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他一直都没有变
——刘德山印象(四)
文/刘玉伟
我是1984年6月被提干以后,从大程专用线工区调到相桥线路领工区当计工员的。相桥在新丰镇到张桥的铁路线上,我们习惯叫它新张线,这条铁路线以前是韩城工务段的管辖范围。
1983年成立梅家坪工务段,是因为原来由铁一局代管的梅七线交给西安局管理,为了管理方便,就把由三原工务段管辖范围内的梅家坪到铜川,还有铜川到王石凹到东坡等专用线,加上梅家坪到前河镇(我们都习惯叫梅七线),全部交给梅家坪工务段管辖。1990年10月梅家坪工务段又和三原工务段合并了,依然叫三原工务段。2005年三原工务段和韩城工务段合并后,就是现在的阎良工务段。
相桥线路领工区当时管内有何寨、昌寨、相桥和关山四个工区,有近百名职工。刘德山是1985年7月入的党,但他比我提干还要早,1983年段上就让他到耀县领工区当计工员,他在那里干了一段时间,因为放心不下在富平的老爸老妈,他又要求回富平工区继续当工人。他有一个哥哥在庄里地方单位上班,他们家也在庄里,他的几个姐姐都在西安工作,只有他一个人在富平陪伴着父母。
我在相桥待了半年多,10月份入党以后,1985年1月就调到工务段机关,任党委办公室的宣传干事。1989年1月25日,我又从三原工务段机关调到富平领工区,又干起了计工员的工作。从1981年到1989年,转眼之间八九年过去了,当年还是快乐单身汉的刘德山,已经是一个四五岁的男孩的爸爸了。
刘德山在富平找了一个漂亮能干的媳妇,他媳妇叫冷国珍,比他小两三岁,是富平县物资局的干部。她和刘德山一起来过领工区,我也去过他们家,对她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就是好!她父母都是1949年以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在好的家风的熏陶下,她识书达理,精明能干,待人热情,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真的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媳妇。
冷国珍就是到现在,他们的孙女已经上小学了,她也和刘德山一样,脾气性格和为人处世一点都没有变。我九月份右腿扭伤,我们一起去浙江温州旅游,上山下山时,她总是对刘德山说,你把玉伟哥照顾好。他们两口说到做到,在那几天里总是不离我左右,上山下山真比我老伴照顾我还周到。他们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能这样对我,让我真的很感动。
我1989年1月到富平后,刘德山是富平工区的班长,后来又成了工区的工长,直到他2008年退休,他都没有离开过富平工区。他们家离领工区不远,他也经常来领工区问我有啥需要的,他都会为我解决的。他四五岁的儿子刘楠也经常来领工区,给我背儿歌,背唐诗,我用收录机把他的声音录下来后,他那银铃般的童声传出来后,我望着他那开心的样子,心里真的很高兴。
在我眼里,虽说八九年过去了,但刘德山一点没变,他除了脸上多了几条皱纹外,还是那样的英俊帅气,对让还是那样的真诚和热情。他的身体也比以前更加粗壮结实了,夏天天热时,他带领职工在站内的线路上干活时,他那赤裸着的双臂,穿着背心的上身,比在华山上小溪里还要结实有力。
我1990年11月,又从富平调到阎良线路领工区担任计工员,在阎良只待了五个月,1991年4月,就调到段上,在行政办公室当干事,1996年4月又调到段工会任指导员,刘德山只要来段上办事,总会到我办公室或者是家里坐一会儿。在我心里,他始终都是那个又可爱又可亲的小兄弟。
刘德山自1977年2月来到工务段后,就一直在富平工区,他从工人到班长,再到工长,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的付出和努力,领导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他也因此年年各种荣誉不断,他除了是工务段的先进以外,还多次获得过铁路局的安全生产、双文明、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工务段机关有人统计过,说他从1977年参加工作,到2008年退休,三十多年里获得过的各种荣誉,是全段职工中最多的一个。
刘玉伟,2025年11月8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