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之间,随着一片片落叶纷纷落下,秋天已经成了故事。光阴在四季的更迭里循环往复,还有两天时间就要立冬了,深秋的阳光仍带着几分温柔,将余韵细细铺在叶尖、花瓣上,我们随岁月轻缓而行,时光浸着淡暖,揽一纸文字的清润,写尽秋的丰饶,与季节交替处,与时光从容相对,静静享受这独属秋日的温软。

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
窗外秋风依旧,黄叶飘零,室内茶香四溢,书香氤氲。放下书本,走向阳台,满目葱郁,一片红绿相间。阳台陈设不算名贵,却满是活气——吊兰的新叶垂着桃红的花蕾,清润的草香混着长寿花的甜香飘过来;新买的菊花最是热闹,鹅黄的瓣尖沾着晨光,浅紫的蕊心裹着暖意,把深秋的阳台染得像春日刚刚醒了的花园。
目之所及处,一盆盆吊兰拔节生长,葱绿无比;长寿花争奇斗艳,不甘示弱;一盆盆菊花正在次第开放,千姿百态,给人一种不畏严寒,高洁坚韧的感觉。正如宋词中咏菊所写:“园林尽扫西风去,唯有黄花不负秋。”
自己独爱菊花,是它“不与春芳争艳”的从容,既有文人的风骨,也有入世的亲切。因此偏爱它就像诗中所写:“心中存有栀子花,三千梨花怎入心?”正是被菊花高洁的品质所折服。所以在宽大的阳台养了好多品种的菊花。菊花是秋天的王者,当百花凋零时,它闪亮登场,给人们带来视觉的赏心悦目。菊花也是有傲骨的,气韵高雅,独立寒秋,在自己的一隅兀自开放。五颜六色的菊花在阳光的照拂下,安静地斑斓着深秋的风景,装点着室内的温雅,让人心生许多的温暖和遐想。

最温暖的情谊,总是藏在最平常的细节中,他在不经意间就轻轻走进你的心里,触动你的灵感,让我们顿生温暖。书法爱好者赵全福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每天早晨打开手机解锁,最先跳出的总是赵老师亲切的问候“今日霜降,记得添衣。”“健康是个宝,快乐要记牢”等等。有次活动现场我需要一幅他写的墨宝,他立即挥毫泼墨为我完成心愿。他对每一位老师总是笑面相迎,有求必应。他字如其人,行楷饱满圆润,落款处,总盖着一方“天道酬勤”闲章——所谓的温暖,大抵就是这样,不喧嚣,却扎实地落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此刻,我站在阳台极目远眺,远山如黛如墨,近处菊花在风中轻轻晃动。我忽然明白了林徽因的话:“其实你来人间一趟,就是想和喜欢的人一起吹吹风,赏赏花,看山河远阔,观人间秀色。”原来这人间值得,不过是有人共看一窗秋光,同守半卷诗行。
时光迎秋风而来,带着岁月的馈赠,带着流年的温暖,丰盈着秋收冬藏的踏实与笃定,带着烟火人间里的安暖,坚定着流年里所有的热爱。
秋去冬来,是四季轮回的规律,而暖意,则源于心底最珍贵的情感。我感动于平日里老师们对我的鼓励支持,感动于好友在炎热的夏季,从远处给我带来心仪的点心和桃酥,感动于文友对我文章给予的热忱鼓励与直言不讳的指导;感动于我的每一份文稿推送后读者和师友的及时点评与鼓励,我还感动于自己对文字的真诚与热爱。这些生活中的碎片,已沉淀成我生命中的温度,无论何时想起,都将温暖着我走向更高远的诗与远方。

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
明窗几净,有坐卧之安。人生并非物质的盛宴,实为精神修行之旅;秋风瑟瑟,也抵挡不住岁月的温情。当我刚刚开通自己的公众号,才摸索着制作推送,那一篇篇略显苍白的文稿确实连自己都不满意,但所有的亲朋好友和素不相识的人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不断增长的阅读量和关注让我信心满满,句句文后留言更是让我深深感动。那份萦绕在心头的温暖更是不言而喻。我们有的虽未曾谋面,但对文字的惺惺相惜、热爱是有共性的。这份平凡里的欢喜,这份不可多得的鼓励,是这个深秋最好的遇见和温暖,愉悦着我的心情,感动了我们的相识,它如春水初生,又似秋日暖阳,轻轻落在我的眉间心上,让这个深秋多了许多的温暖。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光阴的笔端,有诗为伴,有月为灯,有茶可品,有友牵挂,这份温暖足以抵御深秋的寒冷,平仄流年的远逝。特别喜欢作家白落梅文中的话:“日子光洁,纤尘不染,人生所有的好,都需要自己来成全……”聆听岁月轻歌,默念友情的温暖,与时光耳语,在深秋草木的摇落里,执文字之笔,让友情的温暖氤氲每一个温暖如昔的日子,让琐碎庸常的日子葳蕤生香。
作者简介:

王琴敏,甘肃省秦安县人,网名云淡风轻,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秦安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秦安县朗诵协会会员。本人爱好阅读、写作、做美食、旅游。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和网络平台,愿在平凡的日子里,用文字记录身边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