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酒遇良师
——拜访军旅书法家沈瑶琴先生
陈文举

秋日的暖阳漫过济南的街巷时,我正叩响沈瑶琴先生工作室的门。门开的瞬间,先生温和的笑意如午后暖茶,消解了初见的拘谨。这是我们相识的第八年,缘分却似今秋的藤蔓,终于在此刻缠绕出真切的联结,满是一见如故的妥帖。

先生的书房是一方雅境。四壁书架堆着厚册典籍,宣纸与毛笔在案头静静陈列,墙上那幅: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的楹联尤为醒目,墨色苍劲间,道尽他艺术与育人的双重追求。四周挂满的福字与书法作品,墨香萦绕着纸张的温软,将先生的学者风范与温和性情融于一室。

他从案上取出一本师生展书籍递我,翻开后竟是孩子们的书法作品。笔锋间藏着成熟与认真,先生教导我说:你要像他们老师一样,好好教学,认真临帖,温和话语如诗,既是期许,更似并肩前行的约定,让我由衷记在心里,心头一暖。

目光扫过,案头笔筒里的毛笔新旧错落,笔锋或苍劲或柔润,尽是先生与书法对话的痕迹,墙上的书法作品,有的大气磅礴,有的隽秀雅致,每一幅都是他对笔墨的深情告白。窗边绿植郁郁葱葱,与满室墨香相映成趣,书架上的书卷、宣纸间,还夹着他公益事迹的报道。先生对书法的执着与对公益的热忱,都融在了这泉城雅致的空间里。

他从不张扬,只在笔墨间默默追求书法与文学的突破。二十余年军旅生涯沉淀的故事,藏进了他写就的几本书里,也藏进他待人接物的宽厚里。正午时光,我们温了一杯酒,阳光正暖,话语渐开。聊书法学习的心得,谈文学意趣的精妙,更说起他前些天为全省“新时代好少年”颁奖典礼上的发言。“书法是传承,更是给孩子们心里种的光”,先生话语恳切,那是在更高层次上对青少年的言传身教,每一句都饱含深意,如墨汁落纸,力透纸背。

先生现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济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诸多身份,却总在说话间带着邻家长辈般的微笑。就像我家孩子陈雪,蒙他相助加入协会,与青年书友同道切磋交流携手共进,这份倾心栽培扶持后学的良苦用心,正如他在公益路上帮残疾人走出困境、带孩子们传承书道的每一步,都踏实且温暖。

分别时握着先生送的那本作品集,指尖触到纸页的温度,忽然懂得:真正的追求者从不是喧嚣的,他们如先生这般,以“德艺双修”为底色,以善念为笔墨,既在书法路上深耕,更愿为向善而行的后辈、为崇德尚艺的孩子们点亮微光。

这份相遇、相助与相约,我会一直记在心里。惟愿此后,不负先生“教学相长,技道并进”的叮嘱,在书法之路上踏实走下去,不辜负这份跨越八年的缘分,也不辜负与先生翰墨结缘一路同行的承诺。




作者陈文举:系济南市文轩书院院长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