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蘸饮马情 文铸家国情
——记者节致挚友王世安先生
文/冰阳
金风染透辽阳秋,桂香漫过饮马河,记者节的荣光裹挟着黑土地的厚重与辽阳的太子河(“饮马河”是下麦窝村前的一段河流)清冽如期而至。这是笔尖追光者的盛典,更是文字耕耘者的勋章——以笔为刃,划破世事迷障;以心为炬,照亮真相归途;以足为尺,丈量时代脉搏;以情为墨,书写家国沧桑!敬慕万千新闻人风雨兼程的执着,感念他们字里行间喷薄的赤诚,而这份敬意,于挚友王世安先生处,更凝着三分辽阳故土的温润、七分岁月沉淀的深重,滚烫如饮马河奔涌,绵长似如宝境山的叠翠山峰。
忆昔仗笔走天涯的岁月,你一身正气立于新闻一线,如宝境山上的劲松,风骨卓然。身为《中国企业报》资深记者、优秀记者站站长,你曾跻身世界经济论坛的思想漩涡,在唇枪舌剑中捕捉时代风向;也曾扎根全国两会的民生现场,于字斟句酌中打捞民心温度;更曾踏遍辽阳的乡野阡陌,在饮马河畔的田埂上、千山水泥厂区、佟二堡的皮草作坊里、灯塔的矿山深处,记录寻常百姓的悲欢离合与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你踏过晨霜未散的辽南乡路,鞋履沾着黑土的湿气;访过机器轰鸣的厂房,衣襟染着机油的味道;熬过无数灯火通明的深夜,眼眸映着稿纸的微光。以脚力丈量山河远阔,以目力洞察世事肌理,以笔锋镌刻责任担当,那“全国十大标兵记者”的殊荣,从不是凭空而来的光环,而是你用磨破的鞋履、浸透墨香的稿纸、熬红的双眼,在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坚守中,淬炼出的新闻人赤诚勋章,熠熠生辉,映照初心,恰如辽阳白塔,历经风雨而初心不改。
而今转身文坛深耕,你笔耕不辍,如老黄牛躬耕辽阳沃土,五百万字笔墨在时光中发酵沉淀,终酿成“家族丰碑”系列丛书这坛醇厚佳酿。《最后的吼声》《裸山》《裸河》次第铺展,尤以《裸河》最得辽水神韵——你以饮马河为叙事脉络,让河水漫过五代人的生命轨迹,岸边的芦苇荡藏着少年的嬉闹,河湾的浅滩印着农人的足迹,汛期的浊浪裹着生存的挣扎,枯水期的卵石露着岁月的坚硬。书中既有摆渡人的号子穿透晨雾,也有洗衣妇的絮语融进水声,更有祖辈们沿着河岸开荒、护田、迁徙的坚韧身影,将辽阳人对饮马河流的敬畏、对土地的眷恋、对生活的执着,都浸在字里行间,读来如饮一瓢带着泥沙气息的甜蜜饮马水,清冽中藏着厚重,质朴里裹着滚烫。那些黑土地里刨出的希望,土坯房上袅袅的炊烟,炕头上粗瓷大碗里的高粱酒,老榆树下唠不完的家长里短,还有辽阳方言里的亲昵与豪爽,佟二堡皮草的流光溢彩,灯塔山楂的酸甜滋味,弓长岭温泉的温润暖意,都被你细腻笔触一一打捞,鲜活如在眼前。你以纪实之真为骨,以文学之美为肉,以辽阳乡土为魂,让新闻的锐度与文学的温度交融共生,既藏着辽阳大地人性的璀璨光辉,更映照着一个时代从乡土到城市的沧桑变迁,从饮马河的潺潺流水到辽阳新城的鳞次栉比,每一页文字都带着黑土的芬芳、辽阳的清冽与岁月的筋骨,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耐人咀嚼回味。
你我相知相契,恰似马恩之谊,情谊在风雨并肩中滋长,在真相求索中沉淀,在文字共鸣中升温,愈发历久弥坚,醇厚如陈年的辽阳老窖。值此记者佳节,愿你永葆心中热忱如赤子,坚守初心本色如磐石,笔端常润太子河的清露,墨里常浸黑土地的芬芳,佳作如泉喷涌,墨香满溢文坛;愿你我仍以文字为桥,以初心为舟,以辽阳故土为根,让报道有穿透岁月的力量,让情谊有抵御风霜的重量,继续共记人间烟火的滚烫,共担时代使命的荣光,携手奔赴更辽阔的山海,在文字的世界里,续写属于我们、属于辽阳、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磅礴篇章!
2025年11月8日记者节 作于河子书屋
王世安是《中国企业报》社唯一派往国际会议的资深记者,多次应邀参加了“世界经济论坛”国际会议性的大型会议,并提出了“世界一家亲”的团结崭新理念,积极参与了国际大家庭之中。
图为王世安在主讲时的情形。
王世安记者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认真聆听世界的新鲜声音,在集中筛选精华,加予强有力的报道。
在世界上颇有巨大影响力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的总部办公室,王世安静心听取新间官的最新汇报,写出了深受欢迎的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