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芒种,有芒的谷物开始播种。沈墨言知道,有些种子,已然在他心中,更在她心中,深深埋下。它破土而出的力量,源于灵魂的共鸣,与在众人面前毫不犹豫的、坚定的守护。这不再是书楼中静谧的默契,而是昭示于朗朗乾坤之下的、无可辩驳的牵引。
第六章:夏至
夏至,日影最短,阳气至极。白昼被拉扯得无比漫长,阳光炽烈,仿佛要将世间所有幽微的心事都曝晒出来。
端阳文会后,某种心照不宣的情愫,如同夏日疯长的藤蔓,悄然缠绕住两颗年轻的心。藏书楼里的空气变得不同了。翻动书页的沙沙声,研磨时墨锭与砚台的轻擦,甚至彼此轻微的呼吸,都成了某种秘而不宣的乐章。他们依旧谈论学问,从《诗经》的“蒹葭苍苍”谈到《楚辞》的“湘夫人”,每一个古老的句子似乎都藏着崭新的、只为他们二人所懂的密码。
他开始带来一些她或许会喜欢的小物件:一方偶然得的、有着冰裂纹的旧端砚;一包香气清远、据说是来自岭南的“含笑花”茶。她则会在他的书页间,留下新制的、带着不同草木清气的书签,有时是竹叶,有时是丁香。
然而,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闷热的午后。天空积着厚重的铅云,雷声在远方隐隐滚动,风雨欲来。藏书楼里光线昏暗,苏挽晴正踮着脚,想去取书架最高层的一函《乐律全书》,那函书沉重,她指尖刚触到函套,脚下木凳微微一滑。
惊呼声尚未出口,一双手已稳稳扶住了她的腰侧,同时轻松地取下了那函书。是沈墨言。他不知何时已来到她身后。
短暂的惊慌过去,苏挽晴才意识到此刻的贴近。他的手掌隔着薄薄的夏衣,传来灼人的温度。她的后背几乎能感受到他胸膛的起伏,那清冽的、带着书卷和淡淡松针气息的男性味道将她完全笼罩。她僵在原地,心跳如擂鼓,脸颊在昏暗的光线里迅速烧灼起来。
沈墨言也怔住了。掌下的腰肢纤细得不盈一握,隔着衣料也能感受到那惊人的柔软与凉意。她散落的几根发丝轻拂过他的下颌,带来一阵微痒的战栗。他低头,只能看见她泛红的耳尖和微微颤抖的睫毛,像受惊的蝶翼。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窗外滚过的闷雷和彼此骤然加剧的呼吸声。
“我……”他开口,声音有些低哑,想松开手,那手臂却仿佛有自己的意志,眷恋着那一点柔软的触感,迟迟未动。
苏挽晴猛地转过身,试图拉开距离,却因仍在木凳上,几乎与他面对面相贴,鼻尖险些撞上他的胸膛。她仰起头,眼中是一片罕见的慌乱与无措,水光潋滟,唇瓣微张,似乎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吐不出。
就在这时,一道惨白的闪电撕裂天空,瞬间照亮了昏暗的书楼,也照亮了彼此眼中无法掩饰的情动。紧接着,炸雷轰然响起,震得窗棂嗡嗡作响。
巨大的雷声中,苏挽晴浑身一颤,下意识地向他靠拢。沈墨言的手臂终于遵从了内心的渴望,收紧,将她从木凳上轻轻带下,虚虚地圈在怀中,成为一个短暂而坚实的庇护。
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瓦片上,顷刻间连成一片轰鸣的雨幕。世界被喧嚣的雨声填满,而在这幽暗的书楼一隅,却仿佛陷入了一种极致的寂静。他能感觉到她身体的轻颤,能闻到她发间栀子混合着墨香的、独一无二的气息。
“别怕。”他在她耳边低语,声音被雨声掩盖,却又清晰地传入她心底。
她没有挣脱。只是将滚烫的脸颊,轻轻埋入他肩头的衣料中,感受着那下面传来的、同样急促而有力的心跳。这一刻,所有的言语都显得多余。那些在书卷间传递的默契,在众人面前无声的维护,都在这个雷雨交加的拥抱里,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夏至,阳气至盛,万物繁茂。那压抑已久的情感,也终于在这天地之威的见证下,挣脱了所有桎梏,如同这倾盆而下的暴雨,汹涌澎湃,再也无法收回。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