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随笔)茶 缘
作者:王安润

那天的文化润疆书画展上,李玲和女友吸引了一众目光。她是乌鲁木齐装裱界大腕儿,也画画,向我介绍女友王蓉时很详细。没想到,温文尔雅的王蓉身后立着档次不低的蓉园茶苑。
茶苑依山傍楼,是个闹中取静的去处。山是雅山,楼是熙熙攘攘的住宅区。在山和楼的夹缝中,将一个喝茶的地方搞得既典雅又悠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先生邱先生。
邱先生四方脸盘,气色极佳,朴实憨厚可以延伸到他身体的每个部位。比如眼睛,笑起来直视对方,显的极坦诚;比如说话,喜欢讲“我这爆脾气!”说时,非常自然,就像在背乘法口诀。其实,他的脾气一点也不爆;再比如,他那双灵巧的手,一个人就能利利索索整出一桌菜来,还让人们对某道菜念念不忘。也能于谈笑间做出与众不同的蒸面来,那面细而筋道有嚼头,加上自创的蒜瓣助力,就不是普通蒸面了。至于左邻右舍来窜门做两个可口菜喝一杯,那是常事。王蓉夫妇的好客和厚道可以窥斑见豹。
俗话说,要管住男人的腿,先管住男人的胃。在蓉园是反的,邱先生的一手好厨艺先俘虏了王蓉的芳心,又征服了整个人。王蓉是新疆女子,生的细皮嫩肉的,一副旺夫相,实际上她也的确旺夫。在西安读大学时就憧憬着日后能有一座自己的茶苑,把盏论天,以茶会友或吟诗作画……她如愿以偿,邱先生责无旁贷地圆了妻子这个梦。
邱先生是西安人,做的是工程,在抱得美人归后,工程做得更加风生水起。值得推崇的是,事业如日中天方能信守自己的承诺,足见爱情的力量之神奇。
他说:“碎碎(小小)的事儿!别说是个茶苑,就是上天摘星星又能怎么样?”语气之牛,足以看出对妻子的那番浓浓爱意。

雅山新天地A区工程接近尾声,邱先生智慧的大脑早就洞开。工程竣工不久,这块极不显眼的边角地被他波澜不惊地拿下,当然,没人知道他要干啥。当一座带院子的平房露出轮廓,家人不乐意了:“你要干啥?哪里不能买套楼房,偏要在这偏僻之处盖房子。你媳妇能答应吗?”
邱先生欲言又止,商机不可泄露。他想,只需几年,这片地将价值连城!但却对家人说:“盖房子就是王蓉的主意,想图个清净!”那个时候,乌鲁木齐没有什么像模像样的宅院,图清净是个不错的说辞。家人们似信非信,围着平房转了转就走了。
夫妻俩的“大手笔”在院子内迅速展开,一个地地道道的茶苑拔地而起。拾掇得差不多时,邱先生支了个大桌子,邀请左邻右舍全来喝酒,自然是一片啧啧赞叹。一位同行佩服至极,懊恼之意却溢于言表,他轻擂邱先生肩头说道:“你小子就是个天才!我俩天天喝酒,咋就没有想到呢?”
邱先生一脸不屑:“你要是想到了,我还怎么是天才?”
同行将杯中酒倒进嘴里,很肯定地说:“所以你是个天才嘛!”
邱先生非常得意,但不满意:“怎么才是个天才?”
同行翻着白眼问:“你想怎样?”
邱先生一副天机不可泄露的模样:“想想看?光靠我老邱,这园子能盖起来嘛?”

