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映家国 书香载志
—— 读崔保新题左宗棠坐像诗感怀
作者:杨 东
崔保新先生传来《七绝・题马昌民左宗棠坐像塑像并序》,字句间牵出哈密那尊左宗棠坐像的轮廓,也让人重思这位先贤的一生与边疆的联结。
左宗棠的核心功绩,在于晚清危局中收复新疆。面对阿古柏割据、沙俄窥伺,他力驳 “弃疆论”,以 “重新疆即保蒙古、卫京师” 的远见,抬棺西征,凭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方略收复失地,更推动新疆设省,筑牢国家西疆根基。
对新疆民众而言,纪念左宗棠是坚守 “新疆属中国” 的历史铁证,是传承其爱国担当的精神,更是感恩他收复后推屯垦、兴水利的民生之举 —— 正是这份付出,为今日新疆的稳定发展埋下伏笔。
左宗棠的人生,始终受典籍与箴言指引。17 岁读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地理巨著,转向经世致用;魏源《皇朝经世文编》《海国图志》启其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 “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的嘱托定其人生方向;而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的自撰楹联,更是他一生的精神坐标。
那尊坐像中,左宗棠手捧的当是《海国图志》。
这部书不仅带他认知世界,更让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落地 —— 从创办船政局到西征时改良装备,皆见其影。塑像捧起的,是经世智慧,更是捍卫家国的决心。
塑像立在边疆,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递。这份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

作者简介:
杨东,笔名 天然 易然 柔旋。出生于甘肃民勤县普通农民家庭,童年随母进疆,落户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插过队,当过兵和教师;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年。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学会第二届副会长。著有报告文学集《圣火辉煌》《塔河纪事》和散文通讯特写集《阳光的原色》《风儿捎来的名片》,和他人合作报告文学《共同拥有》《湘军出塞》《天之业》《石城突破》《永远的眺望》等。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