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十二声韵颂英魂,千秋浩气贯长虹
《民族英雄谱》

作者 欧阳贞冰
朗 诵
谢东升 刘蕾蕾 宋维东 韩 英
李晓军 何 林 单重建 宋淑燕
晨 凯 梅 园 杨建松 雨 音
编辑和音频合成 杨建松
(谢东升) ——题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一个具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它有以武止戈、捍卫和平的理念,有文武兼修的价值追求,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凝聚力,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深邃的战略智慧,有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信念,有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铮铮铁骨。正因如此,我们才生生不息走过了几千年;也正因如此,我们才重回文明巅峰,雄踞世界民族之林。
(刘蕾蕾) 霍 去 病
十八岁那年,漠北的沙砾还没漫过少年的马蹄,他已把长安的热血淬进铠甲。八百精骑像一道闪电般出鞘的匕首刺破黄沙帷幕时,皋兰山的匈奴营帐还浸在黎明的冷雾里,没来得及听见战马的嘶鸣。
那是怎样的一道大汉的锋芒呀!
那是怎样的一种十八岁凌厉的青春!
他不要侯府的锦绣堆,只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誓言系在马鞍。河西走廊的月光下,长枪挑落折兰王旌旗时,溅起的不只是血,还有丝路商队渴盼已久的晨光;祁连山麓数万降兵垂首时,他的眼里没有骄矜,只有一股大汉疆域延绵不绝的坦荡。漠北之战的马蹄声震碎瀚海冰面,狼居胥山的祭坛上,他用双足轻叩大地,像是在告诉千古岁月:少年的脊梁,撑得起一个王朝的重量!
二十二岁的生命如流星划过戈壁,却把一段侠骨熔进了华夏沃土。后来的将军摩挲铠甲之际,总听见那匹战马的嘶鸣在历史的风烟里,永远踏过黄沙,永远带着少年的滚烫,永远朝着家国的方向……

(宋维东) 岳 飞
谁能想到,朱仙镇的麦浪会和沥泉枪的寒光缠在一起?
谁能想到,身背母亲刻在背上的“精忠报国”的你枪尖扫过铁浮屠阵列的瞬间,沦陷区百姓的呜咽突然有了回响?
那岂止是厮杀呀?
那是把河南的炊烟,重新挑回到了中原的天空上!
十二道金牌是临安飘来的雪,落满了班师的驿道。勒住战马时,身后是望眼欲穿的父老,身前是烟雨朦胧的江南,你攥紧缰绳的手,指节泛白如未融的霜。
那风波亭的夜呀,太黑、太黑!
那《满江红》词里的悲愤呀,太浓、太浓!
你哪里是在遗憾未捣黄龙府?你分明是在痛惜十年浴血竟护不住中原一寸麦田的芬芳呀!
西湖的水漫过岳王庙的石阶,那对铁像永远跪着,却跪不进百姓的心房;你坟前的松柏每抽新芽,都在吟诵“还我河山”的铿锵。人们说你是悲剧里的英雄,可他们不知道,你的脊梁早已化作长城的砖,让后人在风雨里触摸时,仍能摸到一团又一团赤诚的滚烫!

(韩 英) 文 天 祥
大都牢狱里的那幅镣铐被你磨出了墨痕。
三年囚禁锁得住身躯,却锁不住你望向伶仃洋的目光。
那里有你当年泛过的舟。
那里有崖山海里沉落的旗。
那里有万千军民殉国时溅起的最后一片波光……
你本是琼林宴上的状元郎,却把锦袍换作了征衣,而变卖家产招募的义军,成就了你一介书生最后的倔强。元营谈判时,你昂首不屈的模样比大都的城墙都硬。面对忽必烈的金帛银山,你慨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不朽诗句!
那淋漓的墨色里浸的岂止是决绝?
那是华夏文脉里从未断过的浩然之气呀!
赴死那天,大都百姓沿街而泣,你却从容整理衣袍,把丹心举过头顶,像举起一盏不灭的灯。后来的读书人每每翻开你的《正气歌》,总能在字句间读到那团熊熊燃烧的火:
它曾在兵荒马乱里,把文明的火种从宋末的灰烬里,向外传了一程又一程、一程又一程……