图为王蓉夫妇,左为邱先生
同行恍然大悟,沿着邱先生的目光望向王蓉,一拍脑门:“瞧我这个脑袋!”
邱先生这才满意:“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啊!”
王蓉瞪了他一眼:“你就作吧!”
王蓉是茶苑的魂,邱先生是践行者,此话有翔实的注解。
王蓉研究茶文化,不止一次地与业内大咖探讨中国饮茶起源问题。大咖非常负责地告诉她:“去读《茶经》!”
《茶经》是陆羽所著,对茶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著述。读着读着,她眉宇舒展,将一杯功夫茶一饮而尽。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是陆羽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被公认。至此,中国饮茶起源的众说纷纭可以画上句号了。王蓉姑且这样认为。
有了这样的见解,茶,不再是休闲、养身、消暑的代名词,王蓉要对茶道开拓创新,传播茶文化才是她所追求的。

她遍访名山大川,精选古树纯料名山普洱茶、古树红茶等珍稀茶品,以及陕西紫阳富硒茶、泾阳茯茶陈皮等地方特色茶品。这些茶品不仅品质卓越,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味,是茶苑对茶文化的极致追求和独家呈现。
在茗香小院的设计上,她融合了古典园林与现代美学,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雅致氛围。庭院内有花花草草,也有流水潺潺,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在这里,不仅可以品茗佳茗,更能感受到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享受身心的放松与愉悦。从踏入小院的那一刻起,就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尊重。无论是商务接待、团队建设,还是寿宴、谢师宴,都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确保每一位宾客都能享受到尊贵的礼遇和难忘的回忆。
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茶文化,没得说!勇于创新,将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推出一系列新颖独特的茶品和茶文化活动,就有些难度了,并非一般人能为之,可这正是王蓉夫妇的终极目标。一段时间的调研,也结合了团队成员的头脑风暴成果,“幸福茶道”成为蓉园茶苑坚定不移秉承的理念!
当然,也有这样的疑惑:“大热的天,喝热茶不是更热了吗?”
王蓉的应对是微笑+说理,以理服人嘛。她说:“品茶全在心境,只要能做到无他,茶香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魔力,将外界的喧嚣与燥热隔绝开来。这时候,您还会感到热吗?”

王蓉常说,爱茶人有时候品的不是茶,更似在品味人生。乌鲁木齐晚报的一位记者来这里采访后,很快与王蓉成了茶友。渐渐,有了与茶一样浓郁醇厚的情感流露——在这品茶的静谧中,似乎会让人想起往日匆匆而过的青春,那些忙碌中遗忘的梦想,那些未曾留意的细微美好。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真,有热烈如火的时刻,也有宁静如水的瞬间……
茶缘在继续,居然冲出乌鲁木齐这离海洋最远的省会城市,走向了更辽远的天地。
2024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意大利著名徒步旅行家维娜·卡玛洛塔女士倾心撰写的《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一文,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迅速吸引了海内外读者的目光。该文曾获“我和中国的故事”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奖。维娜·卡玛洛塔意志坚强,刚刚过完75岁生日,就独自一人从威尼斯出发重走古丝绸之路。她说:“要把所见所闻告诉意大利人民,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让友谊天长地久。请支持维娜讲好中国故事。”
当维娜·卡玛洛塔女士走进蓉园茶苑,立马就被这闹中取静的去处所折服。她品着茶,细细听王蓉娓娓道来,一老一小,一东一西,两颗跳动的心很快同频共振起来……
2024年9月15日,花好月圆同欢庆——中秋假期品味乌鲁木齐文化生活之美“文化中国行”活动在不同场地举行,意韵十足的中秋茶会在蓉园茶苑拉开帷幕。这天,王蓉为大家带来了多款品质上乘的茶叶。古琴演奏师孙玉昊一曲《秋风辞》,仿佛将人们带回到古代文人雅士的雅集之中。新闻报道这样写着:“这场中秋茶文化盛会,不仅是一场味觉、听觉和嗅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图为新疆著名作家黄毅(右)
2024年11月4日,中国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弘扬丝路精神,促进相知相亲”西工大分校联合艺术展暨 2024丝路国际美术巡展(阿拉木图)同时举办。王蓉和著名体操运动员李红杨一静一动,分别展示了中国茶道和自由体操丝路情,博得阵阵喝彩。
如今,茶室温馨典雅;画室古朴庄重;餐厅高端大气上档次,一架卡拉OK机彰显主人的艺术修养。那“高山流水”让许多朋友着了迷。在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一池清水潺潺流动着,怎么能没有灵气?邱先生在池边作了假山、池内养了观瞻鱼。一把躺椅立在这里,往上一横灵感瞬间爆发!据说,著名作家黄毅,就是在这把躺椅上完善了申报首届天山文学奖的细枝末节。之后,他的散文集《疼痛史》经过激烈角逐,斩获提名奖。
新疆的五月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当王蓉带着中国茶艺表演,登上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百姓大舞台,顿时给人耳目一新的享受。
2025年5月17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寄到蓉园茶苑,现摘录如下:
……在此,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向您的倾情付出,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

