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跨界艺术大师周存玉在【长江文化艺术圈】推送的刘希泉诗词
文/周存玉 刘希泉 图/悠然 翱翔 编辑/谦坤
刘希泉是当代知名词人,现任徐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
刘希泉 江苏徐州人,曾担任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副院长、徐州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也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还曾任市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第十二巡回指导组、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二巡回指导组组长等职务。
他深耕古典诗词创作三十余年,被誉为 “新古典主义诗词的践行者” 。其作品题材广泛,善于将楚汉文化底蕴与现代生命哲思相融合,形成了 “雄健处见沉郁,婉约处显风骨” 的艺术风格。他创作常围绕地域文化,打造了“彭城七里”系列,通过作品对徐州的历史人物、自然景观进行书写,如《摸鱼儿・燕子楼怀古》《江城子・齐天大圣》等,后者还被雕刻于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同时,他也会在作品中抒发家国情怀,像《满江红・国庆抒怀》就以宏大视野歌颂新中国成就。
截至 2024 年,刘希泉已发表诗词两千余首,多见于《今日头条·文化艺术》《百度·人文观察》等国家级新媒体平台。他还著有《流年离殇——刘希泉诗词选集》等多部诗集,部分作品如《月下花前》《红尘梦影》被多所高校选作人文教材。

著名诗人刘希泉
刘希泉诗词二十八阙
一
千秋岁·徐州惜败泰州感怀
鼓声雷动,奥体燃情重。
三十里,红潮涌。
绿茵拼劲足,汗透征衫拥。
飞刃疾,毅臣头破先争垄。
终哨悲声恸,点射愁难控。
伤未已,心如共。
军持拼带血,飞翼驰如凤。
休怅惘,来年再振徐州勇。
二
千秋岁·读周存玉大师现代诗《民主老街的中秋夜语》有怀
石街浮渌,檐角熔金粟。风裹蜜,锅熬玉。灯笼星子坠,铃动秋光蹙。云笺展,寒黄落掌心无触。
宫调穿丝竹,窗影移寒绿。花篮满,舟难掬。信痕洇桂露,鬓雪缠烟轴。蟾镜里,一街月色千钧躅。
三
千秋岁·秋月梨咏怀
金风催晚,霜染枝间灿。
圆魄坠,冰肌焕。
初含星露白,新剖琼浆漫。
轻啮处,玉渣化雪喉中暖。
秋燥凭谁浣?此味堪长恋。
甘作醴,滋如霰。
故人遥寄远,嘉果传清愿。
须尽醉,一襟凉月和梨伴。
四
千秋岁·沉痛悼念徐州著名诗人黄新铭先生
暮云垂霭,寒雨侵楼砦。
诗翁陨,彭城骇。
墨痕凝卷冷,吟席余音在。
人去也,满城黄叶愁如海。
九秩传薪快,米寿诗篇载。
杏坛语,千秋拜。
德风萦雅韵,名共青山待。
魂寄处,长庚永耀光千代。
五
浪淘沙令·芦笛迎霜
残照染汀洲,芦雪初浮。
一声笛响破清秋。
唤起寒波三万叠,尽载离愁。
风紧雁南投,霜色盈眸。
故园遥望路悠悠。
谁把相思裁作句,水调歌头。
六
千秋岁·中秋写怀
桂轮初满,素影盈霄汉。
风露冷,秋将半。
庾郎愁未解,苏子舟犹远。
凝望处,千山不隔琉璃盏。
少日疏狂惯,醉墨题纨扇。
今却怕,回头看。
星霜侵鬓早,烟雨迷孤馆。
重把酒,清光仍照人间岸。
七
