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二首)
五绝•重阳(押四支韵)
唐增虎(山东)
风紧催篱菊,云舒映酒卮。
登高思故旧,雁过寄秋词。

五绝•重阳(押五微韵)
唐增虎(山东)
檐角茱萸缀,堂前蟹酒肥。
凭栏怀远客,霜叶满阶飞。

苏幕遮•人生吟
(范仲淹体.押第三部韵)
唐增虎(山东)
晓星残,晨露坠。
步履匆匆,岁岁追新味。
风雨数遭霜鬓缀。
回首平生,得失皆成醉。
路迢迢,心未悔。
笑对浮沉,起落凭天馈。
且把豪情融酒内。
一曲高歌,莫负时光贵。

投稿(同题二首)
杨子令•蔷薇花
(皇甫松体.押第六部韵)
唐增虎(山东)
露染胭脂润,风裁锦绣新。
攀篱承晓日,垂架拂芳尘。
蜂绕香魂舞,莺寻蜜意亲。
春归留艳骨,不负一年辛。
怨回纥•蔷薇晚韵
(皇甫松体.押第十二部韵)
唐增虎(山东,
月铺丹英软,烟匀玉朵羞。
傍阶凝暮色,牵绪带轻柔。
香约归燕歇,光随夜雾浮。
纵令芳华减,余韵绕朱楼。
鹧鸪天•光明使者
(南唐•李璟体.押第七部韵)
唐增虎(山东)
素线凌云上碧巅,柔肩承日照人寰。
风梳短褐浑无烦,霜滋轻褐岂辞还。
灯明灭,笑开颜,一城星斗落檐前。
吾身甘化暖光燃,不教长夜锁乡园。

散文:《博山水饺》
唐增虎(山东)
博山的烟火气,总绕不开一盘水饺。它不是寻常的吃食,是刻在当地人味觉里的符号,更是博味美食版图里响当当的代表。
调馅是门功夫,多一分油则腻,少一味料则寡,老一辈传下的配比藏着舌尖的精准;包法更见巧思,捏出的褶子规整利落,煮好后鼓着肚子,活脱脱一个个迷你元宝,透着讨喜的吉庆。这水饺还裹着旧时光的故事——从前日子紧巴,只有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来了贵客,案板上才会响起擀皮、剁馅的声响,那一碗热乎,是当时最郑重的款待。若论正宗,老博山人心底总有个数,“石蛤蟆”饭店的名号响了多年,是这门手艺实打实的传承人之一。
不只节庆,寻常日子里它也是重头戏。朋友凑在一起,先点上几碟小菜——酥锅的醇厚、硬炸肉的香脆、豆腐箱的层次,再抿几口小酒,聊着家常。酒过三巡,压轴的必是一盘博山水饺,热气腾腾地端上来,咬开是满溢的鲜香,碳水带来的满足感,瞬间抚平所有酒意,只余一句“痛快”。博山的吃食本就丰盛,春卷、汇菜、拔丝山药撑起了菜的半边天,主食更是热闹:火烧外酥里软,剪饼咸香耐嚼,馄饨汤鲜馅足,油粉醇厚解腻……可无论选择再多,水饺始终是那抹最让人安心的底色,和这些吃食一样,都带着独一份的博山香,是别处复刻不来的滋味。
最难忘的还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供桌上,一盘码得整整齐齐的水饺,是给祖先的敬意;餐桌旁,一家人围坐,吃着水饺,看着春晚,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焰火在夜空绽放出绚烂的光。红灯笼挂起来,福字贴上门,嘴里是水饺的暖,耳边是家人的笑,一年的圆满与新年的期盼,都融在这一碗热气里,岁岁年年,不曾改变。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