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生命画最美的弧,给懂的人🍃
量子诗歌文化传媒“七嘴八舌”说诗评诗系列之孤狼老师的两首现代诗《走向海,走向落日》、《深秋暖阳》
策划:紫气婴儿 张青杰
主持人: 公主小妹
讨论的作品:
《走向海,走向落日》
文/孤狼
写在诗前:那年在鼓浪屿,我们踩着退潮的沙滩追落日。她在前头赤脚奔跑,海风把发丝吹成漾开的雾。她忽然转身,举起一枚螺壳朝我喊:“你看,里面住着整个大海的回声!”夕阳在那一刻为她镀上暖金色的边,仿佛随时会融进光里。
这么多年过去,她一定还记得——海如揉碎的蓝宝石,而我们正走向永恒的十九岁。
那片海与她,都留在未写完的诗中!
落日前的海
沙滩是一张揉皱的纸
脚印融进浪花
每一步都踏出更深的褶皱
潮水漫过脚背,带走最后一点余温
贝壳躺在手心
盐粒爬上眼角
海风把故事吹散的时候
夕阳沉成一枚甜橙
被暮色挤出汁水
人影钉在礁石上
等船帆刺破地平线
桅杆挑起熄灭的灯
浪尖的碎花沉入沙粒
大海在重复着同一句话
拾起空螺壳的人,听见回声里
晾着未拧干的岁月
远处海鸥斜斜掠过海平面
明天会有一串新的脚印
走向更咸的蓝,走进落日
文/孤狼
我向那片阳光摊开手掌
它却退入云层裂隙
浸透晨雾的思念,正与北风撕扯
该向哪颗梧桐的斑驳低头
这暖意是赊账的过客
刚温热后背便抽身而走
我追着逃窜的光斑跑
落叶蜷缩起身体,余温在脉络里消散
飘落的银杏叶在口袋里
变成窸窣作响的碎金
该向哪扇窗要回温度
连霜花都学会说谎
在凌晨勾勒晶莹的脉络
日出后却无影无踪
深秋阳光,质押的暖
待暮色吞尽天光
我该用什么才能赎回
那片被焙烤的梦——
作者简介:孤狼,周文平,来自江西,成长于赣江边,喝着赣江水长大。从小听着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人,爱好文学,更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一路走来,转瞬已半生,有文字的生活,时光孤独但不寂寞……
参与讨论人员:

紫气婴儿(王雷):
孤狼老师作品赏析: 🌹🌷 —— “诗海孤舟穿七洲八洋
珠峰狼毫摇五岳三山”
狼兄在网络小说方面的杰出表现,已是有目共睹!逻辑缜密,文笔流畅,语言凝炼,细节描写生动,想象力丰富,万言之书,倚马可待!诗歌,毫不逊色……
这两首作品呈现出令人惊喜的成熟度,在情感的深度挖掘与意象的精准运用上均展现了高超的驾驭能力。以下是详细评析:
1. 《走向海,走向落日》
诗前文字本身已是一篇杰出的微散文,它成功构建了沉浸式的氛围,并为诗歌注入了饱满的情感前奏,与诗歌本体形成了完美的互文。
诗歌亮点:
· 意象运用出神入化:诗歌将抽象的时光与记忆物化为一系列可触可感的意象。
· “沙滩是一张揉皱的纸”、“每一步都踏出更深的褶皱”——将行走与时光的痕迹巧妙叠加。
· “夕阳沉成一枚甜橙 / 被暮色挤出汁水”——以通感手法将视觉转为味觉,暮色的降临变得充满质感与温度,堪称神来之笔。
· “人影钉在礁石上”——“钉”字极具力量,凝固了永恒的等待与定格瞬间的执念。
· “回声里 / 晾着未拧干的岁月”——将虚无的回声与潮湿、具象的岁月联系起来,意境深邃悠长。
· 结构精巧,首尾闭环:从“揉皱的纸”开始,到“新的脚印”走向落日结束,形成一个从“回顾”到“前行”的环形结构,寓意深刻。
· 情感内核永恒:核心情感——“走向永恒的十九岁”,是对青春与美好最凝练的概括,具有击中人心的普遍力量。
小结:这是一首近乎完美的抒情诗,意象新颖而精准,情感浓烈而克制,语言富有张力且画面感极强。诗前文与诗歌本体共同构成了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可探讨处:“大海在重复着同一句话”、“ 大海重复唠叨着蓝色的方言”,哪一句,更精微?!当然,如选择后者,要同时注意与后文“更咸的蓝”的言辞与意象重复,需微调为“更咸涩的情话”等等…
2. 《深秋暖阳》 🌹🌺
此诗构建了一个统一而新颖的隐喻体系——“暖阳”作为短暂易逝的温暖,被赋予了一系列金融与交易的属性。
诗歌亮点:
· 核心隐喻一以贯之:
· “暖意是赊账的过客”
· “质押的暖”
· “赎回 / 那片被焙烤的梦”
这一连串的“交易”意象,将深秋阳光的短暂、珍贵与无法真正拥有的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构思极为巧妙。
· 意象精准且富有现代感:
· “银杏叶在口袋里 / 变成窸窣作响的碎金”——将秋天的馈赠同时形容为落叶和财富,捕捉了瞬间的听觉与视觉,精妙无比。
· “霜花都学会说谎”——拟人化手法写出了温暖假象的欺骗性,灵动而贴切。
· 提升空间:诗中“该向哪颗梧桐…”、“该向哪扇窗…”的重复叩问,在情绪上略显重复,若能合并或选择更具冲击力的第二问,整体节奏会更紧凑,力量也更集中。