浪淘沙令·徐州九龙湖粉黛乱子草有怀
执笔写秋光。
粉黛陂塘。
霞铺十里叠柔乡。
风过千丝摇紫浪,
醉了斜阳。
人立木桥旁,
袂染幽香。
漫将心事付华芒。
欲把此身融暮色,
不负秋长。
八
千秋岁·寒露
露凝寒色,枫老丹青笔。鸿列阵,潮吞碛。千帆收潋滟,孤影横斜日。秋秤仄,量天测尽云程尺。
菊酒封陶宅,蟹紫霜螯赤。敲烛泪,闻蛩唧。任他花事改,自有松筠魄。重阳近,满城战色吹还直。
九
千秋岁·半阙愁肠
枕寒月透,暗涌街檐漏。孤灯曳,更残后。
千山遮故巷,吾梦萦枯柳。风起处,灶烟漫结相思扣。
旧曲翻红袖,陈酿浇青岫。雁字杳,秋将瘦。
客舟缠夜缆,霜鬓欺春韭。空庭立,诗余一阙穿云窦。
十
千秋岁·贺宓小香教授乔迁新居
凤栖云牖,秋色雕梁逗。芹藻润,芸香透。
十年栽玉树,千亩滋兰囿。移绛帐,书城漫卷风云袖。
笑靥溶天岫,眉黛含烟柳。灯影畔,琅编右。
砚池浮北斗,桃李辉朱绶。凝望处,九霄霞色披襟秀。
十一
浪淘沙令·诗经
赋比兴诗经。风雅和鸣。
千年古韵总关情。草木虫鱼皆入咏,万象纷呈。
七月事农耕。黍稷丰盈。
雎鸠相唤诉衷诚。桃萼灼夭宜室宇,皆是民声。
十二
浪淘沙令·楚辞
泽畔芷兰幽。谁解孤忧。
屈原沉璧付东流。香草美人空寄恨,天地同秋。
九辩诉清愁。橘颂难休。
涉江渔父问盟鸥。万古离骚传楚些,日月长留。
十三
浪淘沙令·四书
儒脉贯千秋。
典籍昭流。
《大章》明德立初畴,
《论语》《中庸》涵至理,
《孟子》情悠。
圣道炳神州。
薪火长留。
修身治国韵方遒,
万古斯文传正脉,
光耀春秋。
十五
浪淘沙令·大学
明德育初心。
至善为箴。
知归方得静中寻。
物有始终须辨彻,
道在躬深。
格物致知忱。
诚意曾参。
齐家治国贯千金。
天下太平根在此,
庶子同钦。
十六
浪淘沙令·中庸
天命性为宗,道隐鸿蒙。
鸢飞鱼跃理相通。莫见隐微君子慎,独处持恭。
中和贯长虹,执两时中。
素襟行道自中庸。博厚高明参化育,诚贯苍穹。
十七
浪淘沙令·论语
千载焕文光。仁礼昭彰。
学而时习蕴真香。为政循仁如斗极,众宿环张。
君子谨行藏。孝悌难忘。
中庸至道润华章。逝者如斯当勉力,千古流芳。
十八
浪淘沙令·孟子
性善本天生。事物初萌。
慈心羞恶礼先明。王道仁恩民作贵,天下安平。
重德义扬馨。浩气长盈。
富荣贫素不能倾。诲以人伦传圣道,万古垂名。
十九
烛影摇红·翁帆发文悼念杨振宁先生
烛影摇红,素笺遥寄天风冷。
微观寰宇探幽玄,青史留明证。
曾沐光行耿耿,化春泥、滋兰九町。
星垂碧落,万古光芒,长辉心岭。
二十
烛影摇红·霜降
露重霜轻,晓风梳落庭前叶。寒烟笼水淡秋光,雁影横空阔。
篱畔黄英正烈,趁清辰、衔杯赏彻。晚来添暖,细煨新薯,岁华堪悦。
二十一
烛影摇红·悲秋
霜降秋凉,立冬将至天将变。
疏林尽染叶翻黄,风卷残英乱。
篱畔黄花绽晚,傲清霜、香凝露泫。
登高凭远,雁字横空,归心暗算。
二十二
浪淘沙令·书经
竹简载洪蒙。诰命钟钟。
商周治化夏虞融。天命靡常惟德辅,九域高风。
兴替鉴昏瞳。民本为宗。
典谟千载启宸聪。风雨护书薪火续,青史如虹。
二十三
浪淘沙令·礼记
礼运倡声同。玉振黄钟。
章仪谨肃贯苍穹。经纬昭彰承古礼,儒脉深融。
教化沐春风。义薄云空。
修身明德古今崇。千载典章垂后世,礼记穹隆。
二十四
浪淘沙令·礼记
礼运倡声同。玉振黄钟。
章仪谨肃贯苍穹。经纬昭彰承古礼,儒脉深融。
教化沐春风。义薄云空。
修身明德古今崇。千载典章垂后世,礼记穹隆。
二十五
浪淘沙令·易经
三易溯洪荒。艮始坤藏。
爻开六十四华章。十翼阐幽明数理,天地玄黄。
太极运阴阳。万古苍苍。
阐幽微显茧丝长。众典之先承火脉,日月同光。
二十六
浪淘沙令·春秋
