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荫无界 文 / 糜向荣
晚饭后,那个声音在脑海中突然响起时,我正对着窗外出神。“昆良,你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一定要能说出来。”这声音如此急切,竟让我下意识翻遍衣兜寻找手机——那方寸之间的“耕作之田”,默默记录着今日的悲欣与顿悟。
今日最深的震撼,来自一棵榕树的命运轮回。电视中提及,在印度安得拉邦,矗立着一株被誉为“世界树冠最大”的孟加拉榕树。其树冠投影面积竟达一万九千平方米,仿佛八片标准足球场在其如云般铺展的华盖之下连绵相接。根须垂落,触地生枝,层层叠叠,自成一片森林。当地人便在这“独木成林”的奇观之中,自然而然地聚集成市,人声鼎沸,烟火升腾。树与人共生,时光在叶影间流转,生命在静默中延展。
然而,这生命的奇迹也曾历经劫波。相传,曾有一棵巨榕,因人们爱之过切,在树下铺满了严丝合缝的青石板。这份精致的善意,竟成了温柔的囚笼——石板阻隔了雨水的浸润,扼杀了气根垂地求生的渴望,更有专蛀树心的天牛幼虫在枝干深处悄然肆虐。幸而,养护者最终幡然醒悟,毅然拆去石板。他们深知,治理这等“心腹之患”,绝非蛮力可为。于是,请来自然的医生:一种能精准钻入虫洞、将天牛幼虫视作饕餮盛宴的寄生蜂。不过三年,奇迹显现:榕树不仅重焕生机,万千气根更如琴弦般垂落,树冠舒展若碧云翻涌。它已不只是一棵树,而是一片自成天地的森林,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共同体。
这棵榕树的劫难与重生,让我想起此刻在粤港澳大湾区盛大启幕的十五届全运会。这场以“圆梦未来”为主题的盛会,恰似文明的火种,同样需要自由呼吸、互联互通的空间。其所倡导的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理念,正是滋养体育精神与人文交流的沃土。任何形式的隔阂,都如同那封堵根系的石板,终将令本可参天的梦想日渐枯萎。
推及万物,其理相通。上周在九江经开区参观的铜箔工厂,那些覆盖电路板的基材,不正是现代工业的“土壤”?唯有在这片沃土之上,芯片、电阻、电容才能各安其位,协同运转。我们的社会肌体、省份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何尝不需要成为能让每一根“枝干”深深扎根的广袤大地?
夜渐深,我忽然明白,榕树的智慧在于“无界”。它的每一条枝条都在探寻土地,每一缕气根都在缔造连接。没有哪一部分会被舍弃,没有哪一寸空间被宣告无效。即便最细弱的枝梢,也执着向下生长,坚信终将触地生根。
思路决定出路,但我们常急于前行,忘了那些悟性稍晚、能量尚微的同行者。榕树从不嫌弃哪一根气根生长太慢——它只是静默守候,给予所有枝条同等的机会。这份等待,这种包容,才是生命绵延不息的奥秘。
窗外夜风轻拂,我仿佛看见那棵榕树在星光下无尽伸展。它的疆域没有边界,因为每一条垂落的气根,都在开辟新的土地。真正的繁茂,永远源于打破界限的勇气,源于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扎根的慈悲。
这棵榕树不曾言语,却诉说着超越时空的真理——生命的力量,永远在寻找生长的缝隙,永远在创造连接的可能。而我们所向往的明天,不正该是让每一条渴望生长的根,都能找到属于它的土壤么?
2025年11月9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