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月老师讲竹枝
——华科大瑜珈诗社
《名家诗词讲坛》开篇之讲
文◑龚国珍
“桂香楹袖,银杏铺金”。在这满载收获与诗意的季节里,11月6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瑜珈诗社的诗友们,在老年活动中心多功能厅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武汉竹枝词学会会长,汉口竹枝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长期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与竹枝词传承的沙月(本名陈荣华)老师,为大家讲授《刘禹锡de“竹枝”革命》。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顾馨江,华中科技大学老年协会两位副会长,瑜珈诗社社员与来自中国地质大学诗词团队的老师们及关山诗影社的朋友们共同聆听了这次讲座。
讲座在热烈祥和的氛围中拉开序幕,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顾馨江老师致欢迎辞。他代表华科大党委宣传部向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充满热爱与执着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即将分享知识盛宴的沙月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与诚挚的感激!华科大瑜珈诗社执行社长林林老师向大家隆重推荐沙月老师。紧接着沙月老师被主持人请上台向大家作《刘禹锡的“竹枝”革命》讲座。
讲座伊始,沙月老师凭借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文化视觉,以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了竹枝词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并在讲座中穿插刘禹锡因写桃花小诗而被贬发的故事,促其深入民间,吸收巴渝文化,最终形成独特风格的民歌诗体诗歌。从“替百姓说话”转为“以百姓之口说话”的主体转换。它具有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格律较宽,束缚较少;格调明快,诙谐风趣;广为纪事,以诗存史;可雅可俗,易于上手等特点。在长达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沙月老师时而幽默风趣,时而让大家齐诵名诗,时而清唱竹枝词,时而互动提问,整场气氛活跃,诗友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大家争先恐后的畅谈感想,提问求答。瑜珈诗社的元老杨国清教授,地大行吟诗社社长曾佐勋教授,关山诗影编辑朱永丽老师,瑜珈诗社成员杨希玉老师都表示,这是一堂不可多得的精彩讲座,对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瑜珈诗社执行社长林林老师还亲自写了一篇感想与体会。她写到:聆听沙月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胸有丘壑,笔下生花,既解读了刘禹锡竹枝词的精髓内涵,又落笔成诗足见其厚重的文学底蕴。她通过剖析刘禹锡的竹枝词,解读他如何以民歌为载体,实现文人诗与民间性的深度融合,完成“俗而雅”的美学转化。同时也指出在诗词创作中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建立平衡,守护诗歌的审美本体价值”。讲座内容对诗词爱好者在诗词创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聂良佐老师以“创作方法、语言风格、格律特点、主题内容、艺术追求、历史演变”等六个方面畅谈了自己的听后感想与体会。杨国清教授、张端明教授会后赋诗与沙月老师唱和竹枝词。
读沙月先生《礼性》
杨国清
芝麻芥豆好成诗,堪比刘郎唱竹枝。
小事也能窥大道,等闲再度立功碑。
附沙月原玉
花鼓哦呵唱葛麻,七包饼子八包茶。
上门礼性要周到,出手多携汪玉霞。
恭步张端明教授立冬诗
沙月
忝入华科讲竹枝,林林助我暮秋时。
踏歌赶集夔州路,新绝变风荆楚诗。
市井民声倾力诉,渔樵酒意补壶知。
喻园桐雨来添趣,老少同频梦得痴。
高挂张端明教授原玉:
立冬沙月来校演讲竹枝沿革
沙月先生扬柳枝,新翻古调立冬时。
巴山解语刘宾客,蜀水移风乐府诗。
东雨西晴非作态,真情假意有谁知。
莫愁陋室少雅韵,大俗无邪刻骨痴。
本次瑜珈诗社的《名家诗词讲坛》第一期在热烈洋溢的宣讲和讨论中落下了惟幕,大家感觉余兴未尽,这是疫情之后的首次讲座,在得到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后,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名师被请进来,与我们共同开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期待会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作者简介:龚国珍(网名:兰花草),华科附中退休教师,喜爱文学。现为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华科大瑜珈诗社社员、湖北省高校老协通讯员,担任多个社会工作,已在全国多家报纸、杂志、刊物及微信平台发表诗歌、散文、评论及通讯等多类作品700余件,并有个人文集出版,有多部作品获得各级奖项。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