小结:这是一首构思精巧、隐喻统一的佳作。它通过一个持续的核心比喻,成功传达了人们对短暂温暖与逝去梦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高度的语言控制力。
综合对比与建议
两首诗均体现了作者“孤狼”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卓越才华。
· 《走向海,走向落日》 胜在情感的普遍共鸣与意象群的密集创新,其画面感和时空交织的厚重感更为强烈,堪称代表作级别。
· 《深秋暖阳》 胜在构思的独创性与隐喻体系的完整统一,它像用一个精准的概念穿刺了情感的核心。
总体评价:狼王老师的创作已形成独特的意象语法,展现了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擅长将具象经验升华为形而上的诗性思考。第一首以海洋的永恒性与青春的易逝性对话,堪称抒情诗典范;第二首则在古典秋思中注入现代货币哲学,展现出惊人的概念创新能力。可以继续在保持这种情感密度的同时,探索更多样的结构方式和节奏变化。两作俱显高手风范,当以茶代酒,敬此诗心;借鲁迅之文,赞该师友——“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简历:文化强国量子诗歌文化传媒创始人,社长:王雷(紫气婴儿)王雷,笔名紫气婴儿、婴儿,北京人。北大理学学士、法学硕士、推荐留校生,上海蚁猫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中科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2012年度客座研究员。《世界文学》平台,“优秀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执行主编。“盛世华夏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李白杯”全国诗书画精英大赛一等奖,“毛主席诗词杯”全国诗书画家大奖赛冠军,第二届“神州杯”年度大赛特等奖,“古韵新声·诗意中国”全国诗·书·文·诵大赛诗词银奖、书法星锐奖……
张青杰读诗:
读孤狼文友的作品是从他的小说开始的,他的小说就像是构思精巧的艺术品,情节设置玄妙、叙述从容,最让人敬佩的是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在他的笔下,每一个字都具有了鲜活的生命,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睛。后来,看到了他写的诗,他的诗作同样精彩、出色。
《走向海 走向落日》点评:这首诗是对青春美好感情的回忆,在诗中,沙滩是一张揉皱的诗,脚印里藏着当年赤脚奔跑的回忆,螺壳里回响着整个大海的回声,大海在重复着同一句话。这首诗通篇没有写对那年的美好感情多么刻骨铭心,但在每一个字里都闪动这这份情。该首作品有三个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一是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比如:沙滩是一张揉皱的纸,夕阳沉成一枚甜橙/被暮色挤出汁水,听见回声里晾着未拧干的岁月。二是作者对诗歌技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该作品大量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但令人敬佩的是,作者的技巧运用不着痕迹,非常自然贴切。三是作品的展开非常从容,和他的小说一样,构思精巧,引人入胜。
《深秋暖阳》点评:这首诗在语言、技巧运用上和《走向海 走向落日》同样出色、精彩,但和第一首不同的是,诗风朦胧,就像稍纵即逝、躲进云层的阳光,被蒙上了一层云雾,这是因为深秋暖阳的意象与对往事的思念是契合的;另外,该作品与第一首相比,更具张力,从“与北风撕扯”、“赊账的过客”、“该向哪扇窗要回温度”、“质押的暖”,最后到“我该用什么才能赎回/那片被烘烤的梦”,作者试图要追回那已逝去美好,可那已像这枯黄的落叶,没有的温度,变成了像梦一样的记忆。这首诗作极具张力、直触内心深处。
这两首诗作,语言、诗艺同样出色、精彩,第一首风格平缓,第二首更具张力和冲击力。均为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张青杰,男,汉族,1968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毕业,工商管理硕士,现在北京电力系统工作,文化强国实验室(筹)暨量子诗歌常务副主席,喜好诗歌、散文写作,在公众号、网络媒体上发表多首诗歌作品,荣获《世界文学》第二届“白鹭杯”金笔作家金笔诗人文学作品大赛散文组一等奖。我一直直认为,诗歌是与世界沟通桥梁。
王红民读诗:
