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且问寻常人家寻常事
(小说)
作者 崔和平
楔子
寻常小镇的清晨,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丹青。薄雾如纱,轻柔地缠绕在黛瓦白墙之间,将青石板路晕染得如梦似幻。街角的早点铺子,是这幅画卷中最灵动的色彩。豆浆在锅中咕嘟咕嘟翻涌,醇厚的香气氤氲在空气中;油条在滚油锅中欢腾跳跃,酥脆的声响与蒸笼里包子的松软气息交织,唤醒了沉睡的小镇。寻常小镇,平凡得质朴,却蕴藏着最本真的人间烟火。故事便从这里启程,在那些看似平淡的琐碎里,窥见生活的真谛与温度。
第一章:林家的早晨
林家栖身于寻常小镇东头一栋老式居民楼。岁月在墙壁上镌刻下斑驳的痕迹,墙皮剥落处露出青砖,窗台上的绿植却倔强地吐露着生机。吊兰的枝叶如翠瀑垂挂,仙人掌顶着几朵明黄的小花,为老楼注入了鲜活的色彩。
林建国,林家的顶梁柱,是寻常小镇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他每日清晨六点准时醒来,生物钟比闹钟更为精准。先是在阳台上与花草“对话”,一边浇水一边轻声叮咛:“今日也要好好长大啊。”水珠在叶片上滚动,折射着晨曦的光辉。随后是步入厨房,开启一天的仪式:煎蛋要两面金黄,边缘微焦;粥需慢火细熬,米粒开花黏稠;牛奶热得恰到好处,不烫不凉。这份细致,是他对家人无声的爱意。
妻子王慧芬比他晚起一刻钟,她是纺织厂的女工,常年在机器轰鸣中度过,虽然双手粗糙却带着爽朗的笑声,像温暖的阳光。她洗漱时哼着老歌,帮丈夫准备早餐,摆碗筷时不忘调侃儿子:“浩浩,再不起太阳都要下山了!”话语间满是烟火气与温情。
十五岁的林浩正值青春叛逆,赖床是他的日常。被窝里传来慵懒的声音:“妈,再五分钟,就五分钟!”林建国笑着劝:“孩子长身体,多睡会儿也好。”早餐桌上,一家人温馨融洽。父亲叮嘱学业,母亲关心工作,林浩讲述学校趣事,偶尔插科打诨,逗得父母开怀大笑。阳光洒落餐桌,暖意融融,时光仿佛凝固在这一刻,寻常却美好。
第二章:邻里的烟火气
林家隔壁住着李奶奶。她七十多岁,老伴早逝,儿子在外地工作,常年独居。林家常帮她买菜、打扫,她则回赠自家做的桂花糕、绿豆糕,甜而不腻,带着老人的温情。
有一天的清晨,李奶奶提着一篮刚摘的青菜,菜叶上还挂着露珠,敲开林家门。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笑容慈祥:“建国,慧芬,自家后院种的菜,没打农药,新鲜着呢。”王慧芬接过篮子,感激道:“李奶奶,您太客气了,总麻烦您。”李奶奶摆手:“邻里互助,应该的。浩浩呢?最近学习怎么样?”林建国答:“这孩子懂事了,说要考好大学,让我们享福。”李奶奶点头:“浩浩有志气,将来一定能够有好出息。”
中午,王慧芬用青菜做了一盘清炒,鲜嫩爽口。林浩吃得香甜,夸妈妈手艺好。王慧芬笑道:“是李奶奶的菜好。”邻里间的情谊,就这样在烟火气中流转,温暖而绵长。
第三章:寻常事中的波澜
日子如小河里的水缓缓流淌,平静而温馨。然而,生活总有意外的波澜。
一天清晨,林建国骑车上班,哼着小曲,心情愉悦。忽然,一个孩子追逐皮球从巷口冲出,眼看要被车撞到。林建国来不及思索,猛拐车把,车子撞上护栏,他摔倒在地,腿上擦破流血,骨头剧痛。
路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林建国被送医。医生诊断腿骨骨裂,需休养,不能剧烈运动。
王慧芬接到电话,心急如焚赶到医院。见丈夫腿缠绷带、脸色苍白,她心疼地落泪,握着他的手哽咽:“建国,疼不疼?都怪我没陪你上班。”林建国微笑安慰:“没事,皮外伤,过几天就好。孩子没事吧?”王慧芬擦泪:“孩子没事,父母来道谢还送水果。你呀,太善良了。”
林浩也赶来医院,见父亲受伤,沉默许久,眼神愧疚担忧。他低声说:“爸,以后我陪你骑车上班,我保护你。”林建国欣慰摸儿子头:“好,爸爸等着。浩浩长大了。”
第四章:寻常人家的温暖