(单重建) 于 谦
土木堡的败讯传进北京城时,这个人正在兵部衙门整理海防图。 南迁的呼声像潮水漫过朝堂,他却突然按住案上的兵部尚书大印,声音重重地砸在金銮殿的地砖上:“社稷为重,君为轻!” 短短一句七个字,震得满朝文武的怯懦都缩成了阴影!
这个人把官服下摆塞进战靴,像把全城百姓的希望系在腰间。九门的守军看见他一身戎装站在德胜门,擂鼓的手臂扬起时比炮火更有力量!瓦刺铁骑的冲锋被打退的那一刻,有人看到他鬓角的汗一滴又一滴地滴在了城砖上,那些汗滴晕开的不是疲惫,而是大明江山暂时安稳的微光。 可是,复辟的英宗却把“谋逆”的罪名钉在了这个人的墓碑上。抄家的官兵走进他的府邸,只看见满架的书和一份摊在案上的《石灰吟》手稿,稿中“粉骨碎身浑不怕”的诗句墨色淋漓浓重,像他那颗从未冷却的心房。后来的德胜门,每一阵风吹过,都在复述这个大写的人的故事:
有些脊梁永远都不会弯!
有些人在风雨里将站成永恒的丰碑!

(宋淑燕) 郑 成 功
把荷兰人的战船打沉!
把荷兰人的火炮打哑!
郑成功站在战船甲板上,望着台湾海峡的浪。每一朵浪都在叩问:这片被殖民了38年的土地,何时才能听见乡音?他身后两万多将士的目光比阳光更烈,他头顶那面绣着“明”字的旗在海风里猎猎作响,像在回应:今天,它的孩子来接它回家了!
鹿耳门的潮水涨得正好,郑成功带着将士涉过浅滩,把荷兰人的堡垒拆成了历史的残章。他岂止是收复者?他分明是开拓者:
他教原住民把稻种播进土壤。
他在承天府兴办学校。
他让汉字的墨香漫过台南的稻田。
他让闽南话的乡音重新绕在了阿里山的脊梁上。
父亲降清的消息传来时,他把眼泪滴进海峡,转过身去继续丈量土地。他比谁都清楚,守住台湾,就是守住了华夏血脉里最不能断的绵长!
后来,台南人称他为“开台圣王”,庙宇里的香火常年不断,课本里的故事总把他的战船画得高大明亮。海峡的风浪里,他的战船永远在航行,这些航行的战船在提醒每一个中国人:
有些土地,血脉相连!
有些土地,哪怕隔了千层浪,也永远是祖国的心房!

(李晓军) 林 则 徐
237万斤鸦片堆在虎门海滩上时,他的目光比石灰池的热浪更烈!
这哪里是一堆普通的毒物呀?
它分明是压在国人肩上的枷锁!
它分明是列强嘲笑“东亚病夫”的利器!
今天,他要让这些屈辱,跟着浓烟一起沉入怒涛滚滚的伶仃洋!
他本是握惯了毛笔的文官,却把笔换成了望远镜和海防图。在广东的日子里,他一边让士兵把大炮架上虎门炮台,一也组织人翻译《四洲志》。他知道,抵御外侮,先要睁开眼睛,看清世界的模样。鸦片战争的火炮炸碎了清廷的梦幻,他被革职充军伊犁时,却把风沙里的绝望,种成了“林公井”的清泉,让西北的戈壁长出了绿油油的希望。
世人都称他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可他更像一盏灯。在近代中国的黑暗里,他用行动告诉后人:
抗争不是蛮干,觉醒才是力量!哪怕前路风沙漫天,也要朝着光明的方向一直向前!

(何林) 左 宗 棠
64岁的你把棺材绑在战马背上的那一刻,西北戈壁刚过了霜降。“放弃新疆”的论调还在朝堂上飘,可你知道,那片广袤的土地不是荒漠,而是华夏的臂膀,是祖先留下的疆土,哪怕埋骨这里,也要把它牢牢守住!
你制定“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像一位棋手,在西北的棋盘上落子沉稳:乌鲁木齐的城墙升起大清旗帜时,你擦了擦老花镜,你看见的不只是胜利,更是牧民重新升起的炊烟;喀什噶尔的叛军投降时,你摸了摸花白的胡须,你想到的不只是战功,更是西域古道上重新响起的商队驼铃声。伊犁谈判桌上,你抬棺出征的消息传来,沙俄外交官的笔顿了好一会:他们终于明白,这个中国老人,宁可战死也不会让一寸国土从手上溜走!
后来的新疆,水渠里的水还带着“左公柳”的阴凉,麦地里的麦穗,还记着你当年的守望。“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你用一生证明:
有些担当,从来与年龄无关!
有些担当,从来与地位无关!
有些担当,它只与一颗滚烫滚烫的爱国心有关!

