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编者按】
当冬日的寒风裹着冰碴儿掠过街头,人们总在寻觅对抗寒冷的方式——是街角避风的角落,是屏幕里贴心的答案,是原地转圈时的笑声,还是被窝里温暖的梦境?作者强军先生的《冬日里的“温度哲学”》,便从一句俏皮的“御寒提示”切入,将这些带着“度”的日常片段,酿成了一壶浸润人心的暖茶。
文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叙事,只有老城区墙角晒太阳的奶奶、搜“冻伤对策”的南方学子、转圈取暖的孩子这些平凡场景,却精准戳中了普通人对抗寒冷的温柔智慧——原来“温暖”从不是单一的形态,它可以是物理空间的依靠,是陌生人隔空的默契,是苦中作乐的情趣,更是灵魂深处的归处。那些藏在“90度”“360度”“千百度”里的生活哲学,让我们看见:面对寒冬,最好的“御寒术”从来不是抱怨,而是带着一颗主动寻找温暖的心,在平凡日子里酿出属于自己的暖意。
这份对生活的细腻感知,恰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既照亮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也温暖了每个读者的心房。愿这篇文字能陪你走过寒风,在往后的日子里,也能轻易寻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温度”。(440字)

【散文】
冬日里的“温度哲学”:
从90度到千百度的温暖暗号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北方的冬天总来得干脆,前一夜还带着秋意的风,清晨便裹着冰碴儿往衣领里钻。街头巷尾的梧桐叶落尽了最后一片,光秃秃的枝桠指向铅灰色的天,连平日里叽叽喳喳的麻雀,都缩在向阳的窗台边不愿动弹。这时节,手机里总少不了几条叮嘱添衣的消息,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那句带着巧思的调侃:怕冷就站在墙角,那里有90度;还冷就刷会儿手机,那里有百度;仍觉得凉,就原地转个圈,拥抱360度的风;要是还冷,就钻进被窝,寻一场“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暖。

这俏皮的“御寒指南”,像冬日里揣在口袋里的暖手宝,初看觉得有趣,细品却藏着普通人对抗寒冷的温柔智慧。毕竟冬天的冷从不单一,它可能是推开门时扑面而来的寒风,是加班到深夜时办公室里的凉意,也可能是独处时心里空落落的冷清。而这一个个带着“度”的小办法,恰好成了人们对抗不同寒冷的“暗号”。
墙角的90度,是最朴素的温暖依靠。老城区的平房里,总能看见这样的场景: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屋子,奶奶把藤椅搬到墙角,怀里揣着暖水袋,眯着眼晒太阳。那面被阳光晒透的墙,像个沉默的守护者,将暖意一点点渗进人的骨头里。就算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也总有人在寒冷时本能地靠近墙角——写字楼走廊的转角、小区楼下的避风处、甚至是路边公交站的站台角落。墙角的90度从不是精确的温度,而是人们在寒冷中寻到的“支撑点”:它或许不炽热,却能让人暂时卸下寒意,像小时候被妈妈抱在怀里那样,获得片刻的安稳。就像放学回家的孩子,一进门就贴着暖气片站着,手背抵着冰凉的墙,心里却暖融融的——那是属于冬日的、最简单的幸福。
手机里的百度,藏着当代人的“御寒默契”。第一次在北方过冬的南方学子,手脚冻得又红又肿时,总会被室友推着打开百度,搜索“冻伤了怎么办”;刚工作的年轻人,冬天加班到深夜,对着电脑屏幕打哆嗦,会搜“办公室快速取暖小技巧”;就连独居的老人,冬天想煮点热乎饭,也会打开百度查“冬日养生粥做法”。百度里的答案或许五花八门,但那份“有人和我一样在找办法”的默契,却能驱散不少冷清。有时候人们搜的不是“怎么取暖”,而是“怎么熬过这个冷夜”——是失恋后搜“治愈系电影推荐”,是迷茫时搜“成年人的解压方式”,是想家时搜“妈妈做的红烧肉教程”。屏幕里跳出的一行行文字,像陌生人递来的一杯热姜茶,沉默却有力量,让那些独自对抗寒冷的人,忽然觉得不那么孤单。

自转的360度,是苦中作乐的生活情趣。小区里的孩子们最懂这个窍门:冬天的周末,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转圈,边转边喊“我有360度的温暖啦”,转得头晕眼花,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成年人也会在不经意间用这个办法——早起上班时冻得缩脖子,在楼下原地转两圈,活动活动僵硬的身体;下班回家路上风太大,裹紧围巾转个圈,让笑声盖过风声;甚至是在家做饭时,等水开的间隙,围着厨房转两圈,让身体暖和起来。自转的360度不是真的能升温,而是人们在寒冷中给自己找的“小乐子”:它像冬天里的一支小舞曲,用笨拙的动作驱散沉闷,用笑声融化寒意。就像加班到深夜的年轻人,对着电脑打哈欠时,忽然想起这个办法,站起来转了个圈,看着窗外的路灯,忽然就笑了——原来对抗寒冷,也可以这么可爱。
被窝里的“千百度”,是灵魂深处的温暖归处。冬天的被窝,大概是最让人贪恋的地方。钻进暖和的被窝里,像被裹进了柔软的云朵,白天的疲惫、外界的寒冷,都能被隔绝在外。有人会在睡前读几页书,让故事里的温暖漫进梦里;有人会听着白噪音,在轻柔的雨声里入睡;还有人会抱着玩偶,像小时候那样,在梦里和家人团聚。“梦里寻她千百度”本是辛弃疾笔下的寻觅与惊喜,可在冬日的被窝里,它有了新的意义——是梦里吃到的妈妈做的饺子,是梦里和朋友在雪地里打雪仗,是梦里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些在现实中错过的、遗憾的、渴望的温暖,都能在梦里寻到。被窝里的“千百度”,是人们给自己的“心灵棉被”,让每个寒冷的夜晚,都有一份温柔的期待。
其实冬天的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对抗寒冷的勇气。而这些带着“度”的小办法,恰好藏着普通人最珍贵的生活态度:不抱怨寒冷,而是主动寻找温暖;不沉溺于冷清,而是给自己找乐子;不害怕孤单,而是在平凡里寻诗意。就像楼下卖烤红薯的大爷,寒冬里守着小小的炉子,红薯的香气飘出老远,路过的人买一块,捧着热乎的红薯走在街头,心里就暖了;像小区里的志愿者,冬天给独居老人送菜,敲门时总会说“阿姨,我给您带了热包子”;像情侣们在雪地里牵手散步,男生把女生的手揣进自己口袋,笑着说“我的口袋有100度”。

这些细碎的温暖,像冬日里的星星,虽然微小,却能照亮整个寒夜。原来对抗寒冷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墙角的90度,可以是手机里的百度,可以是自转的360度,也可以是梦里的千百度。但最核心的,永远是那颗愿意寻找温暖、愿意传递温暖的心。
就像此刻,窗外的风还在吹,可只要想起那句“梦里寻她千百度”,心里就漾起暖意。毕竟冬天总会过去,而那些在寒冷中寻到的温暖,会变成春天里的力量,陪着我们继续往前走。(2032字)
共2484字 2025年10月4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