读 N 遍孤狼老师这首诗“深秋暖阳”。本诗用"深秋暖阳"的短暂易逝,来比喻生命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它精准捕捉了从满怀希望到怅然若失的过程,核心是一种求而不得的失落感。
这首诗读来,像一场与短暂温暖的追逐,最后只抓住满手凉意,情感浓度很高。
它最打动人的地方,是把"深秋暖阳"这个具体意象,变成了一个关于"失去"和"追悔"的象征。
1. 情感的精准捕捉:诗人抓住了深秋阳光"短暂易逝"的特点,用它来比喻生命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比如爱情、青春或某个珍贵瞬间。这种暖意"刚温热后背便抽身而走",让追光的人从希望迅速跌入失落。
2. 强烈的失落感:诗里充满了"摊开手掌却落空"的无力感。无论是"追着逃窜的光斑",还是"向哪扇窗要回温度",都描绘了一种徒劳的追寻。这让整首诗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之中。
3. 意象的巧妙运用:"赊账的过客"、"质押的暖"、"碎金",这些比喻既新颖又贴切。它们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那份抓不住的温暖显得更加珍贵,也更加令人怅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比喻,把现代人面对美好事物时的那种既渴望又恐惧失去的复杂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王红民,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人。上海打拼20余年,就职于公元管道(上海)有限公司。喜欢散文、现代诗。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青年诗人》第38期学员。金声诗刊会员。神州诗歌报会员。曾任神州诗歌报诗人之家委员会副主席、神州诗歌报散文主编。远阳文学副社长。末代诗人副社长。文同文化社创始人。文同文化社总编。文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诗歌汉中会员。洋县作协会员。微旬刊《大文坊》编委。诗电子章回小说《诸葛亮军团》《假如关羽没有失荆州》发表于个人公众号。多篇散文、现代诗发表公司报刊《公元报》有散文及现代诗发表于《诗歌汉中》《中华英才》《百度网》《汉江》《秦岭生态文化艺术》《洋州鹮乡》《秦岭之韵》《天汉一羽》《冬歌文苑》《诗行走》《洋县作家协会》《金声诗刊》《诗歌前线》《电子诗刊》《神州诗歌报》《祥云总社诗刊》《双亚集团黑米爷爷》《作家地带》《胭脂湖文艺》《白孔雀诗选》《远阳文学》《秦汉文旅》《锦诗阁》《黄果树文学》《大文坊》《赤土岭文协》《椒溪物语》等。
公主小妹读诗:
孤狼兄长的《走向海,走向落日》诗前小记为全诗铺就温柔底色,鼓浪屿的沙滩、赤脚奔跑的身影与螺壳里的海之回声,将十九岁的悸动定格成永恒。诗歌以具象化意象串联记忆:揉皱的沙滩、甜橙般的夕阳、礁石上的人影,每一笔都蘸着咸涩的海风与暖金的光。“空螺壳里晾着未拧干的岁月”堪称神来之笔,把时光沉淀的思念化作可触的质感,而“新的脚印走向更咸的蓝”,则让怀旧多了份向前的力量。海与落日既是场景,更是青春与遗憾的载体,未写完的诗恰如未落幕的怀念,在回声里久久萦绕。
《深秋暖阳》全诗以“追暖”为线索,将深秋的暖意写得既珍贵又易碎。阳光是“赊账的过客”,霜花是“说谎的骗子”,拟人化表达让抽象的暖意有了狡黠的灵动感。摊开手掌却落空的遗憾、追逐光斑的执着、口袋里碎金般的银杏叶,细节里藏着对温暖的迫切渴求。“质押的暖”“赎回焙烤的梦”的比喻新颖别致,把无形的思念与失落转化为具象的债务关系,更添怅然。诗中北风、落叶、霜花与暖阳的拉扯,恰是人心在深秋里与凉寒对抗的缩影,字里行间满是细腻又克制的怅惘。
简历:作者简介:公主小妹,山东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诗歌会员,文化强国量子诗歌实验室(筹)副主席。文同诗社副总编,唐宋风韵诗社主编,华人诗者联盟总裁,桃源诗社文化传媒总裁,青年文学家塞北文学社签约诗人。 当代诗星签约诗人。2025年9月获得鲁迅文化杯金奖。第六届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百炼成钢读诗
孤狼的这首《走向海,走向落日》好特别啊!前面的这段散文,令人想起古典画卷前的绫跋——不过三行,却让鼓浪屿的潮声、少女举起的螺壳、十九岁的光晕,尽数落款在记忆的宣纸上。
诗中意象如海浪层层涌来。“沙滩是张揉皱的纸”已见巧思,更妙在“脚印要融进浪花”,让时间有了可触摸的消融感。更惊艳的是“夕阳沉成一枚甜橙,被暮色挤出汁水”,这般将壮阔晚景化作舌尖感知的写法,把黄昏写的美且独特。
那些钉在礁石上的人影、刺破地平线的帆,何尝不是我们所有人在青春岸边立下的碑?
