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社琴文学作品分享座谈会在长安举办
梦幻笔触绘诗意 文学盛宴绽长安
文/王博(陕西)
10月25日上午,湛社琴文学作品分享座谈会在长安区原柳研会办公室隆重举办。本次座谈会由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倾力主办,长安作家协会鼎力协办,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80多位专家学者、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热情参与,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盛宴。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围绕湛社琴的小小说集《一弯月儿跌进水碗里》和长篇小说《小汐流浪记》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深度的讨论。
会议由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董颖夫和柳研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杨广虎共同主持。董颖夫首先对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作者湛社琴(笔名湛之晴)的文学成就。湛社琴系甘肃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安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她出版的小说集《丝路故事》、长篇小说《小汐流浪记》,诗集《大漠魂》《我在长安等你来》等作品,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在文学的天空。她的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星星诗刊》《微型小说月刊》等知名期刊,曾荣获第四届全国石油职工文化大赛一等奖、全国征文大奖赛二等奖等荣誉,充分展现了她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底蕴。
座谈会上,作家王海霞深情朗读了甘肃省作协主席叶舟的点评及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朱寿桐的评论,为座谈会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杨广虎在发言中指出,湛社琴的两部作品以“梦幻、魔幻”为基调,通过碎片化叙事打破传统结构,语言生动诗意,极具艺术感染力。以《小汐流浪记》为例,作品实现了时空的交错,在展现奇幻故事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与思考。然而,他也客观地指出,作品存在叙事过碎、结构松散等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湛社琴完成了自我突围,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魏宝荣对湛社琴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她将魔幻与现实结合,创新技法难能可贵。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与现实交织世界的大门,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西安市作协秘书长、长安作协主席张军峰以“人如其文”评价湛社琴的恬静气质,认为其作品通过月亮意象传递温情,为读者留存了一个“寄养灵魂”的诗意空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作品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灵,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慰藉。
长安作协副主席张立强调,湛社琴的作品以轻盈笔触勾勒多重生活,展现灵魂对世界的温柔触摸。她的作品不仅是对生活的记录,更是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的深刻剖析,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
长安作协副主席刘欢聚焦小说诗化特征,指出湛社琴通过隐喻实现小小说创作的突破。这种突破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容上,她通过隐喻的手法,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让读者在品味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世界。
培华学院副教授崔雅男从个人交往角度,评价湛社琴“阳光、博学、诗意、优雅、勤奋”,认为其作品如《一弯月儿跌进水碗里》融合乡土与诗意,现实与魔幻无缝衔接。这种融合不仅展现了湛社琴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长安作协副秘书长尉妙英则对《小汐流浪记》的主人公小汐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这一形象是作者对自我局限性的突破,展现了内心理想高标。小汐的形象不仅是一个文学角色,更是湛社琴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她通过小汐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守。
本次座谈会不仅是对湛社琴文学成就的肯定,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跨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长安文学界的创作活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湛社琴将继续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编辑简介: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