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蛾-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获重大突破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社、央视网11月2日最新消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我国多家医疗机构于11月1日联合发布了《中国神经系统疾病报告2024》。报告涵盖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15类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已在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渐冻症、脊髓损伤等方面的脑机接口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消息面显示,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北京宣武医院的手术室里正在进行一台硬膜外脑机接口临床实验。2023年10月开始,宣武医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了全球首例硬膜外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目前,由我国多家医疗机构牵头的脑机接口临床队列研究,已完成患者的入组工作,旨在进一步验证侵入式脑机接口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等关键问题。
截至2025年10月,我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北京宣武医院等机构已先后完成32例四肢瘫痪患者植入手术,配合外骨骼反馈系统修复运动功能。据刚刚发表的《中国神经系统疾病报告2024》显示,该技术在癫痫、帕金森等15类疾病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实质进展。具体表现为“脑机接口”临床突破性进展。
一一治疗范围:覆盖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渐冻症(ALS)、脊髓损伤等15类神经系统疾病。
一一关键技术突破:全球首例硬膜外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宣武医院&清华大学,2023年10月启动)。128通道柔性脑机接口实现单细胞动作电位采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25年10月)。
一一临床效果:已有32例四肢瘫痪患者通过植入设备+外骨骼反馈系统,实现运动意念信号采集与损伤修复模拟,南开大学团队成功帮助偏瘫患者恢复部分运动功能。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院长称:“已经完成了32例四肢瘫痪者的脑机接口的植入。把患者的大脑运动意念的信号采集到,再加上外骨骼支架的实时反馈,模拟他没有受伤前的正常的生理传导,这样来修复他的损伤,应该说初步看到了一些曙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院吉校长称:“通过脑神经网络深入系统研究,加上脑机接口技术,能够克服或者是攻克以往我们难以攻克的一些重要的问题。通过新的无创的脑机接口,能够探索更多人类的脑电活动、一些新的动态的变化规律,对我们能够了解人衰老的机制以及如何增强老年人的功能方面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笔者志清认同,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巨大潜力,为庞大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群体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和康复途径。尤其是针对肢体运动障碍、意识与认知障碍、癫痫和精神性疾病等的治疗和康复,脑机接口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和长足进展。将为成千上万患者与家人带来可喜的福音!为此特赋《忆秦娥》为评为观。
癫痫竭。
脑瘫失忆糊涂郁。
糊涂郁。
苦不堪言,
家人伤绝。
喜闻脑可植芯牒。
智能恢复科仪绝。
科仪绝。
人机激活,
情思回悦。
一一2025年11月3日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