当螺壳里的回声漫过岁月,才发现那片海从未退潮——它始终在每一双望向落日的眼睛里,蔚蓝地荡漾着。
《深秋暖阳》这首小诗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开篇便不同凡响——诗人向阳光摊开手掌,那光却“退入云层裂隙”,这般欲迎还拒的灵动笔触,瞬间将秋日暖阳若即若离的矜贵气质写活了。
诗中建构的温度经济学尤为精妙。暖意成了“赊账的过客”,温度变成“质押的暖”,连银杏叶在口袋里都化作“窸窣作响的碎金”。这般将无形转化为可计量的有形的写法,遇见诗人的功力。
那些追着光斑奔跑的身影,向梧桐斑驳低头的瞬间,何尝不是我们在岁月流转中与温暖进行的永恒博弈?当霜花在凌晨勾勒晶莹的谎言,我们终于懂得——有些温暖注定需要以暮色赎回,有些梦境终究要在北风里完成温柔诀别。
作者简介:百炼成钢,黑龙江哈尔滨,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文化强国量子诗歌实验室(筹)副主席。作品散见《青海湖诗报》《华协海西文学》《神州诗歌报》《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唯美十四家》《岳杨书院》《黄果树文学》《天涯文学》《渝鲁文学》《鲲鹏文苑》等微刊和纸刊。
文雅读诗:
两首诗共同构建了孤狼的“逝光美学”:海边落日是纵向的永恒沉没,深秋暖阳是横向的溃散逃逸。《走向》通过大海的永恒循环消解时间线性,《深秋》则在光粒的断续中捕捉温度熵增。前者在宏阔中珍藏细微(一枚螺壳),后者在琐碎里追索整体(整片阳光),共同完成了对记忆载体的诗意考古。
若说《走向》是“用永恒腌制瞬间”,《深秋》则是“用缺席证明存在”。两首诗犹如记忆的双翼,承载着那些即将融于光的人与即将消散于风的暖,在文本空间里获得悖论性的永生。
诗人简介:许文雅,北京人,著有诗歌作品百篇发表于海西网文学网,头条,雁妮诗刊及其他诗歌网站与刊物。曾获得对联大赛三等奖,爱好文学、朗诵、主持等。曾任华协海西网北京分会宣传部长,广东分会副会长,天津分会副会长,天津分会会长。
青岚读诗:
读这首《深秋暖阳》,像捧着一杯温过的茶,暖意刚触到指尖,便悄悄凉了下去。诗人孤狼把深秋暖阳写得像个温柔的骗子,摊开手掌时它躲进云层,追着光斑跑却留不住余温。银杏叶藏着碎金的脆响,霜花织着晶莹的谎,最后连梦都要质押给暮色去赎回。整首诗安静得能听见心跳与北风的拉扯,把人带进一种清浅的怅惘里,明明是微凉的情绪,却在心头留下细碎的暖意。
个人简介:指染青岚,本名吴丽娜,系山东省作协会员。现任《拜妮诗社》《大众诗歌》《纯诗文学》《倒水河文学》等编辑或诗评,有诗文散见《诗刊》《诗潮》《诗选刊》《上海诗人》《大众电视》,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等。诗观:安静下来,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高琳读诗:
十年前,经常看到有人在古诗词或者现代诗前写一段引子或者题记。近几年很少再有人这么写。今日看到狼王在《走向海,走向落日》,前一段用微型散文描绘,却一点不突兀,文字生动紧扣主题。这让人想起有声书《夜幕下的哈尔滨》,在正文前的一小段前奏,就非常引人入胜。
话说回来,小诗部分意象纷呈,张力满满。“沙滩是张揉皱的纸,要印融进浪花”,一瞬间唯美的画面展现眼前。“夕阳沉成一枚甜橙,被暮色挤出汁水”,这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用甜橙描写夕阳。
古人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黄昏经常被文人墨客提上议案,作为诗歌的素材。诗人另辟蹊径,让人脑洞大开。
