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出生的农历月份,在古代的雅称是什么吗?你知道,古人给每个月份都安排了专属的花神吗?这些雅称美的足以入诗入画。
一月名为“柳月”。它得名于“正月引柳插瓶头”的传统习俗,“春风潮水漫,正月柳条寒”。柳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古人常以“柳眉”来形容女子秀美,以“柳腰”来比喻女子身姿。自汉代起,便有了“折柳赠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寄托着依依惜别之情。
二月名为“杏月”。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杏树是华夏民族的原生树种。“杏坛”象征着教育圣地,“杏林”代指医者仁心,“杏园”则关联科举功名。庄子中更是将杏树描绘为具有“神圣气息”的树木。
三月名为“桃月”或者“桃浪”。多么美好的名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道尽桃花与爱情的缠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以桃花林为入口,象征“理想中的乐土”。“桃花运”的俗语,“桃木辟邪”的民俗,“蟠桃祝寿”的神话,共同编织出桃月丰富的文化图景。
四月名为“槐月”。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唐代科举文化中,“槐花黄,举子忙”的谚语,道出了槐树与功名的关联,因槐与怀德中的“怀”谐音,所以又有“德行积累”的象征。北方民间,更是将槐树视为吉祥树,寓意“招财纳福”。
五月名为“榴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石榴籽粒饱满,常被用来象征子孙满堂,家族昌盛。婚俗中的“榴开百子”寄托着人丁兴旺的期盼,“拜倒在石榴裙下”则演绎出女性魅力的别样风情。
六月名为“荷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集三家思想精华,儒家取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佛家奉为“清净圣花”,道家视为“长生仙物”,民间更衍生出了“和合美满”“连年有余”等吉祥寓意。
七月名为“兰月”。孔子称它为“王者之香”,而屈原开创了它“香草美人”的传统。郑板桥通过画兰写意,共同塑造了兰花“花中君子”的形象。
八月又称“桂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月宫传说赋予其仙气,“蟾宫折桂”则寓意着学子们摘取了功名的桂冠。“桂子兰孙”这样的吉祥话寄托着对家族兴旺子孙有出息的美好愿望。
九月称“菊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重阳赏菊蕴含延年益寿之意,它傲雪凌霜,有着“宁可枝头抱香死”的气节,黄菊象征着“尊贵”,白菊代表“高洁”,共同构成了“花中隐士”的完整人格。
十月名为“阳月”。十月的代表花是“芙蓉花”。“秋风万里芙蓉国”,“芙蓉帐暖度春宵”,“清水出芙蓉”,常常形容美人和爱情。成都称为“蓉城”,源自后蜀皇帝为巩固城防,下令在成都墙内大量的种植木芙蓉树,让木芙蓉与城市文化紧密相连。
十一月名为“葭月”。诗经有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的柔韧生命力被道家视为“柔弱胜刚强”的典范,它的质朴顽强的特性诠释着另外一种生命哲学。
十二月名为“梅月”。“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它的风骨。梅花五瓣,象征着“五福”,是好运的象征。
12个月,12个雅称,古人将生活智慧传递给了今天的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妨循着古人的诗意,让这些雅称成为我们现代生活的诗意注脚。
作者简介:
史文,网名旗袍,苏州,喜爱中华诗词和中国文学。作品散见各大微信公众平台及纸媒刊物等。
2023年5月荣获都市头条井冈山群首届“十佳明星作者”荣誉称号;同年10月荣获历届十佳明星作者“争霸赛”二等奖第④名荣誉称号。
2024年荣获都市头条官方平台“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都市头条井冈山群智囊团成员。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