌的格律要求,又通过音调的起伏,暗合了秋日从绚烂到丰饶的情感变化。
四、意境悠远:传统与现代的诗意交融
全词意境深远,既有宋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写实传统,又融入了当代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上阕的“霜染枫林”与下阕的“稻浪频摇曳”,既是对古典秋日意象的传承,又通过“穗浪”“瓜果”等现代田园意象的融入,使词作焕发出时代生机。而结句“梦里常回味”的收束,更将秋日的诗意延伸至梦境,形成“现实—梦境”的时空交错,令人回味无穷。
结语
詹家洪先生的《苏幕遮·季秋》,以意象的生动、情感的递进、韵律的流转及意境的悠远,将季秋的丰饶与诗意凝练于词牌之中。全词既承袭了宋词的审美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堪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佳作。其诗意之妙,恰如秋日长空下的雁群,既飞越了时空的界限,又留下了永恒的余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