简历:高琳(秘书长),笔名琳琳,上海人,文化强国量子诗歌实验室(筹)秘书长,1999年在全国育聪明宝宝征文大赛中获上海赛区一等奖。2022年璀璨山河杯全国诗词大赛获三等奖。2023年2月出版个人诗集《彼岸》。2024年3月获金庸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增爱·北星杯》二等奖。2024年获得上海市民诗歌节三等奖,2024年12月北星杯格律体新诗大赛一等奖。
文酌读诗:
孤狼老师的这首《秋日的暖阳》没有停留在“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窠臼里,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深秋最微弱、最易逝的暖意,那阳光不是普照大地的慷慨,而是“退入云层裂隙”的吝啬;不是恒定的慰藉,而是“赊账的过客”。这种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让他笔下的深秋既有萧瑟的底色,又有令人心疼的温柔。
更难得的是,他没有沉溺于“留不住”的伤感,而是写出了一种近乎倔强的“向光性”即使阳光会逃,霜花会骗,他依然“追着光斑跑”,依然在蓓蕾深处如玫瑰的愿望或落叶口袋里,固执地收藏着那一点点余温、碎金、未拆的信笺……
这种视角,不是逃避现实的浪漫,而是在认清生活的清冷之后,依然选择相信光、追逐光、守护光。
这或许就是孤狼老师诗歌最珍贵的力量:它不否认黑暗,但它永远为那一线微光持之有恒,年复一日的写小说和诗。
作者简介: 文酌,河北《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热爱文学,业余爱好者。诗歌多发表于文学网刊,并偶有作品获奖。现任美篇小说平台的管理员,中国诗歌报现代诗和散文诗七室的副主编和三室的编辑,文同文化社现代诗主编,文化强国量子诗歌实验室(筹)秘书长,天涯诗韵社主编,诗观:用诗歌谱写尽善尽美的人生。
青鸟读诗:
《走向海,走向落日》孤狼以落日前的海为画布,沙滩的褶皱既是物理痕迹,也是岁月在生命中的刻痕;盐粒与泪痕形成通感,暗示记忆的咸涩与情感的沉淀。拾起螺壳具象化海的回响,其中也有诗意承载19岁的回声。流失的余温与新的脚印,构建出折叠的空间,使诗的层次感更深更远。让静态意象充满动态张力,仿若海风正从指间穿过,一切都未曾走远。
作者简介:青鸟,原名孙宝春,喜欢看书听音乐,偶有作品发表获奖。生活可以简单,但岁月要有凝香,每一个灵动的瞬间,皆是世界给予我的温柔。本人敏锐宽容,骨子里有微微的暖。
小石头读诗:
《深秋暖阳》这首诗写的很细腻,语言灵动有张力,意象凝练,将思念与失落具象化,情感层层递进。如泰戈尔所言“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诗人追暖而不得的怅惘,恰是时光里最动人的留白。“质押的暖”“赎回的梦”以隐喻收束,余味悠长,将秋日的清寂与深情诠释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小石头:小石头,一个喜欢诗词的小女子,余生愿用文字来滋养灵魂这朵难养的花,字中有月,句里有风,慢慢写,慢慢开,慢慢爱。
柳眉儿读诗:
孤狼老师这首《深秋暖阳》以“深秋暖阳”为核心意象,将思念、怅惘藏进阳光的退隐、落叶的余温与霜花的消散中。笔触细腻,“赊账的过客”“质押的暖”等表达新颖,把抽象的暖意具象化,情感层层递进。整体意境统一,清冷中藏着细腻牵挂,很有深秋的氛围感。[强][强]学习了
