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馈赠与人生旅途》
作者:李敏 诵读:爱国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不经意间,我已站在古稀的路口,回首这七十年的漫漫时光,诸多感触如潮水般在心间翻涌。近来网上频现马未都先生的“古稀感言”,他出身军人世家,年少即在文坛崭露头角,后又于古玩界登峰造极,结识天下精英,人生满是辉煌。而我,一介平凡之人,虽无那般耀眼出身与机遇,却也有着独一无二、精彩纷呈,且满是岁月馈赠的人生轨迹。
我的童年,是在经济短缺的年代度过的。那时,物质匮乏,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这般优渥。但父母、姥姥姥爷却用他们全部的爱,为我构筑起一个温暖的小世界。正如老舍所言:“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姥姥会在清晨早早起床,为我准备简单却满含爱意的早餐;放学后,姥爷会带着我在院子里玩耍,给我讲古老动听的故事。夏日夜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摇着蒲扇驱赶蚊虫,欢声笑语回荡夜空。这些平凡美好的瞬间,成为我一生温暖的底色,让我在日后面对生活风雨时,心中总有一处柔软港湾可依靠。
成长路上,自强自立的儿子是我最大的骄傲。从他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起,我便见证他成长的每一个里程碑。看着他为梦想拼搏奋斗,我既欣慰又心疼。如今,他已长大成人,在自己领域发光发热,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可爱的孙子,更为家庭带来无尽欢乐。他纯真无邪的笑容,如春日暖阳,照亮我们的生活。每当他扑进我怀里,奶声奶气叫着“奶奶”,我心中便盈满幸福与满足。还有相伴多年、体贴入微的丈夫,生活的柴米油盐,人生的挫折困难,他始终与我携手同行,不离不弃。他的陪伴,是我人生最珍贵的礼物,让我在漫长岁月里不再孤单。
回首往昔,我亦是幸运的。在时代浪潮中,我始终勇敢站在潮头,努力拼搏、积极奋进,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中小学时,凭借老师信任和同学支持,我担任大班长。这个职位不仅锻炼我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更让我学会与人相处、为集体贡献力量。那时,每天早早到学校,带领同学早读,组织班级活动,虽忙碌却充满成就感。正如纪伯伦所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奉献与担当的价值。
下乡的日子,是我人生难忘的经历。作为知青户长,我肩负照顾大家生活、协调各项事务的重任。我们一起在田间劳作,感受泥土芬芳和劳动艰辛。清晨,天未亮便扛着锄头走向田野;傍晚,夕阳西下才拖着疲惫身躯回到知青点。在那些艰苦日子里,我们相互扶持、鼓励,共同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段经历,让我学会坚韧与担当,也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下乡的岁月,正是我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后来,我担任公社团委副书记,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大家精神生活。为筹备一场文艺演出,我常常熬夜策划节目、安排人员。虽过程辛苦,但看到大家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脸上洋溢快乐笑容时,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再后来,成为县委书记秘书,这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问题。我认真做好每一份工作,努力提升自己能力,从中学到许多宝贵经验。
七七级吉大哲学系的求学经历,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大学里,我如饥似渴汲取知识养分,沉浸在哲学的浩瀚海洋中。课堂上,聆听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与同学激烈讨论学术问题;课后,泡在图书馆阅读各种经典著作。这段时光,不仅丰富我的知识储备,更培养我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毕业后留校任教,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一届又一届学生。看着他们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加热爱这份职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愿在这一方小小的讲台上,为学生们点亮知识的灯塔。
为追寻改革开放的浪潮,我毅然前往深圳,来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保税区。那里充满机遇与挑战,一切都新鲜而陌生。我努力适应快节奏生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在保税区工作的日子里,我见证这片土地的飞速发展,也亲身参与其中,为它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段经历,让我开阔眼界,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然而,人生怎会没有遗憾?在学术上,本有机会成为教授博导。那些年,为了家庭和工作,我在学术研究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看着身边的同事们在学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我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在仕途上,也曾有希望晋升局长,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只是停留在了正处长的位置。“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每一次回想起这些,心中总会泛起一丝涟漪。第一任丈夫的意外离世,更是我生命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那些日子,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但我知道,生活还要继续,为了孩子,为了家人,我必须坚强起来。
七十年的人生,起起落落、进进退退,成功与失败交织。人生宛如一场漫长的旅行,我穿梭于不同的风景之间,比他人多看了许多景点。这些丰富的经历,无疑是我此生最大的成功与财富。正如苏轼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它们让我懂得人生的真谛,学会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坚守。如今,我已古稀,有还算健康的身体,这是上天赐予我的最大礼物。我可以自由地行走,去看自己想看的风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还有琴、诗、花、书法这些相伴的爱好。闲暇时光,坐在窗前,弹奏一曲悠扬的乐章,让心灵在音乐中得到放松;或是拿起笔,写下几句心中的感悟,记录生活的点滴;亦或是侍弄花草,看着它们在自己的照料下茁壮成长,感受生命的奇迹;又或是挥毫泼墨,在书法的世界里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爱好,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让我的晚年时光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更有爱人在旁,我们一起漫步在夕阳下,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岁月的温柔。
在人生最后的二十年,我愿守着这份宁静与满足,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让每一天都盈满快乐。岁月虽已染白我的双鬓,但它留下的智慧与从容,让我能够坦然地面对余生,珍惜每一个当下,静享生命的余晖。我不再纠结于过去的得失,不再为未来的未知而担忧。我深知,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生命的馈赠,都有着它独特的意义。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丰富多彩的人生。而我,将带着这份感恩与热爱,继续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2025年11月5日
✍【作者简介】
李敏 国家机关干部 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曾任大学教师,政府机关公务员。爱好琴、诗、书法、写作,在App美篇公众平台发表诗歌、散文、游记、评论共七百多篇。现为美友圈专职评论员。
🎤【朗读者简介】
爱国(老菩提):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黑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主要诵读作品曾发表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官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凤凰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喜马拉雅、中国有声阅读等国家和地方官网媒体。
并在《国际仓央嘉措诗歌朗诵颁奖盛典会》《首届全国“散文诗”作品音视频大赛》《中国朗诵联盟首届“颂读”大赛》《美国普林斯顿艺术节》《2021全球华人迎中秋诗意音乐会》《2023年CCTV全球爱华诗歌枫叶春晚》等赛事交流获奖。
🖨出品 / 歐震藝術館專刊
📝作者 / 李敏
🎤誦者 / 愛國
🎼音樂 / Q音
🖼圖源 / 綱絡
🖨編輯.製作/阿莉 艾果
✍主編 / 文軒
🎬監製/婧暄
🎧終審/怡霖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