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四首
唐增虎(山东)

1、晓风(韵部:一东)
拂晓穿帘摇嫩竹,携云漫度小桥东。
忽飘堤柳丝千缕,又送春声入院风。

2、海棠(韵部•四支)
胭脂轻点缀新枝,雨后香浮露湿肌。
最是黄昏斜照里,半含娇态舞垂丝。
3、寒江雪(韵部•九青)
千山落尽飞琼屑,独钓寒江一艇停。
两岸翠枝凝素色,渔翁蓑笠映天青。
4、中秋月(韵部•一先)
一轮皓魄挂遥天,冷雾轻遮万宅圆。
砧杵声停怀远客,银波泻地照无眠。
莺啼序·老年节
(吴文英体.押第三部韵)
唐增虎(山东)
秋光漫铺野径,正枫红橙缀。檐角外、菊蕊初薇,暗送幽馥盈袂。又逢得、重阳令节,人间共把耆英慰。看庭前翁媪,相携笑语音脆。
忆昔风华,曾经苦乐,把山河点缀。凭双手、筑梦耕畿,汗濡千顷禾穗。守家山、护持稚子,鬓边雪、悄添无悸。到斯辰,岁月涵融,意宁心慧。
闲寻雅趣,或弄琴棋,或伴书案倚。也屡约、二三知己,漫步林泉,细赏云舒,慢品茶醴。孙男绕膝,娇声唤祖,承欢膝下添温煦,更何须、向外寻甘美。寻常节序,这般淡也从融,胜却万千荣贵。
遥祈此际,四海耆年,遍获身康炜。盼岁岁、今朝相会,笑揽秋光,醉卧东篱,莫辞杯馈。霜枝纵老,犹存高节,如松如鹤添遐寿,待来年、再赏秋阳翠。且将心底深情,化作清吟,寄于风辔。

芳草渡•深秋(欧阳修体)
唐增虎(山东)
残花谢,素风扬。朝晴爽,朔风扬。云天征雁早排行。晴阜暖,河曲绕,野芳茫。
平明起,前庭静。曲径烟痕渐隐。东篱菊,泛清香。穹苍碧,心似醉,候朝阳。

《重阳节话长寿》
唐增虎(山东)
檐角的菊香漫过竹篱时,重阳节的酒盏已温得正好。古人说“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秋光里的节日,从来都不只是插茱萸、赏秋景的仪式,更藏着世人对长寿最朴素的祈愿——尤其当日子像门前的溪流般愈发丰沛,那份“愿得百年身”的期盼,便愈发真切。
长寿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福分,它是生活里一砖一瓦砌成的堡垒。是晨光里准点起身的太极,一招一式都揉着岁月的从容;是餐桌上三色分明的果蔬,青的脆、红的甜、白的润,把营养嚼进三餐四季;是午后藤椅上翻开的书页,墨香混着茶香,让思绪在文字里慢慢游;是傍晚与老邻的闲话家常,张家长李家短里,把孤独都聊成了暖烘烘的烟火气。你看那些把日子过成诗的老人,从不是靠“天命”眷顾,而是把“规律”当老友,把“合理”当标尺,在细碎的日常里,悄悄攒下了长寿的底气。
古人早把长寿的智慧写进了诗行里。王维在重阳写“遥知兄弟登高处”,登高是动,插茱萸是念,一动一念间,藏着对亲人安康的惦念;曹操挥笔“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道破了“心态”才是长寿的密钥——心若宽,了,岁月便不慌;苏轼晚年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的东坡上种稻酿酒,写下“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份不纠结、不焦虑的通透,比任何补品都养人。这些字句不是纸上的墨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长寿经”,读来便觉心里敞亮。
也听过不少关于长寿的传奇。有位山间老人,每日晨起拾柴、午后浇菜,傍晚还帮邻里照看孩童,九十岁时仍能背着重物上山。有人问他秘诀,他笑着指了指院里的老槐树:“你看它,不挑土、不怨风,年年都发新枝,人也一样,多做事、少计较,心就不老。”还有位奶奶,一辈子爱绣十字绣,花鸟鱼虫在她针下活灵活现,她说绣的时候心最静,“针脚要匀,日子要稳,心稳了,寿命自然就长了”。
这些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有“勤”与“善”的坚守——帮人提一次菜篮,给路人指一次路,甚至只是听陌生人诉一次苦,都是在为生命攒暖,暖多了,岁月便舍不得轻易带走。
其实长寿哪有什么“捷径”?不过是把“良好心态”揣在怀里,不跟儿女的生活较劲,“儿女自有儿女福”,能帮就搭把手,帮不上就安心守着自己的小日子;不过是把“多行善事”刻在心里,帮邻居修修漏水的水管,给社区的流浪猫添碗粮,小小的善意像蒲公英的种子,撒出去,终会在某个角落开出温暖的花。就像老人们常说的“人不给天还你”,你对生活多一分认真,生活便会还你多一分绵长。
暮色渐浓时,窗外的菊花又开得盛了些。举杯遥祝天下老活便会还你多一分绵长。
暮色渐浓时,窗外的菊花又开得盛了些。举杯遥祝天下老人:愿你们的日子,如东海的流水般源源不绝,岁岁有今朝;愿你们的生命,如南山的青松般苍劲挺拔,年年皆安康。这重阳的祝福,无关年岁,只关真心——愿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岁月里,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长长久久.平平安安。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