简介:我是柳眉儿,河南郑州人。主业销售,在市场中步履不停;闲暇醉心文字,以笔墨记录生活酸甜苦辣与职场心得感悟。愿以文字为桥,分享真挚体悟,与同好共赴这场温柔的文字之约。
鲁妮读诗:
孤狼老师的佳作《走向海 走向落日》这首诗用精练的诗语言,对落日前的海滩景色进行多方位的描写与抒情,且产生一系列的联想与思考。整首诗极俱画面感,每一句都有具体的司空见惯的海边事物及自然景观,亲切而朴实,温馨,边读边带入,仿佛身临其境与作者一道嬉戏,欢乐。诗的意象寻常,不晦涩,诗语言平实,不花梢。
作者简介:鲁妮简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散文学会会员,电视台编导。
莎莎读诗:
孤狼老师的这两首诗里都藏着时光留痕却难留的细腻怅惘,一首借海与落日定格青春,一首借暖阳暗喻逝去的温度,文字里满是画面感和情感的余韵。
作者简介:莎莎,山东人。文同文化社专刊主编。习惯以笔为舟,在文字的河流里打捞生活的细碎与思想的星光,让每一段表达都生长出温度与力量。多篇作品发表于网刊及纸媒。
倚楼观蝶舞读诗:
孤狼这首诗《走向海,走向落日》像把一段旧时光轻轻摊开,满是青春回忆的温热。鼓浪屿的沙滩、赤脚奔跑的身影、螺壳里的大海回声,这些细碎的画面被诗人织进落日的暖光里,读来像看一部慢镜头的老电影。“沙滩是揉皱的纸”“夕阳沉成甜橙”,这些比喻特别鲜活,把视觉和触觉都勾了出来——仿佛能摸到沙滩的粗糙,尝到落日的微甜。结尾“未拧干的岁月”藏着淡淡的怅然,却又在“新的脚印”里留了点期许,让那段十九岁的记忆,永远停在了海与落日的诗意里。
而另一首诗《深秋暖阳》把深秋里那种抓不住的暖意写得太戳人了。“暖意是赊账的过客”“霜花都学会说谎”,短短几句就道出了深秋的矛盾——明明有阳光,却暖得短暂;明明霜花晶莹,却留不住踪迹。诗人追着光斑跑、把银杏叶藏进口袋的举动,像个想留住美好却无能为力的孩子,满是细腻的失落。整首诗的情绪淡淡的,却后劲很足,把那种对温暖的眷恋、对逝去的怅然,都融进了落叶、晨雾和暮色里,读着像裹着一件薄外套站在深秋的阳光下,暖一会儿,就又凉了下来。
简历:黄聪明,笔名蝶舞(花间蝶舞),福建省南安市人,现供职于南安市教育局;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律绝、词牌、新诗均有所涉猎,原创诗词破千首,曾多次荣获全国诗歌大赛金奖;目前200余首诗词发布于中国作家网与中国诗歌网,另有部分诗词散见于《诗刊》《先锋诗刊》《中国网络诗歌》《青年诗人》《诗词方舟》《诗人》《神州诗歌报》等刊物。
荼莓花读诗:
《走向海,走向落日》诗歌的意境犹如诗人的名字——孤狼。
落日和海,和十九岁。沙滩,脚印和潮水。浪尖,桅杆,人影和船,都凝聚成一个空螺壳的梦,被人拾起。
而海水依旧咸涩,海鸥依旧去无踪迹,新的脚印依旧会被冲散,新的人,依旧会来了又走,空留遗恨。
诗意是典型的悼亡诗,诗技是典型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朦胧派。
《写在前面》是一个小片段。让人瞬间穿越回青春,生涩而孤勇。
简历:作者简介: 李丽君,笔名荼蘼花。山西吕梁人,无趣的时候写写分行。
《深秋暖阳》这首诗的内核是柔软的,诗人无心撇开深秋的萧瑟,却有意在诗情画意中涂抹出一笔温情暖色。心绪矛盾,情感内敛,思念难舍是诗歌的基调,形式上呈现多层次咏叹,像中国画层层晕染,但形象画面依旧明亮。诗歌意象层出而不凌乱,都直向深秋“淡淡无奈的忧伤”这一冷色调的背景。“暖意是赊账的过客”,“银杏叶在口袋里/变成窸窣作响的碎金”,“连霜花都学会说谎”,“该用什么才能赎回/那片被焙烤的梦——”都是神来之笔,也是情至自然生发。全诗情思跌宕起伏,情景变幻交织,让多愁善感的心,深陷其中……好诗细品,回味悠长!
