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热议《伍贺村农耕文化收藏舘》
刘向东(辑录2)
编按:
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文化之一。
《伍贺村农耕文化收藏舘》,开创了蓝田农耕文化传承的先河,受到了学者、专家、各界人士的赞誉和好评,媒体、平台连续报道,形势喜人。本台继续刊登文友诗词歌赋,以飨读者。
一、 农耕文化的思考
邵尊成
贺掌民老同学开创的伍贺农耕文化收藏舘开舘成功,这是一个值得歌颂的伟大事件,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农耕文化的思考。
人类的发展,由猿到人,由古猿下树,直立行走,开发前肢,开发训练胳膊手,进行劳动,改造世界,改造人类本身,历经了漫长的、有飞跃意义的长足进步。由蓝田人到陈家窝人,再到半坡人,有了住房,有了五谷,这就有了农业。农业的出现与发展,刺激了工业革命,有了盆罐陶器,特别是铁器的发明,制造出镰斧镢锨犁耙铧锄,使农耕农具有了伟大的飞跃。
由旧石器到新石器铁器,由粗放落后的农业到细致先进的农业,农耕不仅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而且留下了碌碡簸架簸箕斗镰斧一系列农具,以至像纺车织布机针线蒲篮顶针之类,人类由愚昧到文明,由落后到先进,这都是农耕文化的功劳,是人类在农业上创造的奇迹!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伟大事件。
由耕牛吽吽,锄禾日当午到金黄稻麦遍地,美食佳肴扑鼻香,伟大的农人,经过数千年的奋斗,终于给人类书写了农耕文化的壮丽诗篇,从这个意义上说,农耕文化就是千秋万代,千千万万农民们用汗水证明的歌德巴赫猜想!农耕文化不是简单的农具摆设,其实就是农民朋友们在农业战线上的伟大革命!
由汉代的牛拉犁到如今的机器收割播种,千秋万代、祖祖辈辈,农民朋友们,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书写着伟大的农耕文化华章。忘不了我们的农民祖祖辈辈在荒脊的田地上播种、耕耘,收获、碾打,纺线织布。忘不了我们的农民朋友驾着车装着粮,浩浩荡荡的运粮大军向国家交公购粮!我们应该为农民的辛苦大书特书,为农耕文化的伟大而大书特书!农业了不起,农民了不起!
农业万岁!农民万岁!农耕文化万岁!
让我们牢记农耕文化业绩,弘扬农耕文化精神,让现代农业更上一层楼!
2025年10月29日
[玫瑰][玫瑰][玫瑰][握手][握手][握手]
二、 七排.农耕曲
邵尊成
悠悠岁月路漫漫,
先辈农耕闯道坚。
碌碡碾场扬麦粒,
犁铧耙耱土耕田。
纺车织机成粗布,
锅碗瓢盆烹饪鲜。
柳绿麦黄安未语,
牛欢马叫闹声连。
粉桃黄杏景中画,
犬吠鸡鸣美里仙。
草屋肥田桑葚树,
农耕文化美家妍。
2025.11.1
[玫瑰][玫瑰][玫瑰][握手][握手][握手]
(作者系蓝田城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爱广泛,画作盛名,著书多部)
三、抛梭织梦巾帼心
钱胜利
乾坤肇分,阴阳化育。
妇家虽柔,其志则刚。 观夫纺织巾帼,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昔有孟母三迁,择邻而教,断机偷学,成亚圣之德,今有蓝川一巾帼,择业而奋,抛梭织梦,铸家国之基。今昔两相辉映,虽隔千载而精神一致也。溯自洪荒,女性蒙尘,裹足深闺,困于灶台,纵有夺天公之巧,亦难越庭户之限。洎至近代实业兴起,始见女郎振袂而出。银汉迢迢,隔不断金梭传情,人间熙熙,偏能见巧手羽衣。春衫夏裳,冬绒夏葛,皆自纤纤间流淌而出。虽非绝艺之精,实乃农耕美之传承也。实可谓:纺织机前能织百花艳,霓裳舞动乾坤朗。噫嘻,纺织女工,其德如兰,其志如钢,其功永铭于华夏山河之间!
2025.11.3
(作者艺名长安璞石。省书协会员)
四、重阳节参加伍贺村‘‘农耕文化舘’’揭碑仪式有感
程宏勋
序:十月二十九日恰值农历重阳节,玉山镇伍贺村‘‘农耕文化舘揭碑’’,是日天气阴冷,四方名流百多人齐聚一堂,有锣鼓奏兴,热闹非凡。身临其境颇有感怀,但家事繁杂,难以定稿,今匆匆草就,与各方大家交流。
阴冷天气近初冬,
重阳伍岭瞻农耕。
人头攒动争拥闹,
杂沓脚步伴鼓声。
莫说亘古鸿蒙事,
却道百年旧时梦。
牛铃曾记苦难史,
青瓦参差矮梁横。
纺车摇动中秋月,
粗布见证梭子声。
摇铃话筒一声喊,
男妇急忙齐出工。
莫迟急步恐行缓,
破嗓粗恶骂祖宗。
碌碡石碾转日月,
草帽木锨趁晚风。
麻鞋腰带绕三绕,
烈日粪担挣工分。
春秋忙罢又冬夏,
汗水脊梁多晶莹。
稀汤热气暖脏腑,
苦菜薯条随远征。
扁担斧镰三更起,
星披麻缠步匆匆。
砍柴唯有餬口路,
脚踩羊肠荆棘丛。
麻鞋腰带壮士归,
扁担晃摇舞步盈。
箩筐杂货满又满,
老父双脚走关中。
贩椽夜晚多风险,
车辕风雪趁夜行。
北风扑面刺骨冷,
辘辘饥肠怕天明。
补丁常打衣袖满,
糠菜多吃肠胃鸣。
锅碗瓢盆睡前洗,
油盐酱醋时常空。
丰年冀盼五月忙,
饥馑借挪卯时粮。
过节偶尔见荤腥,
平日素餐照繁星。
农耕往事道不尽,
娓娓如同说古经。
历历往事心头绕,
件件宗宗皆是情。
电子讯息潮水袭,
农耕文化幻成梦。
不忘祖辈耕耘苦,
嘱咐儿孙血脉承。
如今锦绣天堂日,
切勿暴殄忘祖宗!
十一月五日于帝景家中
(作者系蓝田玉山中学退休教师,作家,著书多部)
辑录人刘向东简介:
编辑简介: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