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小故事:
一个迟来的拥抱
文/图特约作者:饶晓辉
2025年10月31日晚6点,南昌江西饭店二楼宴会大厅,灯光璀璨,人声鼎沸,第四届九连战友联谊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作者和杨风生指导员(左)在聚会现场合影)
此时,联谊会已正式开始,而因列车晚点半小时最后一个赶到现场的我,正拎着行李匆匆穿过酒店大堂。我的到来,引起现场一阵小小的骚动,首先迎上前拥抱我的是杨平司务长:“听说你乘坐的车晚点,可把杨风生老指导员给急的,他一直在跟我打听你怎么没来?”此时,和司务长同桌已经落座的杨风生指导员见我到来,立刻起身快步上前,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关切地询问:怎么迟到呀?我赶紧告诉他,因为列车晚点所致。
其实,我与杨指导员虽同出自九连,但却从未谋面。1982年我入伍分到九连时,杨风生指导员已调离了连队。但在老连队战友群里,杨指导员经常会拜读我分享到战友群的一些军旅回忆文章,那些鲜活的连队故事,让他对我这位素未谋面的小战友产生了特殊牵挂。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此次九连战友南昌聚会,杨风生指导员本因有事原本无法参加。但当他在群里看到我已经报名的消息时,立刻改变计划,“压轴”报名参会:“我一定要见见这位会写故事的小战友!” 杨指导员不仅自己报名,还带着老伴和女儿举家赴会。
(作者和杨指导员及家人合影留念)
老指导员的拥抱,比我想象中要来得温暖厚实很多。那一刻,没有年龄差异,没有职务高低,有的只是那份让你永远割舍不了的战友真情。他为了见我,抛开繁忙事务,从吉安赶赴南昌,这份战友情谊,我将会铭记一辈子。
行文至此,我的眼眶已经湿润,总会想起那晚江西饭店宴会厅里,两个从未谋面的九连人,用跨越时空的拥抱,完成了一场迟到的 “战友交接”。我知道,这场跨越四十多年的迟到拥抱,背后是九连战友间跨越时空的牵挂和传承。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历任无线班战士、通讯班长、连部文书。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