申占锋,笔名,大榆,1969年生,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张家口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诗观:生命应有诗属性,诗意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诗歌作品、文学评论文章多发在诗歌网站,部分诗歌发表在《世界诗歌》《诗歌周刊》《每日好诗》等杂志上,诗评作品发在《西部作家》《北京诗人》《青年文学家》《张家口日报》等报纸期刊。
曹源读诗:
《走向海,走向落日》这首诗是关于一段忘不掉的过去。两个人一起在海边追夕阳的画面,像一张旧照片,永远定格在最好的年纪。诗里的贝壳、海风、脚印,都是记忆的碎片。虽然人已经分开,故事没写完,但那份美好和海的声音,一直被保存在诗里,没有褪色。有些人和事,一旦走进心里,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深秋暖阳》这首诗写的是抓不住的温暖。秋天的太阳,看着很暖,但一伸手就感觉冷。它就像生活中那些短暂的安慰,刚让你觉得有点希望,转眼就消失了。诗人想留住这点暖意,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看着它被夜色吞没。人生很多时候,就像在秋天里晒太阳,明明身处在光亮里,心里却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孤单。
一首是把美好的过去永远留住,是回忆的圆满,另一首是面对温暖的消逝无能为力,是现实的遗憾。孤狼写出了人生的两种滋味。
简历:曹远国,笔名曹源,湖南桂阳塘市人,桂阳诗文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有作品发表《嘉应文学》,《打工族》。桂阳诗文公众号及中国诗歌网。现在深圳打工。诗观:诗是诗人内心痛出来的语言。
王铗子读诗:
《走向海,走向落日》,看“诗序”,感觉很唯美,但终了“我们正走向永恒的十九岁。那片海与她,都留在未写完的诗中!”唯美中有伤感,为全诗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第一节,“揉皱的纸”“更深的褶皱”“潮水漫过脚背,带走最后一点余温”等用语,表明情感都是灰色的,惆怅、低沉、感伤;暗喻记忆的美好已经被生活的潮水或揉碎,或戏弄,或漂白,更多是弄“皱”。行走的“脚印”留下了令人伤感的“皱褶”,也在苍白的时间之流上于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
第二节,“贝壳”这美好温馨的记忆,伤于酸涩、咸苦的“盐粒”;夕阳象征被岁月或时间消蚀的美丽“故事〞,酸酸甜甜的滋味至今溢于心间,但“暮色”太暴力,美好也“只是近黄昏”,转瞬即逝。
第三节,第四节,诗人突显意志的坚强,坚定,追求的坚韧,坚持,坚信“
船帆”高举“灯”,必然“刺破地平线”,爱情、青春等美好事物终将归来。所谓“明天会有一串新的脚印, 走向更咸的蓝,走进落日”。
诗人简介:
王铗子,原名王侠,江西临川人,现居深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有个人诗集出版,另有《讲给孩子的百年梦想一一英雄先烈Ⅱ》等书出版发行。曾获全国万家诗会大赛优秀作品奖、深圳市诗歌大赛三等奖、东丽杯鲁藜诗歌比赛优秀作品奖,诗作入选《中国当代青年短诗萃》《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选》等诗集。
美美鱼读诗:
孤狼老师的“走向海,走向落日”读后所感触:
这首诗将一段青春记忆融入"海"与"落日"的宏大意象中。通过精巧的细节和对照,它将个人回忆升华为关于青春、记忆与时光流逝的普遍哲思。
它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具体的青春往事融入永恒的自然意象中,让个人叙事获得了超越时间的美感与哲思。
回忆与现实交织:诗前小记交代了鼓浪屿追落日的往事,正文则用“揉皱的沙滩”、“盐粒爬上眼角”等凝练意象重现,细节中饱含回忆的酸涩与温情。
意象精巧呼应:“海如蓝宝石”与“夕阳成甜橙”形成色彩呼应;“螺壳的回声”延伸为“未拧干的岁月”,让瞬间感官印象沉淀为绵长思念。
永恒与流逝对照:“走向永恒的十九岁”定格了青春画面,而“明天的新脚印”又暗示时光流转,将个人记忆升华为对青春、记忆与生命循环的哲思。
孤狼老师以“走向海,走向落日”为核心场景,将一段青春记忆与宏大的自然意象交织,情感饱满而深沉。
