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月 照我归
文/韩寒(江苏)
暮色四合时,我终于踏上了西安的土地。风里裹着一丝微凉,混着远处肉夹馍的麦香与桂花糕的甜腻,瞬间将我拉进了这座城的肌理——它不似江南的温婉,也不似北方的粗犷,而是像一坛封藏千年的老酒,每一缕气息都沉淀着岁月的厚重与故事的醇香。
初到西安,最先撞入眼帘的便是城墙。它不像故宫城墙那般金碧辉煌,而是以一种古朴的青灰色,蜿蜒盘踞在城市中央,如一条沉默的巨龙,守护着这座十三朝古都。我沿着城墙根缓步前行,砖块上深浅不一的纹路,是时光刻下的年轮。有些砖缝里钻出几株倔强的野草,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繁华与沧桑。登上城墙,暮色中的西安尽收眼底。远处的钟鼓楼遥遥相对,飞檐翘角在夕阳的余晖中镀上一层金边;近处的街巷里,红灯笼次第亮起,与青灰色的城墙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古朴而又鲜活的市井画卷。我扶着城墙上的垛口,指尖触到冰凉的砖石,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千年前的戍边将士隔空相望。他们曾在这里执戈远眺,守护着家国的安宁;而如今,我站在这里,感受着和平年代的岁月静好,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第二天清晨,我来到了兵马俑博物馆。刚走进一号坑,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千余尊兵马俑整齐排列,气势恢宏,仿佛一支蓄势待发的地下军团。他们神态各异,有的目光炯炯,仿佛在凝视着远方的战场;有的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着战术策略;有的嘴角微扬,仿佛对胜利充满了信心。每一尊兵马俑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他们的发丝、铠甲、手势,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站在兵马俑坑前,我仿佛听到了千年前的金戈铁马,看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雄才大略。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柔和,我来到了大雁塔。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塔,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它的塔身由青砖砌成,线条简洁而流畅,展现出唐代建筑的雄浑与大气。我沿着石阶一步步登上塔顶,俯瞰着西安的城市风光。远处的秦岭山脉连绵起伏,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近处的曲江池波光粼粼,与大雁塔相映成趣。塔内的壁画与碑文,记录着唐代的历史与文化,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我在塔内驻足良久,感受着唐代的繁华与昌盛,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夜幕降临,西安的夜景更是美不胜收。钟鼓楼的灯光璀璨夺目,将整个广场照亮得如同白昼;回民街里人声鼎沸,各种特色小吃的香气扑鼻而来。我穿梭在回民街的街巷里,品尝着肉夹馍、凉皮、泡馍等特色美食,感受着西安的市井烟火气。街边的小店灯火通明,店主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让人感受到了西安人的淳朴与豪爽。走到街尾,一阵悠扬的秦腔传入耳中,那高亢激昂的唱腔,充满了浓郁的陕西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在西安的日子里,我还去了华清池、陕西历史博物馆、古城墙等地方。每一处景点都让我感受到了西安的历史与文化,每一次驻足都让我对这座城充满了敬畏与热爱。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荣辱;西安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它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离开西安的那天,天空下起了小雨。我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望着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心中充满了不舍。长安月,照我归。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就像一轮皎洁的明月,照亮了我的心灵,也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再次回到这里,重温这段美好的时光。
韩寒,江苏省连云港人,1990年出生,江苏海洋大学毕业,连云港公益协会会员。国企工作,多年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诗文被选入多家文学作品选集,江苏省作协“壹丛书”入选者。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