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圳市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布局规划(2026-2035)》的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进入协同推进的新阶段。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坐拥4200多家低空经济企业的产业基础、118个应用场景的市场空间以及“1+5+100”的基建规划蓝图,发展低空经济既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满足民生多元需求的现实路径。当前,广州需立足自身优势,借鉴深圳起降设施布局经验,以“政策护航、基建筑基、场景赋能、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低空经济从产业集聚向高质量发展跨越。
一、核心命题:破解三重矛盾,明确发展定位
广州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命题,在于破解“产业优势与制度瓶颈”“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创新活力与安全管控”的三重矛盾,构建“安全有序、创新引领、应用广泛、产业集聚”的全国低空经济标杆城市。
从发展基础看,广州已形成覆盖“科研创新—高端制造—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龙头企业引领技术迭代,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筑牢人才支撑,中国民用航空广州航空器审定分中心完善技术服务链条 。但与深圳清晰的起降设施布局规划相比,广州仍存在空域精细化管理不足、起降场地网络尚未成型、跨部门协同机制待完善等问题。从需求侧看,城市管理、物流配送、文旅消费等领域对低空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仅大学城区域就已催生高校物流无人配送、珠江低空文旅等现实场景 ,而安全管控体系与商业化运营需求之间的适配性仍需提升。因此,广州需以“协同大湾区、服务全产业、惠及千万民”为定位,将低空经济打造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增长极、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载体。
二、关键抓手:聚焦四大维度,夯实发展支撑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打造通航保障网络
借鉴深圳起降设施“全域覆盖、分级分类”的布局思路,加快推进广州“1+5+100”低空起降场地建设,构建“通用机场—飞行营地—起降点”三级网络。重点强化大学城低空飞行营地的核心枢纽作用,完善“中试转化—检验检测—适航审定”配套服务,辐射带动全市飞行营地集群发展 。同步推进“广州鹰眼”系统升级,整合百座无人机机巢资源,构建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实现空域动态监测、航线智能规划和飞行实时管控,为低空飞行提供“数字底座” 。
(二)以场景开放应用为抓手,激活市场内生动力
依托广州200多项场景供给清单,深化“十大领域+两条示范航线”的应用布局。在物流领域,拓展大学城高校无人配送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在文旅领域,升级珠江环岛低空航线,串联海心沙、长洲岛等地标,打造“空中打卡广州”品牌;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无人机在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环保监测等场景的常态化应用,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建立“场景超市”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场景创新,形成“场景发布—企业响应—落地运营—迭代优化”的闭环。
(三)以产业生态培育为抓手,强化创新核心动能
聚焦eVTOL、无人机核心部件等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适航审定。发挥广州市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协会桥梁作用,深化“高校+科创平台+企业”协同创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构建产业基金矩阵,联动社会资本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上市培育”全链条金融支持,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加强与深圳在产业链分工、空域协同、标准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合力。
(四)以制度安全创新为抓手,筑牢发展底线
借鉴广东低空经济“1+3+N”发展体系,建立市级统筹的低空经济管理机制,打通发改、民航、公安、交通等部门协同通道。加快制定空域分类管理办法,划定低空飞行空域,优化航线审批流程,实现“安全可控前提下的高效通航”。完善低空飞行安全监管体系,推广“无人机机场+AI”监管模式,强化飞行人员资质管理和设备适航审查,防范飞行风险。推动低空经济标准制定,在技术规范、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形成广州经验。
三、实施对策:强化三项保障,推动落地见效
(一)政策精准赋能,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印发实施《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在研发补贴、场地建设、适航审定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支持 。设立低空经济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示范。优化营商环境,简化企业审批流程,吸引国内外低空经济优质资源集聚广州。建立低空经济发展评估机制,定期跟踪产业发展态势,动态调整政策措施。
(二)人才梯队建设,强化智力支撑
支持高校增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飞行操作、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复合型人才。举办无人机测绘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以赛促学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制定专项人才政策,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打造低空经济人才高地。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人才良性互动,激发创新活力。
(三)品牌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
办好低空经济相关展会、论坛等活动,展示广州低空经济发展成果。借助示范航线运营、飞行营地开放等契机,开展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加强城市间交流合作,推广广州低空经济发展模式,吸引更多资源参与产业发展。通过多渠道宣传,打造“广州低空经济”品牌,提升产业知名度和竞争力。
低空经济是未来十年最具潜力的万亿级赛道,广州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的制度保障,广州只要牢牢把握核心命题,抓实关键抓手,落实有力对策,必将破解发展难题,构筑低空经济发展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全国低空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编辑:谦和 2025年11月11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