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平起首句入韵】
《七律·感悟》
卅年漂泊若微尘,风雨兼程土木身。
愧少文凭攀绝仞,唯多勤勉渡迷津。
枯荣犹可孕兰蕙,腐朽何妨化锦鳞?
历尽沧桑终一笑,踏平坎坷未辜春。
写于2023年·孟夏




这首《七律·感悟》以平水韵平起首句入韵的形式,抒发了作者三十年来漂泊奋斗、历经沧桑的人生感悟。整体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艰辛的回顾,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主题与情感
诗作紧扣“感悟”主题,通过描绘漂泊生涯、风雨兼程的艰辛,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命价值的探索。首联“卅年漂泊若微尘,风雨兼程土木身”以“微尘”自喻,突出渺小与坚韧的对比,奠定全诗沉郁而昂扬的基调。尾联“历尽沧桑终一笑,踏平坎坷未辜春”则以豁达收束,传递出历经磨难后的释然与无悔,情感层次丰富,从自省到超越,形成强烈共鸣。
二、意象与意境
诗中意象运用生动且富有象征意义:
自然意象:如“风雨”象征人生困境,“枯荣”“兰蕙”暗喻生命循环与希望,“锦鳞”化用“鱼跃龙门”典故,喻指逆境中的蜕变。这些意象既具画面感,又深化了哲理内涵。
身体意象:“土木身”以土木之躯喻平凡与坚韧,与“微尘”呼应,强化了平凡中的伟大。
意境上,全诗由沉郁转向明快,首联的苍茫与尾联的豁达形成张力,营造出“风雨过后见彩虹”的审美空间。
三、语言与技巧
对仗工整:颈联“枯荣犹可孕兰蕙,腐朽何妨化锦鳞”中,“枯荣”对“腐朽”,“孕兰蕙”对“化锦鳞”,既工整又富有哲理,体现七律的严谨性。
用典自然:“锦鳞”化用《庄子·秋水》中“鱼跃龙门”的典故,暗喻逆境中的升华,不露痕迹。
动词精准:“攀”“渡”“踏”等动词动态感强,如“攀绝仞”显进取之志,“踏坎坷”显坚韧之态,使诗句更具感染力。
韵律和谐:平水韵的运用使全诗音韵流畅,首句“尘”与尾句“春”押韵,首尾呼应,增强韵律美。
四、结构与逻辑
全诗四联层层递进:
首联:总写漂泊生涯,定调。
颔联:自省学识不足,以勤勉弥补,突出个人奋斗。
颈联:升华主题,以自然现象喻人生哲理,表达对困境的超越。
尾联:总结感悟,豁达收束。
逻辑上从“实”到“虚”,从个人经历到生命思考,结构紧凑,环环相扣。
五、思想深度
诗作超越个人抒怀,蕴含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平凡与伟大:以“微尘”“土木身”自谦,却以“踏平坎坷”彰显不屈,体现平凡中的伟大。
困境与希望:通过“枯荣孕兰蕙”“腐朽化锦鳞”的对比,揭示困境中孕育希望的生命力。
时间与价值:尾联“未辜春”暗含对时光的珍视,传递出“不负此生”的积极人生态度。
六、总结
这首《七律·感悟》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技巧娴熟的佳作。它以平水韵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严谨的结构,抒发了对人生漂泊、困境与希望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用典自然,体现了作者深厚古典诗词功底。是一首值得品味的现代七律,展现了传统诗词在当代的生命力。
个人简介:李国旺,河南濮阳人,
笔名书魂, 爱好古典文化和
诗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