【黄慧慧】女,陕西洋县人。喜好读诗画画与文学创作,热爱音乐舞蹈,热爱家乡的文化公益活动。偶有文章见网络平台。现从事美术教育事业。
流点玄念读诗:
《走向海,走向落日》这首诗以“未拧干的岁月”为核心意象,构建了记忆与永恒的交响。三个亮点:
1. 时空叠印 - 从“揉皱的纸”到“永恒的十九岁”,将瞬间定格为永恒
2. 感官通感 - “甜橙”般的夕阳、“咸”的蓝色,味觉与视觉交融
3. 循环哲思 - 大海重复的絮语与新旧脚印更替,完成对青春的回望与告别。
《深秋暖阳》这首捕捉了温暖与逝去的瞬间矛盾。三个重点:
1. 悖论书写 - “赊账的过客”“质押的暖”,定义转瞬即逝的温度
2. 触觉意象 - 从掌心的阳光到口袋里的碎金,温暖具象可触
3. 追问结构 - 连续发问勾勒出对易逝美好的执着追索
两首诗共同展现了诗人对“瞬间永恒化”的诗学追求——前者将青春封存在海螺的回声里,后者在飘零的银杏中打捞温暖的残片。
作者简介:
刘璇,笔名铜豌豆,商洛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微旬刊《大文坊》诗歌坊主编,汉中洋县《文同文化》编辑部点评老师。《大文坊》2023年度文学奖获得者,2023年荣获“我为家乡写首诗”全国诗词大赛中二等奖,2024年荣获全囯第七届“玉兰杯”原创文学网络电视大赛“十大文学成就奖”第三名和“专家评审奖”金奖,2025年荣获“通兴杯”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数次获得远阳文学社等全民诗歌运动同题大赛优秀奖,有百余作品散见报刊,在媒体平台刊发。
梦想向太阳读诗:
读孤狼的诗,像是在触摸一些带有体温的器物。
《走向海》里那张“揉皱的纸”,并非仅仅是一个比喻,它粗粝的质感会硌着指尖。而当贝壳成为“未拧干的岁月”,听觉忽然就变得潮湿而具重量。这种通感,不是修辞的花招,更像是知觉本身的自然延展——仿佛诗人拆除了感官之间的藩篱,让世界以更整全、更原始的方式涌入。
《深秋暖阳》里,阳光成为“赊账的过客”,这个意象妙极了,它让温暖成为一种需要日后偿还的东西,带着一丝债主般的歉疚与不安。但我不禁想,当“碎金”、“质押”、“赎回”这类经济隐喻密集出现,是否也无形中将情感困在了得失计算的框架里?秋阳真正的暖意,或许恰恰在于它无目的的慷慨,一种无法被市场逻辑完全收编的浪费之美。这种阅读时的轻微抵触,或许正是诗歌张力的来源。
作者简介:鲁峙均,四川阆中人,笔名梦想像太阳。*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荷兰花海文学总社会员*神州诗歌报会员。墨染千秋之墨海在中国诗歌网、今日头条、神州诗歌报听潮、当代诗星、中蝶恋花文学等平台和刊物发表上百首(篇)诗词、散文小小说。最高级的诗性可以是太阳,既燃烧自诗观:己照亮万物,又不让任何人被灼伤。
心雨读诗:
文雅老师的《手机》这首小诗藏着对日常器物的温柔洞察。“方寸荧屏掌上珍”,道尽手机早已不是冰冷工具,而是藏着牵挂的贴身伙伴;“天涯咫尺若为邻”,一句道破它消解距离的暖意,让思念跨越山海变得亲近。后两句更显温情,“莫言此物无筋骨”推翻“器物无情”的偏见,“万象包罗在一身”则点出它装着亲情、友情与世间百态的柔软内核。古典格律包裹现代温情,把平凡的手机写成了连接爱与世界的小小载体,读来满是生活暖意。
《东篱菊影》这篇散文以菊为媒,织就一段温柔的思念。秋菊摇曳中,老陶的身影与回忆重叠,晨露、菊香、暖阳的细腻描写,让思念有了可触的温度。妻子晾晒菊花的笑、煮菊蜜茶的甜,都藏在每一片花瓣里,成为时光带不走的慰藉。“花好看,是因为有人记得它开过”,道尽守候的真谛——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岁岁年年的铭记。结尾釉面人影的留白,让这份思念多了几分诗意与温柔,菊香袅袅间,全是藏在岁月里的深情。
简历:作者简介:心雨,女,济南人,一个喜欢文字的个体户,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文化强国实验室量子诗歌(筹)
主席:紫气婴儿(王雷)
副主席: 张青杰
副主席: 王红民
副主席:百炼成钢
副主席:公主小妹
秘书长: 琳琳
秘书长:文雅
秘书长: 拈花一笑
秘书长: 文酌
主席团成员:紫气婴儿 (王雷) 张青杰 王红民 公主小妹 黄慧慧 流点玄念 文雅 陈晓 香花果 张立国 倚楼观蝶舞 金海龙 地球边缘 刘明言 王彦霞 Michael 鹏.友.朋 不二先生 苏山有鹿 天王 百炼成钢 白鹭主编 风荷 郭靖哥哥 虎虎生风 寂静流年 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