(晨 凯) 孙 中 山
“振兴中华”四个字落在兴中会章程上时,檀香山的海风正吹过你的稿子。清王朝的腐朽像蛀虫啃噬国土,百姓的苦难似野草长满街巷,你握着笔的手在抖----那不是怕,是急!是想叫醒沉睡的民族,让它重新站起来!
你辗转海内外,把革命的火种撒向每一片热土:东京的同盟会里,你提出三民主义,让无数仁人志士看到了希望;广州的起义失败后,你擦去身上的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转身又踏上筹款的航船;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时,你正在纽约的餐馆里,报纸上的消息让你眼眶发烫。多年的奔波,终于让共和的曙光照进了中国的胸膛!
中华民国成立的那天,你站在南京总统府的台阶上,眼里饱含泪水。你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后来,人们提起“先行者”,总会想起你,想起那个戴着圆框眼镜,永远在为民族复兴赶路的身影,想起那句“天下为公”,至今仍在华夏大地上轻轻回响、轻轻回响……

(梅 园) 秋 瑾
绍兴轩亭口的桂树刚落了第一片叶,你就把“鉴湖女侠”的印章盖在了起义檄文上。封建的牢笼锁不住你的脚步,东渡日本时,船弦上刻下的不仅是名字,更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反抗!
你在东京的留学生里奔走,创办《中国女报》,油墨里浸着“男女平等”的渴望;你在绍兴的大通学堂练兵,光复军的旗帜上,绣着“驱除鞑虏”的志向!人们说“女子不如男”,你却让龙泉剑在夜里鸣响,写下“休言女子非英物”!你哪里是在逞强呀?你是想让千万女性知道,她们的肩膀也能扛起民族的希望!
起义失败后,你被捕入狱,严刑拷打没能让你低头,只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唱。32岁的生命定格在轩亭口,却把火种埋进了万千女性的心房。后来的丁玲、宋庆龄,都从你这里汲取力量!绍兴故居的那盏油灯,至今还亮着:它照过你写檄文的书案,也照着后世的女性一步步走向黎明!

(杨建松) 毛 泽 东
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时,他的声音穿过百年硝烟,像惊雷滚过神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配原声)这声宣告,让“长夜难明赤县天”的黑暗碎成晨光,让“百年魔怪舞翩跹”的屈辱,随广场上的彩纸屑轻轻飘落。
他从韶山冲的稻田里走来,把百姓的疾苦刻进心房:秋收起义的火把,照亮了农友们攥紧的拳头;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在竹林里长成燎原之势;长征路上的草鞋,踏过雪山草地,把“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踩进了每一寸土地的芬芳。抗日战争,他在延安窑洞写下《论持久战》,让敌后的军民知道,胜利的曙光终会照亮东方;解放战争,他指挥若定,让“三座大山”轰然倒塌,让人民终于成了国家的主人。
他是诗人,以“五岭逶迤腾细浪”的举重若轻写尽征途艰险,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照亮未来;他是领袖,把“人民”二字熔铸进国家的根基,让红旗漫卷过六盘山的西风,也漫卷在复兴的征途。后来的人们仰望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像时,总觉得他的目光还望着这片土地---- 望着高铁驰过稻田!
望着火箭飞向太空!
望着华夏儿女在复兴路上正昂首阔步迈向远方!

