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翘盼
作者/葛振东
审核/徐丽华
主播/芬 芳
总编/李淑林

闲暇时,我不由地回想起儿时伫立老家硷畔上,翘首切盼爷爷赶集回家的情境。
我们村距集镇约五公里路程,向南走两公里沟路,然后右转,再向西走三公里的川道,过一条河,就走到集市上了。若走山路,还不到五公里。从自家窑洞右旁的山渠里走上去 ,再爬上山顶后转过几道山弯,然后下山经过一个村庄,最后跨过一条河,就来到集市了。每月农历二、七逢集时,周围几十里内的人们上午早早地吃过饭去赶集。那时,很多男女老少都是步行而去,只有少数人坐着驴车或马车去。当天,集市街道上从红日当头到夕阳西下,可谓人头涌动,人声鼎沸,喧闹不息。那时候,还未改革开放,人们置买货物、出卖农产品都要到国营供销社和收购站去交易。当时,虽有私人农产品交易和食品买卖市场,但有些农产品和小吃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交易而不敢公开叫卖,若一旦让市场管理人员发现后就被赶跑或抓获。每到逢集时,有很多社员向生产队长请假,他们能否得到准假,还要视生产队那天的农活安排。农人忙里偷闲去赶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置买家庭日常必需生活用品、偷卖自己的农副产品、约见亲友和到集会相亲等。

每次赶集时,爷爷穿戴整洁,精神矍铄。他常常头扎一块白羊肚毛巾,腰缠一条深蓝色粗布带,腰间插着一副长杆烟袋,手里拄着一根木拐杖,肩上搭着一个布褡裢。爷爷去集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购买点家常生活日用品,二是给我买点零食。每当遇集时,他起床后吃过早饭,就匆匆地步行去赶集,直到下午夕阳西下或日落后才回到家里。
那个年代,集市上卖的食品种类很少,有些国营商店没有,只有集市里老槐树下,一些老太太个人怀里藏着的果馅偷卖。如需要买卖时,双方就到无人处偷偷进行议价交易。爷爷常给我买的是几个枣果馅,那时没有卖糖果馅的。记得当时一个果馅的价格是一毛五分钱。爷爷买到果馅后,立即装进褡裢里,然后待置办好日用品后,一起背着褡裢回家。

小时候逢集那天,每到下午太阳即将落山时,我就走出家门口跑到硷畔上站在老榆树下,一直翘首张望着对面大路上赶集回来的路人们,注目仔细地辨认着爷爷是否在行人当中。现在,我们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当时等待的时候,那种切盼、焦急、欣喜交集一起的心情。每当,我伫立在硷畔上等待很长时间也未看到爷爷回来,顿时,不由地心里产生沮丧、失望、怨怒的情绪;当眺望到爷爷从沟里大路上走进了时,瞬间,狂喜、兴奋、急切的心情无法抑制。这时候,急盼着爷爷立刻渡过小河,迅速爬上硷畔回到家里。每次,我在硷畔上迎接到爷爷时,就急不可待地拉开他肩上的褡裡口,翻看有没有买来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当发现没有买来好吃的东西时,就赖着挡住爷爷不让进家门;当发现有好吃的东西后,就兴高采烈地拉着爷爷的手,快步跨进家门。到家后,爷爷马上从褡裢里掏出一个果馅让我吃,然后,奶奶将剩下的果馅立即放进纸囤里贮藏起来,供自己一人日后独享。我虚龄三岁开始就和祖父母一起生活,从小是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中长大,童年是生活在幸福快乐中。

爷爷赶集的情境,在自己脑海里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现在,追忆起童年遇集时翘首盼望爷爷回来的心境,我顿悟到,当时自己心里并非真正想的是爷爷,而是爷爷那褡裡里装着的果馅。那时,自己也真正尝到了独自徘徊在老家硷畔上,翘首焦急等待的滋味。而今,我每当回忆起小时候见到赶集回家的爷爷时的兴奋和吃果馅时的高兴情景,仿佛果馅的香甜还在口里回味,爷爷慈爱的面容又在脑中映现。









出品人:李淑林
李淑林,网名阳光,注册志愿者,仁义寿乡民星榜样.最美家庭,眉山市助人为乐最美家庭,名篇.金榜头条总编导师,文学艺术网、文学名人堂等十大平台总编。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东坡诗词学会会员,理事,仁寿诗词学会会员。年年被名篇评为文学领军人物和年度功勋人物。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