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第七翼】
《周易》:《系辞下传》之歌
【第一章·八卦成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
系辞而命,动在其中。
吉凶悔吝,生乎动中。
刚柔立本,变通趣时。
贞明日月,贞观天地。
坤示人简,乾示人易。
乾易坤简,爻象效此。
爻象内动,吉凶外示。
功业见变,圣人情辞。
天地大德,生生不息。
圣人大宝,位以仁持。
理财聚人,正辞弘义。
【第二章·包牺作易】
远古包牺,顺天而治。
仰观天象,俯察地理。
近取诸身,远取物宜。
始作八卦,通神类意。
结绳为网,离智佃渔。
神农斫木,耒益百姓。
日中为市,噬嗑利民。
黄帝尧舜,变通宜新。
垂裳而治,乾坤德荫。
刳木为舟,涣济而通。
服牛乘马,随引远踪。
重门击柝,豫防暴凶。
杵臼小过,万民济功。
弧矢威睽,大壮宫庭。
棺椁大过,厚衣以薪。
上古绳治,后圣契明。
官治民察,夬决而行。
【第三章·易象示变】
易者象也,像物成形。
彖者材也,才德动生。
吉凶悔吝,是故著明。
【第四章·阴阳卦德】
阴卦多阳,阳卦多阴。
奇偶分判,昭彰德行。
阳卦一君,二民一心。
阴卦二君,一民二心。
君子小人,泾渭分明。
【第五章·往来屈信】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天下同归,百虑一致。
日月相推,光明升起。
寒暑往来,年岁成时。
往屈来信,屈信生利。
尺蠖求伸,龙蛇蛰宜。
精义入神,德盛化知。
困石据蒺,名辱危至。
射隼高墉,藏器待时。
小人惩诫,屦校灭趾。
善积成名,恶积灭身。
其亡系桑,安不忘沦。
鼎足折凶,任重当斟。
下交不渎,上交不谄。
见几而作,介石贞善。
颜子不远,复德元显。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三人之行,则损一人。
独行得友,所求心诚。
君子安身,后有行动。
君子平和,后有言论。
君子建交,后有求人。
倾危而动,则民不行。
疑惧而语,则民不应。
无交而求,则民不允。
【第六章·乾坤易门】
乾坤易门,乾阳坤阴。
阴阳合德,刚柔体情。
体天撰地,德通神明。
杂而不越,称述物名。
彰往察来,阐幽显匿。
当名辨物,正言断辞。
名小类大,文辞远旨。
其言曲中,其事隐肆。
以济民行,以明凶吉。
【第七章·忧患九德】
易兴中古,忧患始拟。
谦德之柄,履德之基。
复德之本,恒德之砥。
损德之修,益德之裕。
困德之辨,井德之地。
巽德之制,九德具矣。
履和谦尊,复辨物事。
恒杂不厌,损难后易。
益裕不设,困穷有遇。
井居所迁,巽称而匿。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
恒以一德,复以自知。
损以远害,益以兴利。
困以寡怨,井以辨义。
巽以行权,九卦各施。
【第八章·易道屡迁】
易书不远,道屡迁移。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不为典要,唯变所适。
出入以度,内外知惧。
明于忧患,察以往昔。
无有师保,如临父旨。
初循其辞,揆方知律。
非通易理,履道生疑。
【第九章·原始要终】
易推原始,终以为质。
六爻相杂,物象时宜。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
初辞拟之,终成卦义。
杂物撰德,辩非与是。
若离中爻,难解卦理。
存亡吉凶,居则可知。
智者观彖,半思悟矣。
二四同功,善差位异。
二爻多誉,四爻多惧。
三五同功,吉凶各具。
三爻贱凶,五爻贵吉。
柔道忌远,柔中用旨。
柔危刚胜,阴阳位之。
【第十章·三才之道】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
天地人道,三才两会。
道有变动,六爻归位。
阴阳物象,上下贱贵。
文理当否,吉凶生遂。
【第十一章·殷末易兴】
易兴末殷,周德盛行。
文王纣事,辞危势惊。
危惧使安,慢易使倾。
百物不废,其道大明。
惧以终始,要旨无吝。
斯谓易道,守成持盈。
【第十二章·乾坤德行】
乾德至健,恒易知险。
坤德至顺,恒简知艰。
悦心研虑,吉凶定焉。
变化云为,天地能详。
占事知来,象事知器。
天地设位,圣人肇启。
人谋鬼谋,百姓兴事。
八卦象告,爻彖情逸。
刚柔杂居,显明凶吉。
变动利言,吉凶情移。
爱恶相攻,远近相取;
情伪相感,易情可拟。
其将叛者,惭愧其辞。
中心疑者,散乱其辞。
吉人寡辞,躁人多辞。
诬善游辞,失守屈辞。
易道精微,圣贤所律。
乾坤易缊,神化无极。
【第八翼】
《周易》:《说卦传》之歌
【第一章·圣人作易】
圣人作易,蓍出神明。
参天两地,揲筮有情。
观阴察阳,演卦象形。
刚柔生爻,穷理尽性。
和顺道德,天命通灵。