(雨 音) 尾 声
华夏之民族英雄,是山河蒙尘时的脊梁,是文明薪火将熄时的火炬。他们或以铁血护家国,于刀光剑影中铸屏障:霍去病朔漠逐狼,封狼居胥奏凯还;岳飞朱仙镇横枪立马,精忠报国铸军魂;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正气浩然励千秋;于谦北京城头擂战鼓,石灰吟志守国门;郑成功扬帆渡海,誓收宝岛复河山。他们或以孤勇开新局,于风雨如晦中探光明:林则徐虎门销烟,睁眼看世警神州;左宗棠抬棺西征,寸土不让复新疆;孙中山振臂高呼,推翻帝制启新篇;秋瑾仗剑赴死,鉴湖女侠泣鬼神;毛泽东挥斥方遒,立国兴邦定乾坤。他们非生而盖世,却以“不以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将个人命运熔铸民族兴衰。这份精神早已超越时空,成为华夏儿女血脉里的基因:它让我们在低谷时不坠青云志,它让我们在顺境中不忘忧思心,它让我们终以“为万世开太平”的襟怀,托举着一个伟大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向着更辽远的星河前进、前进、前进进!
乙巳年国庆中秋于江城武汉

云中人诵评

诵英魂之章,铸民族脊梁
——《民族英雄谱》合诵品评
由12位来自不同地域与行业的朗诵名家联袂呈现的《民族英雄谱》,既是一场声音的盛宴,也是一次贯通古今的精神对话。整场朗诵跌宕起伏,忠义之气如长虹贯日,澎湃能量直抵人心,引领听众跨越历史的长河,领略民族英雄的非凡风采。
一、溯英雄之源,立精神之柱
作者欧阳贞冰对英雄的定义随时代变迁日益丰满,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每一笔都勾勒出英雄不同的特质与风韵。
先秦秦汉时期,勇力与谋略是英雄的底色。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凭借“一鼓作气”的智慧以弱胜强,闪现出杰出的军事谋略;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决绝姿态彰显盖世勇武,豪迈气概至今令人动容;刘邦善揽全局,从草莽崛起终成帝业,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格局与领导才能。他们共同拓宽了英雄的内涵,让英雄成为智谋与格局的化身。
唐宋时期,英雄由忠义与才华共同铸就。李靖忠诚报国、开疆拓土,为唐朝的繁荣稳定立下赫赫战功,军事才能与虔诚精神交相辉映;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精忠报国,诗词与事迹造就忠义丰碑,将英雄形象提升至气节与文化的崇高境界,成为后世楷模。

明清之际,气节与担当在国家危亡时刻熠熠生辉。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排众议坚守北京,“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铮铮铁骨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誉;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视死如归,驾舰撞击敌舰与寇贼同归于尽,壮烈之举淬炼民族不屈的脊梁,展现中华儿女的担当与勇气。
纵览华夏历史,民族英雄的核心始终如一:在危难之际捍卫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以思想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如孔子奠定千年文脉。正如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言,英雄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与传承者。

