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秋色
作者:王佐臣
江南的秋,来时,总呈现那么温婉,别致。不似北国层林尽染的浓烈,它是梧桐叶缘悄然镀上的金边,是银杏枝头点染的几抹浅黄,是香樟树在微凉空气里愈发沉静的碧翠。柔风从千年吴越的渔村吹来,拂过浦江两岸,带着水汽的微润,也带着时光的印痕。这风,曾拂过汉唐渔舟唱晚的樯橹,听过十里洋场的嘶杀声与笙歌,也吹过烽火硝烟中的志士们千赴后继坚毅面庞。此刻,它正温柔地抚摸我的根根白发,又向脚下这条南京路——这条浸染着百年沧桑与荣光的峥嵘之路,啍起了久违的儿歌,“摇啊摇,摇啊摇,划着一叶小舟,摇到那外白渡桥。
今秋此刻,我正漫步在南京路上,无暇关注路两旁一家又一家的百年老店,却把泪水落在了足下那片先烈洒过的土地。那两旁巍峨的建筑,无声诵读着我中华民族,自己的祖辈,父辈们从屈辱到自强的史诗。目光所及,除了鳞次栉比的繁华,流光溢彩的现代图景之外,还有那浦江对岸,东方明珠与摩天楼群刺破苍穹,勾勒出令世界惊叹的天际线,让我仿佛置身于梦中天堂。这三十年多间巨变哟,令人恍若惊雷,又似春雨,将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浇灌成今日这般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东方明珠。抚今追昔,心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感恩与自豪,虽说一转眼人老了,但我要拿起笔。为这城市不屈的脊梁,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大地歌唱,赞美!
不知不觉,沿着南京路行至外滩。尽管下午时分,凉风习习,又飘起毛毛雨来,我仍兴致勃勃驻足江堤,凭栏远眺,黄浦江如一条玉带,仍在静静流淌。我知道它见证过外滩万国建筑的屈辱印记,我更了解它也映照着今日陆家嘴的璀璨辉煌。江风多么深情,两千年来未曾改变,它轻抚着大上海每一寸肌理,也吹动着游子心底最深的乡愁。这乡愁,是对江南秋日里桂花暗香浮动的眷恋,是对弄堂深处金菊绽放的记忆,是对石库门天井上方那一方澄澈秋空的怀想,是对如今已远在白云深处的慈爱父母,贤妻,还有几十载与雨同舟的胞妹永恒追思。这秋色,是江南独有的温润与典雅,是岁月沉淀的静美,亦是城市脉搏跳动的韵律。
然而,这醉人的秋光里,并非只有和煦。环顾世界,总有阴风阵阵,试图将严冬的寒意强加于这片热土。那些心怀叵测的聒噪与图谋,如同欲来的寒潮。但,且看这满城秋色!看那霜露中愈发挺拔的梧桐,看那秋风里傲然吐蕊菊花,看那浦江两岸日夜不息的奋进之光。上海,与神州大地每一座城市、每一寸山河一样,早已铸就了钢铁般意志。任尔冰刀霜剑,任尔百般围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岂容螳臂阻挡?寒冬的图谋终将会彻底破产,因为春天必将属于人民,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逆转的光辉进程!
啊,多么美的秋色!多么美的上海!这融汇了千年文脉、百年奋斗与卅载腾飞的画卷,早已深深镌刻在我的灵魂深处。柔风依旧,吹不散的是我对这座城刻骨的爱恋;秋阳正好,照亮的是我对这片土地无限的赤诚。只要一息尚存,我这把老骨头就愿化作一片秋叶,融入这城市的脉络;愿化作一声清笛,为你的壮丽前程不停止地颂扬,为你生生不息的伟力,奉献我最后的光与热。这,便是我——一个上海七旬老汉,对这方水土最深沉的礼赞,与不渝的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