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苹果六度“飞天” 航天品质铸就产业传奇
——从黄土高原到浩瀚太空的“苹果长征”
文/王博(陕西)
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夜空被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烈焰点亮。在这项承载着中国航天梦想的壮举中,千阳苹果第六次作为航天保障物资随行“飞天”,再次以“太空品质”的硬核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农业的科技力量。
一、六度“飞天”背后的航天密码
此次“飞天”的千阳苹果产自宝鸡华圣崔家头矮砧密植示范基地,品种为“富金”苹果。从神舟十八号到二十一号,在四次航天任务中,千阳苹果连续六次入选航天任务物资清单,背后是“航天级品质”的严格标准。
“我们的苹果要经过28道检测工序,糖度稳定在14度以上,果径误差不超过3毫米。”千阳县苹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负责人介绍:千阳地处世界公认的苹果优生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天然优势,为培育高品质苹果提供了“天时地利”。而当地引入的矮砧密植、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单果溯源、全程品控”的严格标准,则让每一颗苹果都成为“航天品质”的代言人。
二、从“国礼”到“全球”的品牌跃升
近年来,千阳县紧跟矮砧苹果高效种植的行业趋势,通过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应用、新模式运营,推动苹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转型。
2015年,“魔笛”苹果亮相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宴用果;2019年,“米奇拉”苹果作为九三阅兵国礼赠品,登上国际舞台;2025年,千阳苹果与越南、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常态化合作,年出口量突破2万吨,出口额达1.5亿元,成为陕西果业“走出去”的标杆。
“我们的苹果在海外市场供不应求,特别是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宝鸡华圣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千阳苹果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正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黄金名片”。
三、从“卖产品”到“卖标准”的产业革命
在千阳,苹果产业的变革不仅体现在品质提升上,更体现在全产业链的打造上。目前,全县已建成矮砧苹果生产基地13万亩、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年产优质苗木达3000万株,形成从苗木繁育到销售一体化的果苗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7亿元。
“我们的苗木不仅销往国内,还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韩国等国家。”千阳县苗木产业协会会长说,每年有3000万株优质果苗从千阳启程,发往全国15个省份,更漂洋过海走向海外,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72%、全球的25%。
这种“技术输出+标准输出”的模式,让千阳成为全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集成服务高地。当地创新推出的“技术托管”“订单生产”“共享果园”等新模式,已带动全国60个市县发展矮砧苹果园517.5万亩,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技术”“卖标准”的转变。
四、从“黄土高原”到“浩瀚太空”的梦想接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航天领域的合作,探索太空育种新路径,推动苹果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5年,全县苹果产业综合产值将突破50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从航天餐桌到百姓果盘,从黄土高原到国际市场,千阳苹果用六次“飞天”的壮举,书写了中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这颗带着“航天品质”的苹果,正带着千阳人的梦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编辑简介: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