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重庆三题
作者:刘虹(广东深圳)

(长江和嘉陵江两江相会处的山城重庆)

之一: 回重庆
重新睡在母亲出生的地方,今夜
长江最温柔的一段
纠缠我锈满风尘的视线
只需一个停顿,我的眼窝
就要决开堤岸……
相隔四十年
该大的大了,该老的老了
永不老的是涛声
长不大的是摇篮——
任怎样辗转,都搁不下
我今夜的睡眠
此刻,仿佛涨潮的钟摆
怯生生泊在夜的外边
而回忆,像失事的缆车
直抵生命的低处
与厚处,呼啸而过的坎坷
将一座城市颠簸于我的血脉
重新站在我母系的故乡,祈望
这个停顿长江一样长
此后我的每一步踉跄都不再是
东流的江水迷恋远方
不,我是倒行逆施的湍漩
江底的涌,要用余生作一次
率性的回流——
回到起点
回到起点
以便在泪水的上游,重新找到
感动,出发的帆

(作者在重庆沙坪坝沙坪公园内的红卫兵墓园)
之二:游重庆
我一直在爬 从它的坪到坝
坡到岩 仿佛从缓到峻从低到高
就能追上历史 那双小脚
周公馆到白公馆 坡越来越陡
南山到歌乐山 风越来越峭
大轰炸的余响擦痛迟到的目光
之后 恐怖从白色到红色——沙坪公园
令好色之徒 也会突发色盲
一百多座墓碑!像诘问的手指
直指苍天 平均二十岁的死亡在这里
骚动为一处讳莫如深的 景观
红卫兵墓旁 如今的人们正忙着
休闲 走投无路的青春重新
在我的底片仓惶集结 却始终不肯
显影于城市导游图上……
红色经典一日游游不出山城
坎坷深纵的眼神 谁却执意漏网
谁在走神时才看清:被两条江捧着
它左右逢源的姿色 以及
被两个党抻着时 四面腥味的风
幸而多雾 可以任人稀薄……
我们的脚一直在爬 我们的手
一直在握拳斗争 是绷紧向上
把自身陡峭为高处新的不平 还是松开
三点成一线的目光 让它软着陆于
阶级的底座 让这个连风景
也格外激烈的城市 把我作为它
最缓的坡度吧 为了再将瀑布
逼上绝壁之前 掌控好激情的步伐……

(在夜航的飞机上俯瞰重庆市区)
之三:别重庆
……是不是,旧情的线头
又在寻觅
我全身心的疼痛这根
越用越锋利的针
企图将我残缺的生活
缝合成刺绣的模样
它对底样上匍伏多年的预约
针针见血
以显出亲情之外,我与一座城市
更切肤的藕断丝连
以及某一双眼睛那含笑的
橱窗,再不必慌张陈列
我的告别
可是朝天门,我朝天祈祷的虔诚
留不住一片归帆靠岸
装运还是卸下?放逐心仓的往事
即使用我一生的诗篇
也赎不回一次失之交臂
走丢的码头
如今,我们各自飘在天上
各自对灵与肉实行直辖
都以为潇洒,自以为潇洒
其实是,没有可降落的地方
与这座城市在逼仄的机舱里
来来往往
这与一个人在宽敞的梦里狭路相逢
如出一辙——它的失重、失真
和失望……哦,我已自信得
不敢轻易说出
所有告别,殊途同归的真相
……这是白天,从飞机往下望
沟沟壑壑的城市,坎坎坷坷的心事
远不像夜间灯火满头簪钗的妩媚
这是告别,远不像赴约时
黄昏朦胧,晚霞涵纳夕阳……
(2003年11月于重庆,20251017修改)

作者简介:
刘虹:国家一级作家,媒体主任编辑。曾任深圳市新诗研究会副会长,目前任国内大型新闻资讯平台冯站长之家“一日一诗”栏目副主编。生长于北京部队大院,文革后期曾随父母发配到过新疆。1982年初大学毕业。1987年出席诗刊社第七届全国青春诗会。迄今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近2000篇作品;公开出版6部诗集1部文集,以及5部自印诗图集。诗集曾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首届香港龙文化金奖等。分别于2009年北京、2025年悉尼举办个人作品研讨会。2007年入选深圳高层次人才库。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社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社长助理:李晓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10月25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