活动当日,现场气氛热烈,各项活动精彩纷呈,各族群众都沉浸其中。而您带来的中国茶艺表演,无疑是这场盛会中的华彩乐章。您身着传统服饰,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尽显优雅从容,泡茶动作精准娴熟、一气呵成,将中国茶艺的独特魅力展现得入木三分。您的积极投入与无私奉献,不仅为活动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搭建起了各民族交流融合的桥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茶香中生根发芽。我们深知,这一切都源于您对茶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团结事业的热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再次感谢您为本次活动做出的贡献,期待未来能与您有更多合作,携手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再次感谢您的付出,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顺遂!

落款为中共萨依巴格区委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足见感谢信的分量之重。这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给王蓉的“幸福茶道”理念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秋节前夕,我和朋友们端坐古色古香的红木雕梁画栋内聊天、品茶。那篇随笔《掼蛋刍议》,就是与掼蛋高手激烈博弈中有了心得,在蓉园茶苑内那把安逸的躺椅上精心构思后,一挥而就的。在“发现精彩、传播正能量”为核心理念的“都市头条”平台推出后广受好评。三无和易铭先生分别发表评论《牌桌小世界,人生大乾坤》和《牌局内外的辩证与延伸——王安润《掼蛋刍议》的另一种解读》,动静整得挺大。
红木雕梁画栋整体吊装是邱先生的独特创意,若有喜欢这古朴凉亭的,装上车立马就能开拔。如果“会当凌绝顶”,红木雕梁画栋可以召之即来!简直将茶文化做到极限了。问题是,几个小菜把酒论道,极易使人产生幻觉啊。万一不小心穿越到王羲之时代,弄个什么“头衔”回来都难说……

此时,王蓉正用一把紫砂壶,静心冲泡一杯香茶。巴黎奥运会期间,央视播放的宣传片里这样介绍道:“茶,这神奇的东方树叶……如同一位智者,用沉默诉说着生命的故事,用滋味传递着生活的哲理。”王蓉特别认同,不止一次向茶友们推荐,并颇有见地地阐述着自己的心得。
是啊,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国度里,琴棋书画、茶文化等早已融入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此前,不少书大画家被王蓉从四面八方邀来,留下了风格各异的珍贵墨宝。在她的微博里是这样的文字:选择什么样的圈子,便踏上了什么样的征途。人生最大的幸运,不是接下了天上的馅饼,而是遇见那些激励你、引领你、助你前行的人!
茶缘,一旦续上就休想摆脱。



作者简介:
王安润,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国家一级编剧。石河子大学客座教授,自治区艺术学院、塔里木大学硕士生导师。
兵团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兵团广播电视台原党委委员、副台长。
出版个人专著19部,其中,《沙海击浪》《在六分之一国土上》分获兵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担任主创的电影、纪录片、广播剧多次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星光奖,及天山文艺奖、新疆电视文艺一等奖、新疆广播文艺一等奖、兵团“五个一工程”奖、绿洲文艺奖等。其中,《无罪》获第50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白金雷米奖”,《杰米拉》获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大奖,《我的阿恰》被中国电影资料馆收藏,《守护者》获电影频道收视率第三、市场占有率第四佳绩。《小白杨》、《血缘》分获第三届、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奖和优秀编剧奖,《一路有你》获第三届戛纳微电影国际电影节大奖。
长篇报告文学《太阳迟落的高原》获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