青史卷中藏。春种秋仓。
获麟绝笔诉兴亡。褒贬千年凭一字,道尽沧桑。
列国竞称强。礼乱纲常。
韦编三绝见炎凉。霸业烟消风里去,只剩残章。
二十七
浪淘沙令·二十届四中全会咏怀
宏略绘新秋。实业为舟。
智融绿脉起层楼。民瘼萦心谋共富,暖意长流。
众志竞风流。劲破千愁。
复兴路上拔头筹。继往开来兴伟业,誉满神州。
二十八
烛影摇红·九九重阳有怀
九九尊崇,极高望断南飞雁。
东篱采菊醉秋光,霜叶簪人面。
孝思浓如酒暖,顺古道、茱萸插遍。
寄情云外,骋目峰巅,心随风远。
刘希泉“千秋岁”词四首赏析
周存玉
刘希泉先生以丰沛的生活阅历为笔、以滚烫的赤子情怀为墨,成为诗词创作领域兼具“量”与“质”的高产诗人。他的生活足迹遍布日常烟火与山河远阔,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寻常景致,还是人生旅途的起落感悟,都能化作笔下的灵动词句,真正诠释了“激情满溢处,信手拈来皆是诗”的创作状态。接下来,我将选取刘希泉先生的四首经典词作,从词作意境、情感表达与语言特色三个维度,做一次浅层次的赏析,与大家共品其词中韵味。
一、《千秋岁·徐州惜败泰州感怀》:赛场豪情与不屈之志
此词以体育赛事为骨,绘就徐州健儿的拼搏群像与惜败后的昂扬气度。上阕聚焦赛场瞬间,“鼓声雷动”“红潮涌”以声景、色景勾勒奥体中心的热烈氛围,“头破先争垄”的细节特写,将球员奋不顾身的拼劲具象化,尽显楚汉文化浸润下的刚健风骨。下阕笔锋转至终哨后的情绪,“悲声恸”“愁难控”直抒遗憾,却以“带血拼”“驰如凤”呼应上阕拼劲,最终落于“来年再振徐州勇”的期许,将个人竞技情怀升华为地域精神的彰显。
二、《千秋岁·读周存玉大师现代诗〈民主老街的中秋夜语〉有怀》:老街秋夜的诗意共鸣
词作是对现代诗的古典转译,以细腻笔触重构民主老街的中秋意境。上阕铺展视觉与味觉盛宴:“石街浮渌”“檐角金粟”摹写光影,“风裹蜜”“锅熬玉”暗合老街烟火,“灯笼星坠”“寒黄落掌”则添灵动与怅惘,与周存玉诗中“夜灯如星辰”的静谧诗意一脉相承。下阕转向听觉与情思,“丝竹宫调”“窗影移绿”写时光流转,“信痕洇露”“鬓雪缠轴”藏岁月沧桑,末句“一街月色千钧躅”以重量感写月色,将抽象的怀念与敬意凝于具象之景。
三、《千秋岁·秋月梨咏怀》:嘉果寄情的生活哲思
此词以秋月梨为媒介,融物候之美与人情之暖。上阕精摹梨之形味:“霜染枝灿”“圆魄坠”状其色泽形态,“琼浆漫”“化雪喉暖”写其口感,从视觉到味觉层层递进,尽显描摹功力。下阕由物及情,“秋燥可浣”点出梨的实用价值,“故人遥寄”“清愿相传”赋予嘉果以情感承载,末句“凉月和梨伴”以清雅之景收束,将对果实的喜爱与对人情的感念融为一体,暗含生活哲思。
四、《千秋岁·沉痛悼念徐州著名诗人黄新铭先生》:诗坛星陨的追思挽歌
作为悼亡之作,全词以沉郁笔触诉尽哀思与敬意。上阕以“暮云垂霭”“寒雨侵楼”的凄冷之景起笔,烘托“诗翁陨”的沉痛氛围,“墨痕凝冷”“余音在”虚实结合,既写遗物犹存,又叹人去楼空,“满城黄叶愁如海”以阔大意境写尽彭城诗坛的悲恸。下阕追忆功绩,“九秩传薪”“米寿诗篇载”概括黄新铭先生九十年的创作与传承生涯,“德风萦韵”“名共青山”赞其品德与文名不朽,末句“长庚永耀”以星辰为喻,将哀思升华为对逝者精神永存的敬仰。
四首词均以“千秋岁”词牌为骨,既恪守古典韵律,又融入现代生活意象与情感,无论是赛场、老街、嘉果还是悼亡,皆可见刘希泉“以古典为基、融现代情怀”的创作特色,以及对徐州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