【第二章·三才之道】
理性顺命,三才分详。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仁义合彰。
三才两之,六画卦张。
阴阳柔刚,六位成章。
【第三章·八卦相错】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雷风相薄,水火不射(yi)。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八卦相错,逆数推易。
【第四章·八卦功用】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
雨以润之,日以烜之。
艮以止之,兑以悦之。
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第五章·帝出乎震】
帝出震东,万物生机。
齐巽东南,整洁一致。
相见离南,光明治理。
致役坤地,养育努力。
言乎兑秋,物熟欣怡。
战乾西北,阴阳配宜。
劳乎坎北,归藏休息。
成萌于艮,周循不已。
【第六章·神妙万物】
宇宙神奇,天地化育。
鼓动万物,雷电迅疾。
吹拂万物,快如风起。
干燥万物,熯若火炙。
欣悅万物,泽水润滋。
成萌万物,唯艮盛丽。
水火相及,雷风相宜。
山泽通气,变化有序。
【第七章·八卦性情】
乾健坤顺,震动巽入。
艮止兑悦,坎陷离丽。
【第八章·八卦取象(动物类)】
乾马坤牛,震龙巽鸡。
艮狗兑羊,坎豕离雉。
【第九章·八卦取象(人身)】
乾首坤腹,震足巽股。
艮手兑口,坎耳离目。
【第十章·乾坤六子女】
乾天君父,坤地母仪。
震索长男,巽索长女。
坎得中男,离得中女。
艮为少男,兑为少女。
【第十一章·广象之歌】
乾为天父,君圜玉金;
良马木果,大赤寒冰。
坤为地母,布釜均心;
子母牛舆,文众柄阴。
震雷长子,玄黄马鸣;
龙健决躁,禾稼萌生。
巽风长女,木直白睛;
利市三倍,长高退进。
坎水中男,弓轮伏隐;
沟渎月盗,血卦心病。
离火中女,甲胄戈兵;
蟹蚌龟鳖,乾电日星。
艮山少男,门阙狗喑;
指鼠黔喙,阍寺石径。
兑泽少女,巫师箴吟;
毁折附决,妾顺羊欣。
【第九翼】
《周易》:《序卦传》之歌
《序卦传》(上)
天地初开,万物氤氲。
唯此万物,充盈苍旻。
兹以充盈,受之以屯。
屯者盈也,万物萌生。
物生必蒙,需养哺温。
养哺有争,讼事此始。
讼必众起,师众相聚。
众有所比,比邻依持。
比之有畜,受之小畜。
小畜渐盈,礼仪可履。
履致通途,泰安肇启。
泰极否来,同人聚力。
与人同者,物必归矣。
故受大有,大有忌盈。
受之以谦,谦有豫情。
豫乐随众,蛊事正开。
蛊者事大,设以监台。
监而临观,噬嗑合裁。
物不苟合,故有贲在。
贲饰终尽,剥落复来。
复则不妄,无妄可畜。
大畜能养,受之以颐。
颐养勿缺,大过须忌。
物若终过,则陷坎泥。
陷有所丽,丽离晖熠。
《序卦传》(下)
先有天地,后有万物。
阴阳男女,配成夫妇。
始有父子,后有君臣。
君臣上下,礼仪生成。
夫妇之道,受以久恒。
月满则亏,退遯知存。
物不终遯,大壮利亨。
大壮不久,晋光同尘。
光明夷伤,家人抚痕。
家穷必乖,乖睽蹇生。
蹇难解缓,损极益循。
益而有决,夬遇姤行。
遇行而聚,萃聚有情。
聚而高升,高处困吟。
困顿井悟,革故鼎新。
长子主器,引发震惊。
震雷蛰动,艮止妄念。
物不终止,故以渐进。
渐行归处,归妹丰年。
丰盛旅泊,巽随风旋。
旋之兑悦,涣散情愁。
涣不终散,故生节度。
节度春秋,中孚为舟。
小过修正,既济无忧。
未济无成,物不终休。
【第十翼】
《周易》:《杂卦传》之歌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
临观与求,屯居蒙幽。
震起艮止,损益始周。
大畜待时,无妄灾咎。
萃聚升扬,谦轻豫休。
噬嗑为食,贲色无求。
兑见巽伏,随无故由。
蛊则修饬,剥烂复收。
晋昼夷诛,井通困愁。
咸速恒久,涣散节留。
解缓蹇难,睽外家柔。
否泰反类,壮止遯走。
大有众归,同人亲俦。
革故鼎新,小过防尤。
中孚取信,丰多旅游。
离上坎下,小畜寡谋。
履不处静,需滞讼仇。
大过颠行,姤遇刚就。
渐女待聘,颐养身修。
既济安定,归妹终酬。
未济男穷,夬刚决猷。
君子道长,小人道囚。
易象循环,天道悠悠。

后 记
一一中华文明源头的深情回望
《诗〈易〉智慧》第一部和第二部终于完成,于我而言,既是一场漫长的跋涉,也是一次诗意的回归。二十余年来,我徜徉于《周易》的《易经》卦爻辞与《易传》哲思的渊海,总是试图以诗歌的形式,咏诵这部古老的经典(不敢妄言诠释)。近年来终于下定决心,不揣冒昧草成拙作,命曰《诗<易>智慧》。全书共分两部:第一部《<周易>易经卦爻之咏》,以“咏”诵经;第二部《<周易>易传十翼之歌》,以“歌”唱传。这一尝试,或许称为易学领域的一次创举,但我更愿视其为一次对中华文明源头的深情回望。
一、智慧的诗意本质
