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标荆楚 研途领航
文/刘仁刚 图/林水洲 编辑/谦坤
——湖北省研学旅行团体标准制定专委会启航,为全国研学旅行标准建设贡献“湖北方案”
2025年11月1日晚,湖北省研学旅行协会团体标准制定专业委员会以线上形式召开“研学旅行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方案(2025版)”专题工作会议。协会荣誉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专委会主任薛兵旺教授,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督导评估专家、专委会执行主任林水洲,秘书长刘仁刚及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专家学者近20人齐聚“云端”,共商湖北研学旅行标准体系建设大计,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破局之急:锚定行业痛点,填补标准空白当前,研学旅行行业蓬勃发展,但标准建设却滞后于市场需求。国家标准专项缺位、行业标准刚启落地征程,湖北省内已立项的5项团体标准虽覆盖部分领域,却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集成,导致“课程同质化严重、基地评级无据可依、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制约了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湖北省研学旅行协会抢抓“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四级跃升窗口期,成立专委会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既是破解行业乱象的迫切需要,更是打造“荆楚研学”品牌的战略之举。
谋篇之策:搭建三级架构,明晰四大模块会议系统梳理“国标—行标—团标”三级标准现状,明确了湖北研学旅行标准体系的构建路径。专委会将以“基础建设、课程开发、师资评价、运营管理”四大模块为核心,并行推进标准编制工作,按照“团体标准→省级地方标准→行业/国家标准”的升级路线,计划2026年4月底前完成初稿并同步开展试点,推动企业最佳实践快速转化为可复制、能推广的标准成果,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省级研学旅行标准体系。
攻坚之举:部署四大任务,激活创新动能。专委会执行主任林水洲在会上部署下一阶段核心任务:一是构建全流程标准体系,精准填补省内空白;二是分层开展宣贯培训,推动标准落地生根;三是建立动态监督机制,确保“有标必依、违标必改”;四是深化标准创新与区域协同,重点布局“研学+AI”“研学+乡村振兴”等交叉领域,让标准既有“刚性约束”,又具“创新活力”。
聚智之言:立足荆楚特色,打造示范样板与会专家围绕标准制定踊跃建言,形成广泛共识:标准既要聚焦行业共性痛点,破解发展瓶颈,更要立足湖北“江汉朝宗、红色沃土、科创高地”的独特资源禀赋,突出荆楚文化特色,避免与外省标准同质化。专委会主任薛兵旺教授在总结时强调,专委会要发挥“基础性、平台性、抓手性”三大功能,成为连接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枢纽;当前需优先启动《湖北省研学基地营地建设与评定标准》编制,建立甲乙丙三级评分体系,配套内审员培训、动态授牌与退出机制,通过深入调研核心指标,确保标准“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力争2026年成为全国研学团体标准示范样板。
下一步,湖北省研学旅行协会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标准起草单位与试点基地,诚邀广大会员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及优质企业携手同行,共同绘就湖北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为全国研学旅行标准建设贡献“湖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