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袂藏园,四季流芳
图文/高金秀(甘肃)
当鹅黄襦裙的缠枝绣掠过朱梁,当素绢广袖轻垂过月洞门的石嶙峋,这一方园林便成了针线与光阴织就的软烟罗——每一道针脚里,都藏着江南的灵秀,每一寸衣料间,都裹着大观园的清欢。
春时的园,是被花气浸软的。粉衫襟间缀着半开的海棠绣,线色嫩得能掐出汁水,恰配曲廊边初绽的垂丝海棠。衣上花与阶前花交叠,风一吹,连袖间都浸着花露的软,仿佛下一秒就要顺着衣褶滴落。月门旁的竹影刚抽新芽,嫩青的颜色映在素白绢衣上,衣料的柔与竹影的脆缠在一起,走一步,便抖落满身春的细碎。案头的青瓷小罐盛着新茶,釉色清润得像春晨的露,与衣上绣纹的光泽相映,连呼吸都带着草木的鲜。此时的衣,是春的信使,把园子里抽芽的柳、吐蕊的桃、流蜜的棠,都裁进襟袖,走在庭阶上,便与春撞了个满怀。
夏来的园,浸在荷风的凉里。素绢襦裙曳过藕香榭,广袖垂落时碰碎池面荷影,衣料的薄透与荷叶的青嫩缠成一夏的静。裙角绣着疏淡的莲叶纹,青线细得像池面的涟漪,风拂过,衣纹与水纹叠在一起,竟分不清是衣动还是水摇。粉墙黛瓦下的窗棂透着细碎的光,照在淡碧交领的衣上,暗纹云纹便顺着光影流转,像极了藕香榭外流动的云。案头的青花罐插着几枝莲蓬,褐绿的颜色与衣上暗纹呼应,连空气里都浮着莲子的清甜。此时的衣,是夏的凉扇,滤去了暑气,只留荷风的柔、竹影的幽、池水的清,裹着人在园子里慢行,每一步都踩在光阴的凉处。
秋深的园,染着沉郁的静。墨绣襦裙立在栊翠庵阶前,襟间梅纹用深灰与浅黑绣就,暗合着“秋阴不散霜飞晚”的沉。衣料是厚实的绢帛,垂落的褶皱里藏着秋的清冽,与院角残菊的枯黄相映,竟生出几分淡泊的禅意。曲廊回栏的木色染上秋霜,深褐的纹理映在衣上,与墨绣的梅枝缠在一起,像一幅晕染的古画。案头的汝窑盏盛着秋茶,茶色澄明,与衣上绣纹的沉静相融,连风都放慢了脚步,怕吹散这秋的静穆。此时的衣,是秋的私语,把园子里的残菊、落木、凉月,都缝进针脚,穿在身上,便揣着一怀秋的清宁。
冬临的园,裹着雪意的温。暖黄织金襦裙裹着芦雪广的雪意,绣纹里的缠枝莲沾了碎雪,金线在雪光下闪着柔和的光,竟生出“红泥小火炉”的暖。衣料是厚实的织锦,缠枝莲纹用金线细细勾勒,与亭台朱梁的红相映,在白雪皑皑的园子里,像一团移动的暖光。画栋雕梁上积着薄雪,檐角的冰棱垂落,与衣上的织金纹相照,冷与暖撞在一起,却格外和谐。案头的青瓷罐插着几枝红梅,艳红的花色与暖黄的衣料相映,连空气里的雪粒都带着暖意。此时的衣,是冬的暖阳,把园子里的白雪、红梅、暖炉,都裹进衣褶,走在雪地里,便带着一身冬的温软。
四季在衣褶里流转,园林在针脚里藏形。襦裙的绣纹是活的:海棠半开在春衫,莲叶疏落在夏衣,梅枝暗绣在秋裙,缠枝缀金在冬袄。它们不是冰冷的布料,是把蘅芜苑的秋、怡红院的霞、稻香村的静、栊翠庵的禅,都裁成了衣袂的温软。案头的瓷罐、窗棂的纹路、阶前的草木、檐下的光影,都成了衣的衬里,与衣料的质感、绣纹的意蕴缠在一起,分不清是衣映园,还是园衬衣。
这哪里是穿了一身衣,分明是把整座大观园的四季、江南的灵秀、文人的风骨,都披成了随身的风景。不必缀珠翠,不必引笙箫,只衣料垂落的褶皱里,便盛着岁月的静;只针脚密缝的绣纹中,便藏着园林的魂。走在庭阶上,衣袂轻扬,便把春的软、夏的凉、秋的沉、冬的温,都拢在怀中,与这园、这景、这光阴,酿成了一杯最绵长的清欢。
作者简介:高金秀,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写作,论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剪纸,手工制作等,都是国家级一等,二等,优秀奖。公开课也比较成功,得到评委好评。在教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奖。得到大家好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教育中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