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观太行峡谷群
文/谢爱民
太行叠翠抱幽岑,万壑千岩太古魂。
壁峭青冥凝黛色,溪鸣碧涧漱云音。
栈悬危石疑无路,松覆深潭若有林。
景美斜阳峡窄处,金光漫洒客欢心。
棠析:
这首《观峡谷群》是一首章法严谨、意境雄浑的七言律诗,以“观”为线,将太行峡谷的奇、险、幽、秀写得层次分明,堪称纪游佳作。
1. 结构:起承转合,脉络清晰。
全诗遵循七律“起承转合”的经典结构,每联各有侧重,层层推进。
首联(起):“太行叠翠抱幽岑,万壑千岩太古魂”,开篇破题,以“叠翠”“万壑千岩”勾勒峡谷群的宏观轮廓,再用“太古魂”拔高意境,赋予山水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奠定全诗雄浑基调。
- 颔联(承):“壁峭青冥凝黛色,溪鸣碧涧漱云音”,从首联的“全景”转入“近景”,分别从视觉(壁峭、黛色)和听觉(溪鸣、云音)落笔,一静一动,将峡谷的“险”与“幽”具象化,对仗工整且画面感极强。
- 颈联(转):“栈悬危石疑无路,松覆深潭若有林”,视角聚焦于峡谷中的人文景观(栈)与细节景致(松、潭),“疑无路”“若有林”加入了观景时的心理感受,既写出栈道的惊险,又藏深潭的清幽,让景致多了几分灵动与悬念,打破前两联的平稳,实现“转”的效果。
- 尾联(合):“景美斜阳峡窄处,金光漫洒客欢心”,以“斜阳”“金光”收束全诗,将景致与游人的心境结合,既呼应前文的“景美”,又以“客欢心”传递出观景的愉悦,让全诗意境从山水之奇,落到人情之暖,余味悠长。
2. 炼字:精准生动,见字见景。
诗人炼字颇见功力,寥寥数语便让山水“活”起来。
“抱”字:首联“抱幽岑”,以拟人手法写太行群山,仿佛群山主动将“幽岑”环抱其中,既突出峡谷的“幽”,又显群山的厚重包容,比单纯写“绕”“围”更有气韵。
- “凝”“漱”二字:颔联中,“凝黛色”写峭壁的青黑之色仿佛凝固在高空,凸显岩壁的厚重与静态之美;“漱云音”写溪水冲刷涧石,声音似与云相融,将听觉转化为可感知的“云音”,让溪声更显空灵,一静一动,对比鲜明。
- “疑”“若”二字:颈联以虚笔衬实景,“疑无路”写出栈道悬于危石上的惊险,让人产生“无路可走”的错觉;“若有林”写松枝覆盖深潭,光影交错间仿佛藏着一片密林,增添景致的朦胧感与想象空间。
3. 意境:雄浑与清幽兼具,景与情相融。
全诗既展现了太行峡谷“万壑千岩”“壁峭青冥”的雄浑壮阔,又藏着“溪鸣碧涧”“松覆深潭”的清幽雅致,两种意境交融,不显得突兀。尾联更是将“斜阳金光”的景致与“客欢心”的情感结合,景因情显美,情因景更真,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山水之奇,也能体会到观景的畅快,实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格律工整、炼字精妙,既符合七律的严谨规范,又兼具纪游诗的生动性,是一首难得的山水佳作。
作者简介:谢爱民,汉,男,生于50年代,河北省平乡县人,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著作家、省诗词协会员,市作家协会和诗词协会会员,市海棠诗社副社长。爱好新闻、公文、评论、诗歌写作,多篇新闻获囯家、省奖,多首诗词获奖,著《心海涛声》诗词集。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2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