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凡中铸不凡 于困境中见光芒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文/申甲斌(四川)
初读路遥《平凡的世界》,双水村的黄土坡、土窑洞与村口老槐树便扑面而来,分明是我家乡的复刻:田埂荒草、父辈劳作的身影、小卖部门前的家长里短,每一页都似在回望自己的成长轨迹。这部百万字巨著,我反复品读,电视剧播出后更是数度重温,许多台词早已倒背如流,仿佛自己也跻身故事之中。这份痴迷并非刻意,而是书中每一句描述都精准戳中人心,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处事原则与奋斗智慧,被融入现实生活,便能为我们应对挫折、砥砺前行提供极强的指引——这正是我对它一生勤学不辍的根本原因。
路遥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人生轨迹为脉络,勾勒出一代人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坚守。这部作品宛如精神灯塔,照亮了几代人的前行之路,至今仍以蓬勃的生命力,为我们提供着面对人生的智慧与力量。
面对困难,它教会我们“直面不逃避,坚韧不退缩”。孙少安的砖厂两度破产、负债累累,却从未被击垮,一次次重整旗鼓;孙少平在黄土地的劳作与煤矿的黑暗中,始终以读书为精神食粮,在苦难中锤炼意志。困难从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成长的试金石,唯有以坚韧为铠甲,才能在风雨中站稳脚跟。
对待人生,它指引我们“接纳平凡,拒绝平庸”。书中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只有无数在平凡岗位上努力生活的普通人,但他们从未因平凡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生本就是一场平凡的旅行,重要的不是身处何种境遇,而是是否拥有不甘平庸的心态,是否愿意为心中目标而努力。
做人做事,它警示我们“踏实不浮躁,真诚不虚伪”。孙少安致富后不忘乡亲,带领村民共同发展;孙少平无论在顺境或逆境,始终以善良正直作为做人的底线。他们沿着脚踏实地、以诚待人的轨迹前行,赢得了他人尊重,走出了稳扎稳打的人生之路。
解决问题,它启发我们“敢闯不蛮干,变通不盲从”。孙少安在砖厂经营中,不断学习新技术、调整新思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孙少平突破传统观念束缚,走出农村,在陌生环境中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遇到问题时,既要敢于直面挑战,又要学会灵活多变,用理性与智慧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推动发展,它激励我们“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书中人物的命运,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心系家庭、乡亲与时代。孙少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孙少平在煤矿默默奉献,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小我融入大我”的担当。个人发展离不开时代背景,唯有将个人理想与集体利益、时代需求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
给后人的启示,在于它传递的“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探索,到如今的新时代征程,几代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这种拼搏,不是盲目蛮干,而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不是追求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在漫长岁月中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影响几代人,核心在于它道透了人生本质:平凡是底色,奋斗是亮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困难与挑战始终存在,但只要我们拥有坚韧的意志、真诚的品格、务实的态度与拼搏的精神,便能在平凡的人生中创造不凡的价值。
路遥笔下的这部作品,是一部以现实主义手法书写的家庭史诗,更是基层人民生活的赞歌与心酸史。这里有不屈不挠的人生、感人至深的亲情爱情,更有对困难与希望、人性与道德的细腻刻画。它还原了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塑造的人物身上,那种对苦难的韧性、对理想的坚守、对他人的善良,至今仍极具感召力——我们当学孙少安的奋斗担当,学孙少平的闯荡拼搏,学田晓霞的真诚热情,学贺秀莲的贤惠付出,学田润叶的勇敢追爱,学李向前的沉默坚守,学孙玉厚的父爱深沉,学田福军的家国情怀,学孙兰香的求知笃行,如土地般地奉献,如黄牛般地耕耘。
合上书页,故事从未落幕。那些关于奋斗、坚守、亲情与底线的课题,本就是人世间永恒的命题。正如那句箴言:“平凡的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平凡的事。”
申甲斌,甘肃省镇原县人,中国双钩书协理事、甘肃省书协会员、南粤作协会员、退休越战老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