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缘人心
——记邢台市“脸谱刘”刘尧峰先生
文/张海霞
人与人的缘分,有时就藏在一笔一画里。
今年重阳节,我在组织书画活动时,邀请著名书画家梁中奎老师参加。嘱他可以带着朋友一起来,电话那头,梁老师爽快答应说“我带一位朋友,刘尧峰老师,咱们邢台的‘脸谱刘’。”他笑着形容:“这人和我一样,不爱说话,就爱埋头作画。”
活动当天,我第一次见到了刘尧峰老师。他静静地站在大厅一角,梁老师介绍,“这是刘老师”我们简单寒暄,他言语不多,笑容里却透着长者的温和。
梁老师说:“刘老师特意为你画了一副画。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赠送给你。我顿感温暖,我们素未谋面,这位长者却特意为我准备了礼物。接过画作的瞬间,内心充满了感激,感觉触摸到的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谊。
这是一张戏曲脸谱,笔触细腻,色彩饱满。最震撼的是那一双双眼睛——仿佛能穿透画纸直视人心。这就是报道里说的“灵动的眼神令画中人呼之欲出”,这就是让刘老师荣获“新中国最具影响力艺术家”称号的笔力。
后来,我深入了解刘老师的艺术人生,越发觉得这份赠画的珍贵。
刘尧峰老师1948年生于邢台襄都区,自幼受父亲熏陶,酷爱书画与戏剧。他的父亲曾是抗战时期的地下工作者,那些耳濡目染的抗战故事,后来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他创作了系列作品,甚至将脸谱绘制在葫芦上,让传统艺术承载历史记忆。
深耕脸谱艺术数十年,刘老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以“眼神灵异、摄人心魂”著称,依托深厚的生活积累与文化底蕴,运用纯熟的绘画技巧,寥寥数笔便能精准捕捉人物的神态与内心世界。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儒、道、释等哲学思想,将夸张与写意手法妙笔天成,笔墨浓淡干湿、轻重疾徐皆遵循法度。
作为“邢襄脸谱第一人”,刘老师的艺术成就令人瞩目。他现任北京当代翰墨文化艺术院副秘书长、青岛分院顾问,同时是邢台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19年,他斩获三个一等奖及多项荣誉;2020年疫情期间,他创作的抗疫题材作品通过多家网站传播,获青岛分院颁发的“抗新冠爱无限”奖杯。他还荣获第四届中华杯特别金奖、全国首届“金陵杯”特别金奖等多项大奖。
虽然众多荣誉在身,刘老师始终保持着艺术家的本真。他就像梁老师描述的那样——“不善言辞,只喜欢在自己的书画事业里默默耕耘”。这份纯粹,让他的赠画之情更显珍贵。
这幅脸谱画我珍藏起来了,每当闲暇时,打开画作就会想起它背后的故事——关于一位艺术家的谦和,一份不计回报的赠予。画中那洞悉世事的眼睛,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真正的艺术源于真诚的内心。
刘老师赠我的不只是一幅画。他让我看到,在这个越来越讲究即时回报的时代,依然有人坚守着最朴素的情谊,如梁老师、刘老师这样的艺术大家——他们不问得失,不计代价,只因志趣相投,便愿以真心相待。
这份情谊让我深信:人与人之间,无论地位高低、成就大小,只要以真心相待,就会人心换人心。就像刘老师笔下的那些脸谱,每一笔都凝聚着真诚,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温暖。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收获这样一份纯粹的情谊,是我的幸运。每当凝视画作,我都提醒自己:用真诚对待每一个有缘相遇的人。因为
真正的艺术,一如真挚的情谊,经得起时光的淬炼,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2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