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殇
——附评析
文/张海峰(陕西)
人总羡葱茏叱咤风光
秋意漫过时
小草卑微的沉默
守着云卷云舒
却拽不回岁月流淌
而灶火里的倔强——
任西风狂啸
仍在风中尝那抹枫红
2025.10.26.
评析:
这首《秋殇》通过秋日意象的铺陈,展现了生命荣枯与内在坚韧的辩证思考。以下从意境建构、语言张力、思想深度三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意境建构的层递性
诗歌以“葱茏叱咤风光”开篇,构建盛夏的生命张力,旋即用“秋意漫过”形成时空转折。小草“卑微的沉默”与“云卷云舒”的永恒意象形成微观生命与宏观宇宙的对话,而“拽不回月岁流淌”以通感手法将无形时光具象化为流动的实体,强化了人世无常的苍凉感。
二、语言张力的矛盾美学
“灶火里的倔强”是全诗诗眼——灶火本属室内温存意象,却与“西风狂啸”的暴烈外力形成对抗。动词“尝”字尤为精妙,既延续了“枫红”的视觉灼热,又赋予其味觉体验,使抵抗姿态从生存本能升华为生命品格的主动抉择。
三、思想深度的超越性
诗人并未沉溺于秋殇的传统悲情,而是通过“小草-灶火-枫红”的意象链,完成从“顺应自然”到“抗争宿命”的精神跃升。末句“风中尝那抹枫红”以正在进行时的动态凝视,将短暂绚烂转化为永恒的精神滋养,暗合西西弗斯式的存在主义哲学。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古典秋思的框架中注入了现代生命哲学,以微小物象承载厚重思考,在节制语言中实现情感爆破,堪称一首具有精神韧性的精致短诗。
其价值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精准捕捉了人类面对时间流逝时的复杂心境——那种在卑微中坚守、在凉薄中取暖的生命韧性,正是最动人的诗性真实。
注:原创首发。
张海峰,微信名:海峡两岸,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喜欢用文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丰盈自己。小说、诗歌、散文、诗评散见公众平台及传媒电台千余篇(首)。有入多种选本,散文《希望遐想》被录入2020年《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一书,偶有获奖。【西宁表′】微刊特约作家。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