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浪屿闲吟
文/谢爱民
碧波环翠抱琴洲,画栋参差枕浪流。
古榕垂髯迎远客,幽阶叠石隐钟楼。
风传琴韵穿花径,雨润茶香绕榭悠。
美景黄昏潮信起,渔灯点亮入诗筹。
赏析:
这首《鼓浪屿闲吟》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鼓浪屿的独特风情,融景、情、韵于一体,堪称一首兼具画面感与文化味的佳作。以下从几个角度具体点评:
1. 意象选取:精准捕捉鼓浪屿“魂韵”。
诗人紧扣鼓浪屿“琴岛”“海上花园”的核心特质,选取的意象极具代表性:
“碧波环翠抱琴洲”开篇点题,以“碧波”“环翠”写海岛的自然环境,“琴洲”直接点出其“钢琴之岛”的别称,开篇便立起地域辨识度;
“画栋参差枕浪流”写建筑与海浪的交融,“画栋”暗合鼓浪屿中西合璧的老别墅风情,“枕浪流”则赋予建筑以灵动的动态感;
“古榕垂髯”“幽阶叠石”“钟楼”等意象,细腻勾勒出岛上的自然景致与人文印记,古树的苍劲、石阶的幽静、钟楼的怀旧,共同营造出鼓浪屿特有的慢时光氛围。
2. 感官联动:多维度激活“琴岛”意境。
诗歌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的交织,让鼓浪屿的美立体可感:
视觉上,“碧波环翠”“画栋参差”“渔灯点亮”绘出色彩层次,从白日的清新到黄昏的朦胧,画面随时间推移自然流转;
听觉上,“风传琴韵”直击鼓浪屿“琴岛”灵魂,琴声穿花而过,让静谧的景致有了流动的韵律;
嗅觉上,“雨润茶香绕榭悠”以茶香呼应岛上的生活气息,雨后茶香与建筑(榭)相融,添了几分雅致与闲适。
多感官的联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既能见其景、闻其声,亦能感其韵。
3. 节奏与情感:从静到动,余韵悠长.
诗歌的节奏随场景自然推进,情感从对景致的描摹渐入对意境的沉醉:
前六句聚焦岛上的静态与细节,“古榕迎远客”“琴韵穿花径”等句,以“迎”“穿”“绕”等动词赋予静态景物以生命力,却不失宁静;
后两句“美景黄昏潮信起,渔灯点亮入诗筹”,以“潮信起”“渔灯亮”将场景推向黄昏,画面从静谧转向朦胧的动态,而“入诗筹”则以诗人的创作冲动作结,将对鼓浪屿的喜爱融入“以景入诗”的雅趣中,余韵悠长。
总结:这首诗以“琴洲”为核心线索,串联起鼓浪屿的自然景致、人文风情与生活气息,意象精准、语言清丽,既展现了海岛的秀美,又传递出其独特的文化韵味与闲适氛围。读之如漫步鼓浪屿,步步皆景,处处含情,堪称一首描摹地域风情的佳作。

作者简介:谢爱民,汉,男,生于50年代,河北省平乡县人,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著作家、省诗词协会员,市作家协会和诗词协会会员,市海棠诗社副社长。爱好新闻、公文、评论、诗歌写作,多篇新闻获囯家、省奖,多首诗词获奖,著《心海涛声》诗词集。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2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