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心无界,福自临

【小黎】 拜读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王荣霞女士的随笔《幸福有标准吗?》,恰似在喧嚣尘世中偶遇一泓清冽甘泉,字句间流淌的通透哲思,不仅解开了萦绕心头的困惑,更让我对幸福的本质有了更为澄澈的认知。这篇文字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亦无艰深理论的铺陈,却以平实真挚的笔触、举重若轻的表达,道破了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幸福密码。从对幸福标准的叩问,到对幸福本质的剖析,再到对幸福路径的指引,字里行间满是生活智慧与人生感悟,读来发人深省,余味悠长。

【小格】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有人身居高位却深陷权力的漩涡,身心俱疲;有人家财万贯却被孤独裹挟,孤影自怜;有人看似拥有了世人艳羡的一切,内心却始终被空虚与焦虑填满。正如王会长所言:“在别人眼中幸福的人,他自己感觉并不幸福,在他人眼里不幸福的人,他可能感觉很幸福。”这深刻的洞察恰恰印证了,幸福从来不是外在物质的简单堆砌,而是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感知与体验,它没有统一的度量衡,也没有固定的评判模板,更无法用世俗的标准来强行界定。

其一,幸福是“知足不辱”的从容心境。世人常陷入“欲壑难填”的怪圈,总以为设定一个目标,实现后便能抵达幸福的彼岸。于是,我们为了升学苦读,为了升职拼搏,为了财富奔波,可当愿望达成的瞬间,短暂的喜悦过后,新的欲望又会接踵而至,让我们永远在追逐的道路上疲于奔命,却从未真正停下脚步感受当下的幸福。而真正幸福的人,懂得在拥有中感恩,在取舍中从容,不被无尽的欲望所羁绊。他们能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感受温暖,能在午后的一杯清茶中品味闲适,能在家人的一句叮咛中体会关怀,于平凡日常的点滴琐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于感恩知足的心境中收获内心的安宁。

【好运】其三,幸福是“顺应自然”的豁达胸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万物之盛”,王会长引用这句古言,为我们描绘了一种超脱物外的人生境界。当我们跳出个人得失的小格局,放眼天地的浩渺与自然的瑰丽,便会发现眼前的烦恼与困境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些所谓的不如意,那些纠结的是非得失,在星空的无穷、山川的壮丽、自然的丰饶面前,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懂得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执着于无法改变的过往,让心灵挣脱世俗的枷锁,在广阔天地间自由翱翔,这份超然物外的豁达,正是幸福最深厚的源泉。

【小格】 更令人动容的是,王会长不仅深刻诠释了幸福的内涵,更清晰指明了通往幸福的实践路径。她告诉我们,幸福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不是不劳而获的馈赠,而是需要用心经营、努力争取的成果。幸福藏在对当下的珍惜里,“想到今天是今后日子里最年轻的一天,你就会加倍珍惜”。时光匆匆,岁月不居,每一个当下都是独一无二的馈赠,珍惜眼前的时光,把握手中的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真诚对待每一个人,便是对幸福最好的诠释。

【好运】掩卷沉思,王荣霞会长的这篇随笔,不仅是对幸福的深刻感悟,更是一位深耕乡土文化的研究者对生活本真的探寻与坚守。作为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的会长,王会长长期致力于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而这份对文化的执着与热爱,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她对人生的思考之中。在她的文字里,我们既能感受到文化研究者的理性与深刻,又能体会到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温情。她以温润的笔触传递正能量,用朴实的话语诠释人生哲理,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素养,更彰显了扎根乡土的人文情怀。这让我不禁想起鞍山这座城市的独特特质——既有钢铁工业铸就的坚韧与担当,又有汤岗子温泉流淌的温润与包容。正如郭明义及其爱心团队用善举温暖钢城,鞍山人也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追求幸福,在包容宽厚的胸怀中感知幸福。王会长的文字,正是鞍山人幸福观的生动写照,是这座城市人文精神的鲜活表达。

温情处世春长在,胸有丘壑乐自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