二、品合诵之妙,感艺术之境
十二位老师的合诵是一场星河竞灿的匠心雕琢,一如声色流淌的东方美韵,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唇齿织就的呼吸交响。
朗诵技巧上,他们各展所长。声线或浑厚如钟,尽显豪迈气概,依稀将听众带入金戈铁马的战场;或清澈如溪,娓娓道来坚韧与柔情,如潺潺溪流滋润心田。节奏张弛有度,时而如战鼓催征,急促有力且令人热血沸腾;时而如月光倾泻,舒缓宁静引人静默沉思。语调的精准把控,生动地刻画了英雄谱中的千钧重量与万千柔情,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
情感表达上,老师们将真挚崇敬与深沉缅怀融入每一句诗行。这不只是声音的传递与连接,而是家国情怀的奔涌。诵至英雄殉国,语带哽咽,悲痛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诵至山河重整,声彻云霄,自豪喜悦之情激发听众的爱国热情。这份赤诚让听众穿越时空与英雄心灵对话,体会其伟大崇高。
此次合诵并非简单的声部叠加,在杨建松老师精心调试、选曲配乐与合成下,实现了默契的声部呼应与情感联动。男女声部交织,如宏大的英雄交响诗,高音部激昂嘹亮似英雄在呐喊,低音部沉稳厚重如大地在回响,共同开启民族精神的壮丽乐章,带来强烈的听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三、悟心灵之契,燃信仰之光
散文诗《民族英雄谱》的每一章节的朗诵,都是朗诵家们用心灵与英雄灵魂的溯源性探讨。每位老师的生命阅历与文化积淀构成独特的理解视角,如多面棱镜折射出英雄精神的多元光芒。
当真心与英魂相遇,精神火花如诗笺墨香轻盈迸发。退役军人诵者精气神犹在,更能体会英雄于困境中的坚韧顽强,融入自身的感悟与抗争,让英雄形象血肉相融,立体真实;深植文化根脉者,凭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易于同感英雄的气节与担当,诠释精神内涵时淋漓尽致;心藏星河、志揽乾坤者,演绎壮烈篇章时如熔岩暴裂,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语调凝萃豪杰的肝肠。多元心灵图景让每段朗诵词别有风致,英雄精神以立体温暖的方式照亮人心,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四、承英雄之志,铸民族之魂
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英雄谱》的合诵,是对英雄的深切礼敬,也是对民族精神的有力传承。在这个步履匆匆的时代,它如晨钟暮鼓敲击心房,提醒我们不忘来路,铭记英雄,将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国之基石,其精神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通过这次合诵,我们透彻洞察到英雄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坚定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决心。让我们以英雄为镜,学习他们的英勇无畏、忠诚担当和爱国情怀;以精神为炬,照亮前行道路,在第二个百年的征途上,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不朽篇章。
此次名师和鸣是一次震撼人心的艺术实践,让我们在聆听中感受崇高,在共情中坚定信仰。愿我们以英雄为镜、以精神为炬,在伟大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谨在此,感谢参与这次合诵和编辑的老师们,是你们的辛勤付出与精彩演绎,让我们领略这场声画交织的盛宴,如璇玑落盘,颗颗璀璨;同时感受到民族英雄的崇高精神。

创编团队

欧阳贞冰: 记者,诗人,作家,摄影家。系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文学顾问。

谢东升: 播音指导。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成员,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语言艺术委员会副主席,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年度风云人物奖、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刘蕾蕾: 从艺几十年的文艺老兵,上海市朗诵协会理事,专家委员会成员。现任多所老年大学及诗社朗诵指导老师。全国百强范读导师最美声音奖获得者,2019年在全国第四届诵读艺术家颁奖盛典中获得《十佳杰出诵读艺术家》称号。
宋维东: 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中国朗诵联盟朗诵艺术指导;河北公安文联理事;中国诗人总社朗诵艺术团艺术顾问;曾荣获中国朗诵联盟第二届“朗诵之王”大赛第一名;中国诗人总社2021、2023金话筒奖等;2025全球华语中秋诗歌书法大会诗歌朗诵一等奖。
韩 英:辽宁省朗诵艺术协会理事,和平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铁艺术团主持人。
李晓军:国家二级导演、一级播音员。洛阳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原主任、河南省京剧联谊会副会长、河南朗诵艺术团洛阳团艺术总监、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洛阳老年朗诵协会会长。2004年7月5日担任前中央军委主席阅兵解说。
何林( 彩衣): 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南京市朗诵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认证朗诵专业教师。荣获首届全国中小学生课文朗诵大赛二等奖、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奖。

单重建: 中国文化旅游部认证语言表演高级教师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注册语言教师,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理事 ,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艺委深圳指导基地主任,深圳大湾区阅读会会长。曾连续四次获深圳市演讲大赛冠军;2021获年全国青艺杯线上朗诵赛第一名。
宋淑燕: 郑州银龄电视艺术团团长,曾任河南省老干部朗诵协会副秘书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会员,广东省朗诵协会会员,世界华人文学城—朗诵艺术之家社长,北京悦读诗苑朗诵艺术指导。
马磊(晨凯) : 宁夏作协朗诵艺术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宁夏税务系统阅读与朗诵协会主席,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梅园:话剧演员。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朗诵艺术协会理事,辽宁延安文艺学会朗诵艺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认证朗诵教师。
杨建松: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
雨音: 原某部文工团报幕员,曲艺、话剧演员。中国网络朗诵奠基人之一、首位登上辽宁舰航母演出的朗诵艺术家。荣获首届中国原创视频播客大赛最佳人气大奖、国家七部委“首批中国网络文化形象推广大使”、“国旗文化传播使者”、“铁道兵文化事业发展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插图:云中人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