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中国雨巷文学社

令人敬佩的贾母
作者:鲁建才 - 杭州

无论是半个世纪前看红楼梦,还是后来看红楼梦电影,一直以为贾母只是一个贵族老太太角色,没有引起我特别注意。看了新版红楼梦第四十六集,抄家后贾母的表现,令我对这位嘻嘻哈哈的老太太肃然起敬!
一,贾母尚有私房钱
先说贾母还有私房钱未被抄走,主要是因为这些钱财属于她的个人私产,并非贾府的公产。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多年来积攒了不少“体己”钱,这些钱财来源广泛,包括她出嫁时带来的丰厚嫁妆、历年生日时晚辈及亲友的孝敬赏赐、宫廷御赐等。在封建制度下,女性的嫁妆等私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属于家族公产范畴,抄家时通常不会被充公。此外,贾母身为诰命夫人,在没有撤消封号前,其财务在一定程度上受法律保护。所以,贾府被抄家后,贾母仍有私房钱可以拿出来分给子孙,以解燃眉之急。根据《红楼梦》第107回“散余资贾母明大义”的内容,贾母将自己的私房钱进行了分配,给贾赦、贾珍各三千两,给王熙凤三千两,给贾琏五百两等,以帮助家族成员渡过难关。
二,贾母私房钱分配遵循“家族存续优先”逻辑
贾母的分配并非简单的“按需分配”,而是以“保住家族根基、留存复兴可能、兼顾基本体面”为核心,按优先级逐层取舍,每一笔钱都在为贾府“留后路”。
第一优先级:保住家族核心男性成员(贾赦、贾珍)
这是贾母分配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家族是否会彻底垮掉。贾赦、贾珍分别是荣、宁两府的“当家人”(宗子),即便二人有错,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他们是家族血脉与名分的象征。若二人因没钱打点而获重罪(如流放、监禁),两府便没了“主心骨”,彻底失去翻身的基础。因此,贾母给二人各3000两(总额占比最高),本质是“救家族的根”。
第二优先级:维系关键家庭成员的生存与稳定(王熙凤、贾琏)
贾琏夫妻是当时贾府少数能“奔走办事”的壮年成员。王熙凤虽病倒,但她是贾琏的妻子,若因无钱医治而亡,不仅会激化贾琏的负面情绪(此前已因抄家,贾琏怨怼王熙凤),还可能让贾琏陷入“无妻照料、生计混乱”的状态,无法专心处理家族事务。给王熙凤3000两“养命钱”。实则是帮贾琏稳住后方;给贾琏500两日常开销,是让他有能力继续奔走(如探望族人、处理杂事),相当于为家族保留“办事人手”。
第三优先级:留存家族未来的“复兴火种”(贾兰)
贾兰是荣府嫡长孙(贾珠之子),且自幼勤奋读书,是贾府中最有可能通过科举改变家族命运的人——封建时代,家族衰落往往需靠“科甲出身”重新崛起。因此,贾母特意给贾兰300两,优先保障他的读书与生计,本质是为贾府预留“长远翻盘的希望”,比单纯救济其他孙辈(如宝玉、贾环)更具战略意义。
第四优先级:兼顾家族体面与基本人情(宝玉、贾环等)
这一层是“保底项”,既不让家族落得“遗弃亲人”的骂名,也符合贾母“大家长”的身份。给宝玉、黛玉钱,是疼惜孙辈的基本人情;给贾环、赵姨娘钱(数额最少),则是在“嫡庶有别”的规矩下,守住“不抛弃本家成员”的体面——即便钱少,也避免了家族彻底分裂的风险。
三,专程探望病重的王熙凤
贾母探望王熙凤时,话语不多却句句戳中痛点,既化解了王熙凤的愧疚与不安,又给足了她安全感,尽显长辈的细腻与周全。
1. 初见时的“卸责式安慰”:先松对方的心防
王熙凤此刻最愧疚的是“自己的私弊被抄出,连累家族”,贾母开篇先不提“私弊”,只说她“辛苦、受委屈”,把她放在“受害者”而非“责任人”的位置,先消解她的自我谴责。用“命里该受波折”淡化事件的严重性,避免她因过度焦虑加重病情,本质是先帮她卸下心理包袱。
2. 谈及抄家时的“定性式开解”:厘清责任,不迁怒
王熙凤哭道:“老祖宗,都是我不好,平日管家用钱太活,又弄了些外快,如今被抄出来,连累了咱们家……”贾母打断道:“你别瞎说了!咱们家的事,不是你一个人弄糟的。大老爷、珍儿他们干的那些事,才是根儿上的错。你管家这些年,虽有些小错处,可也没少费心,咱们都记着你的好。”
王熙凤主动认错时,贾母立刻打断并“定性”——明确指出家族败落的根源是贾赦、贾珍的重罪,而非她的“小错处”,既帮她厘清责任边界,又肯定她“管家费心”的付出。这一番话直接击碎了王熙凤“我是败家精”的自我否定,让她知道自己的付出被看见、被认可,而非全被否定。值得一提的是,贾母还当大家面,强调把给王熙凤的三千两养病钱,贾琏一个子都不得挪用!
3. 提及钱财时的“兜底式承诺”:给足生存安全感
原文对话:贾母道:“我给你留了三千两银子,你好生养着病,别操心钱的事。那银子我已经吩咐平儿收着了,不许琏儿动一分——他要是敢胡来,我自有话说。”
安抚心思:王熙凤病倒后最担心的是“失势后无钱养病、被贾琏嫌弃”,贾母的话直接解决了她的两大顾虑:一是“给你留了银子”,明确这是她的“专属养命钱”;二是“不许琏儿动,我撑腰”,用自己的权威堵住贾琏可能的挪用,彻底打消她的后顾之忧。“我自有话说”四个字,相当于给她吃了定心丸,让她知道有长辈为自己兜底。
4. 告别时的“盼好式鼓励”:唤起她的求生欲
原文对话:贾母起身时道:“你安心养病,等你好了,咱们娘儿们还像从前一样说话儿。家里的事有我呢,你别挂心。”
安抚心思:此时王熙凤病重,容易陷入“自己没用了、被家族抛弃”的绝望。贾母用“等你好了还像从前一样”给她画了一个“未来的盼头”,暗示她“你对这个家依然重要”;再用“家里事有我”让她彻底放下对家事的牵挂,专心养病。这既是鼓励,也是用“家族仍需要你”的心理暗示,唤起她的求生欲。
每句话看似家常,实则都精准踩在王熙凤的“情绪痛点”与“现实顾虑”上——先卸责、再认好、给保障、留盼头,一步步帮她从愧疚、恐慌中稳住心神,这正是贾母作为大家长的“语言智慧”与“温度”所在。

结语:
整体来看,贾母的每一步取舍都围绕“先保根基、再留希望、最后顾体面”的逻辑,用有限的私房钱最大程度维系贾府的“存续可能”,尽显大家长的深谋远虑。八十多岁高龄的贾母并没有老糊涂,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家族突然经历重大抄家灾难,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充分体现一个大家族精神领袖和主心骨作用!
2025.10.01

作者简介:
鲁建才 男,1958年出生,杭州人,汉族,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先后参加绩溪胡适研究会、屯溪程朱理学研究会、杭州徽州学研究会理事、杭州市文学学会会员、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员。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社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社长助理:李晓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10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