智慧,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向导。但今人所理解的智慧,往往局限于理性思辨、逻辑推演,却忽略了智慧最初的形态——那是一种诗意的智慧,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紧密交织的结晶。在人类文明的源头,记忆或许并不牢靠,但想象却无比丰富。古圣先贤和初民们以诗性的眼光观察世界,以韵律的语言传递经验,而诗歌,正是这种智慧最自然的载体。
诗歌的凝练、精准与感染力,使其成为早期文明最理想的文化媒介。《周易》中《易经》的卦爻辞,恰恰体现了这种诗意智慧的特质。
如《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寥寥数字,以鹤鸣相和之象,道出人际共鸣的伦理意蕴。
又如《大过》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则以枯木逢春的荒诞画面,隐喻盛极而衰、衰极复生的自然法则。再如《屯》卦中“屯如,邅如,乘马班如”的回环韵律;《井》卦从“井泥不食”到“井冽寒泉”的渐进叙事,无不展现出《易经》语言的诗性魅力——它以意象承载哲理,以节奏传递智慧,既是占卜之辞,亦是生命之诗。
二、《易经》的作者:人人都是“诗人”
《易经》是古代圣贤与先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如古希腊人相信“人人皆可是荷马”。《易经》的创作者们,亦是跨越时代与民族的圣贤以及“无名诗人”。在他们眼中,诗与思本是一体,形象与抽象从未割裂。《易经》中的卦象,既是符号,亦是意象;其爻辞,既是占断,亦是歌谣。这些古代的“诗人—一哲人”,并未刻意区分诗歌与哲学,因为在他们看来,世界的真相本就寓于诗性的表达之中。
今人常以“玄奥”“神秘”诠释《周易》,实则是以现代思维强加于古人之作。若回归中华文明的源头,我们会发现,《周易》的本质并非只是高深莫测的玄学,而更是古代圣贤与初民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诗意观察。它的智慧,不只在于抽象的哲学体系,亦在于具体而微的生命体验。
三、重返源头:以诗诵《易》的尝试
理解《周易》,必须回到它的历史语境。若以现代学术的标尺丈量《周易》,只会遮蔽其本真意义。唯有思想重返那个诗思未分的时代,我们或许才能真正读懂这部经典。
这正是《诗〈易〉智慧》的初衷——以诗歌的形式,还原《周易》的诗性本质。在本书中,我尝试以七言古风的语言,咏诵《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让古老的意象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同时,对于《易传》的“十翼”,我以四言韵文的歌咏方式,呈现其哲思与韵律的交融。我希望这一创作过程,既是对《周易》的解读,更是对其诗性传统的延续。
四、《周易》的当代意义
数千年来,《周易》被赋予太多的标签:占卜之书、哲学经典、玄学秘笈……但这些解读往往可能偏离了它的本真。唯有跳出后世附加的层层“诠释”的藩篱,我们或许才能看到《周易》另一方面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保存了中华文明最初的诗性(哲思)智慧。
在当代社会,理性思维占据主导,而诗性智慧却日渐式微。诗咏《周易》,正是为了重新找回那种形象与抽象、诗性与哲思和谐共生的思维方式。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仅需要逻辑的严谨,也需要诗意的灵动。
五、致谢与期许
本书的完成,得益于诸多师友的鼓励与支持。尤其要感谢那些在易学与诗学领域给予我启发的前贤与学者们。同时,我也要向古圣先贤和无名的作者致敬——正是他们的诗意创造,才让《周易》成为跨越千年的智慧之源。
最后,愿读者能以此书为媒介,感受《周易》的诗意与哲思。它不是一部高不可攀的玄典,而是一首来自中华文明源头的长诗,等待着每一位用心聆听的读者。
感谢诸位易学前辈和同仁们的不吝赐教!
任 麟
乙巳秋于深圳墨易斋

作者简介
任麟:教授,易经学者,诗人,书法家;北京大学资源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经济高层论坛导师;历任文化部中国艺术档案学会副会长、《中国辉煌-大型历史档案文献丛书》执行总编,将士丰采书画院顾问等职。

本期专栏
藏品艺术网《传统文化》专栏
专栏主编
王景轩
人物推荐
将士丰采书画院专家顾问组
校对:马艳华
审编:李德金
审定:王景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