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念乡,情系高密
高玉亮
又到重阳。窗外天朗气清,风里裹着淡淡的菊香,恰如老家高密的秋——田垄上高粱红得热烈,村头老槐叶落满青石路,空气里混着庄稼成熟的醇厚,年年此时,皆是这般牵魂的景致。
我是高玉亮,半生浸淫笔墨,惯于以楷之方正抒怀、以书之雅韵寄情,而此刻,笔端未动,心头早已被对故土、对老爹与弟弟玉明的思念填满,化作最柔软的牵念。
儿时的重阳,是刻在记忆里的暖。年轻时候的老爹总会放下田间的活计,带着我和弟弟玉明登村东岭的土坡。玉明一路蹦跳着追蝴蝶、摘野果,老爹在后面慢悠悠跟着,嘴里念叨着“慢点儿,别卡着”,语气里满是疼惜。土坡不高,却能将整个村子尽收眼底:袅袅炊烟缠绕着青瓦房顶,田埂上农人扛着锄头晚归,秀水河里的水泛着粼粼秋光。老爹会摘几朵金灿灿的野菊,插在我和玉明的衣襟上,再掏出揣了一路的野枣、花生,我们争抢着塞进嘴里,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舒展的墨痕。老爹、弟弟并肩站在坡上,连秋风都带着暖融融的味道。
如今再逢重阳,我虽身在异乡,案头笔墨相伴,却总忍不住登高远望,目光越过重重山水,落在高密的方向。不知老家的土坡上,野菊是否还像当年那样繁盛?老爹的脊背,是否又添了几分弯度?上次通话,玉明在一旁搭话,说他每天都回家,帮老爹侍弄菜园里的白菜萝卜,闲时就陪着老爹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唠家常,还说老爹总念叨我的字,把我寄回去的作品都仔细收着,逢人便夸“我家玉亮写的楷字,周正耐看”。弟弟性子憨厚踏实,从小就懂得体谅人,如今果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身为兄长,我半生痴迷书法,奔走在外,未能常伴老爹左右,倒是玉明替我扛起了太多孝心,每次视频,老爹总宽慰我“你在外安心研墨,家里有玉明呢”,玉明也笑着让我别牵挂,说会把老爹照顾好。
风又起,案头的宣纸微动,墨香与记忆里的菊香交织。我仿佛看见老爹正坐在院子里的小马扎上,眯着眼睛晒太阳,手边放着我写的楷书小品;玉明或许在收拾院子,把落下的槐叶扫成一堆,就像小时候我们一起帮老爹干活那样。半生与笔墨为伴,见惯了纸笔间的山河岁月,却唯有这份亲情,如欧楷的笔锋,刚劲中藏着温润,始终镌刻在心底最深处。多想此刻就踏上归乡路,再陪老爹登一次那座土坡,听他念叨几句家常;再和玉明坐在院子里,就着菊香品一杯热茶,聊聊这些年的笔墨生涯与家常琐事。
重阳的风啊,请捎去我的牵挂,给高密的老爹与玉明;篱边的菊啊,请多开几日,候我归乡的脚步。愿老爹身康体健,笑口常开,如老槐般苍劲;愿玉明诸事顺遂,平安喜乐,日子过得如楷字般端方稳当。待我归乡,定要铺展宣纸,蘸满深情,为老爹、玉明写一幅楷书,把这份重阳思念、骨肉亲情,一笔一划,镌刻成永恒的温暖。
这重阳的牵挂,恰似案头的墨香,浓而不烈,绵长久远,萦绕心头,从未散去。
高玉亮 2025/10/29
中国欧楷研究会是经中国文联批准成立的国家级书法艺术研究机构。2025年10月2日,中国欧楷研究会第一次领导会议在上海浦东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研究会章程,确定了组织构架人员 。在以高玉亮会长为首的研究会是以“传少年以国粹,为往圣继绝学”为己任,聚焦欧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书法艺术高质量发展。其成立对于系统传承欧阳询楷书艺术,促进欧楷艺术的学术研究、教育普及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欧楷研究会
总第008期
编辑:肖井志 编审:萧关明 终审:高玉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