林建国休养期间,成了家里“闲人”。王慧芬请假悉心照料,早起熬骨头汤、炖鸡汤,变着花样做营养餐。林建国看妻子忙碌身影,心里暖意流淌,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林浩变得懂事,放学主动帮妈妈做饭、打扫,陪爸爸聊天讲趣事,还学着笨拙地为爸爸按摩腿。虽然手法生疏,但是林建国感到无比舒适。
李奶奶常来探望,提着红枣枸杞汤补气血。她坐床边拉着林建国的手关切道:“建国啊,好好养伤,别急上班。家里有慧芬、浩浩,放心。咱们寻常小镇,好人有好报。”林建国感激点头:“李奶奶,谢谢您像亲人一样。有您和家人,我伤好得快。”
艰难的日子因为有家人陪伴、邻里关心,林建国伤势很快就好转。重回讲台,学生欢呼雀跃,他觉得付出皆值得。
第五章:寻常事中的不寻常
时光飞逝,林浩高中毕业,考入省城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林建国、王慧芬见儿子成长,欣慰满怀。车站送别,王慧芬红着眼眶叮嘱:“到学校按时吃饭,别熬夜,有事打电话。”林浩笑答:“妈,放心,我会照顾自己。”林建国拍儿子肩:“浩浩,大学好好学习,学会独立。爸爸相信你。”
李奶奶儿子从外地归来,决定接母亲养老,来弥补这些年对老人的亏欠。临行前,李奶奶来林家告别,带布包——为林家每人织的毛衣:“冬天快到了,怕你们冷。”她眼中含泪不舍:“建国,慧芬,浩浩,我要走了,以后可能少见面。”王慧芬紧握她手:“李奶奶,放心去,我们会想您。有空去看您,您保重身体。”林浩红眼眶:“李奶奶,我会常写信寄照片,让您看大学生活。”林建国笑言:“李奶奶,您就放心,我们永远是亲人。外地有需要,一定告诉我们。”李奶奶含泪点头:“有你们这些亲人,我在哪儿都安心。”
第六章:寻常小镇的新气象
林浩上大学后,林家生活焕然一新。王慧芬纺织厂效益不佳下岗,却未消沉,参加镇技能培训班学习糕点制作。她在家中开“慧芬糕点”小店,糕点口味独特,很快就在镇上闻名了。每日清晨,店前排着长队,王慧芬忙碌却满脸满足的笑容。
林建国业余时间写寻常小镇风土人情文章,时有发表,在当地报纸上很受好评。他组织学生志愿者定期去敬老院帮忙,传承李奶奶的善良。
寻常小镇悄然变化:政府修新路、建公园,年轻人增多,有人开咖啡馆,有人做电商,但是烟火气依旧,邻里之间的情谊如初。
第七章:岁月的回响
多年后,寻常小镇更显活力。林浩大学毕业,在省城工作,常回小镇探望父母。他带着新科技理念,帮母亲将糕点店上线电商,让“慧芬糕点”远销各地。林建国退休,成了镇上的“文化顾问”,为小镇撰写历史故事,记录变迁。王慧芬的糕点店越做越大,还收了几个学徒,将手艺传承。
李奶奶在外地安享晚年,常与林家视频通话,看到他们幸福,她满脸欣慰。小镇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林建国组织邻里举办“寻常故事会”,大家分享生活点滴,笑声回荡在夜色中。
林浩结婚那日,寻常小镇张灯结彩,邻里齐聚林家,李奶奶也特意回来参加。她拉着林浩的手,泪水盈眶:“浩浩,你长大了,成了家,奶奶真高兴。”林浩拥抱她:“李奶奶,您永远是我们家人。”
尾声
寻常小镇的清晨,依旧慵懒而美好。薄雾未散,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泛着微光。街角早点铺子香气四溢,豆浆醇厚、油条酥脆、包子松软。林家窗台绿植依旧生机勃勃,王慧芬的糕点店飘出甜香。林建国坐在阳台上,望着眼前这一切,心中满是幸福。
且问寻常人家寻常事,原来,寻常才是最不寻常的幸福。那些平凡日常、琐碎温暖、邻里情谊、家人陪伴,如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滋养心灵,让我们在平凡中感受不平凡的美好。它们是岁月的馈赠,是生活的本真,是人间最珍贵的诗篇。


作者简介:崔和平,网名古榆苍劲,河北省平山县合河口乡桂林村人,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诗词协会会员,平山县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龙吟文化编辑部执行总编,曾被授予“感动平山十大人物”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