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来临,一边点评学友们练写的立冬诗词,一边谈谈诗中出现的“孤雁入群格”或“孤雁出群格”等知识
□主讲人 梁智华
今天已是11月14日,离一年一度的立冬节气刚好过去了一个星期。在上一节课放学时,华戈曾向学友们布置了作业:以立冬为题材,创作诗词一首。出乎华戈意料的是,不少学友在很短的时间内,纷纷创作了不少以立冬为题材的作业,有不少作品还写得相当不错哦!比如,周树忠、赵垭莉、姚国祥、谭恩先、何恬伦、张玲、甘增强、庞寿华、黎守现等人的绝句,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王诗用、甘捷勇、关懿平、杨义益、伍宥有等人的律诗和词作,也有各自出色的地方。
那今天的课程,华戈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抽时间逐一点评一下学友们创作的以立冬为题材的作业,第二部分再向大家谈谈学友们诗中出现的“孤雁入群格”或“孤雁出群格”等知识。
下面,华戈先抽时间逐一点评一下学友们创作的以立冬为题材的作业。
广西玉林市老年大学诗词班作品(42)辑/立冬
收录编辑:王诗用,周树忠
审核:梁智华
七绝·立冬吟
周树忠
立冬大地起苍茫,岸上风摇柳叶霜。
鸿雁迁徒寻旧垒,茶花吐艳显芬芳。
(华戈评改:七阳韵。此诗已经深得华戈常说的起句多写大场面、全局的东西,承句、转句写个性的、局部的东西的创作技巧!瞧,周树忠起承句写的“立冬大地起苍茫,岸上风摇柳叶霜”,是不是写立冬时节的大场面呀?而转结两句“鸿雁迁徒寻旧垒,茶花吐艳显芬芳”,是不是写个性的、局部的东西呀?但,可惜结句没进行提高升华,所以全诗显得弱了些。)
五律·立冬
周树忠
大地起苍茫,风摇柳叶霜。
青山添冷意,碧水入枯塘。
知了枝头叫,黄莺草里藏。
农夫忙弄土,颗粒尽归仓。
(华戈评改:七阳韵。此诗也得华戈常说的起句多写大场面、全局的东西,承句、转句写个性的、局部的东西的创作技巧!起句“大地起苍茫,风摇柳叶霜”,确实写的是立冬景象,属于大场面、全局的东西。颔联中的“青山”、“碧水”、“枯塘”,颈联中的“知了”、“树枝”、“黄莺”、“野草”等等,写得也确实是个性的、局部的东西。而且,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言简意赅。尤其必须肯定的是,这两联善于以意象入诗,短短20个字,使用了七种意象,仿佛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立冬国画,让人惊叹叫绝!)
七绝·初冬感怀
王诗用
四季轮回早立冬,晴空万里雁無踪。
寒风拂面黄花瘦,金桂飘香露笑容。
(华戈评改:二冬韵。平仄押韵和起承转合都相当老手,不错的一首七绝,但,承句“晴空万里雁無踪”中的“無”字,是“无”字的繁体字。我们是写诗,不是写毛笔字,不需要在这里写繁体字,所以还是要改回简化字“无”字。)

鹧鸪天·立冬感怀
王诗用
冷雨江清早立冬,时光荏苒去匆匆。
枫凋零落随流水,菊瘦惭颜伴晚风。
人已老,士无功。愧言年壮欲擒龙。
吟诗千首知音少,祈愿梅妍酒更浓。
(华戈评改:这是一首词,是农民丰收节前华戈跟大家讲授的“鹧鸪天”,当时大家都交了作业。现在,王诗用学友继续练习“鹧鸪天”的填法,整首词精干凝练,诗意流畅,尤其是“枫凋零落随流水,菊瘦惭颜伴晚风”一联,对仗工整,以及结句“吟诗千首知音少,祈愿梅妍酒更浓”,用词讲究,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哦!)
临江仙·立冬怀忆童年
甘捷勇
暖日岭南梅未绽,篱边菊影鲜黄。榕荫更比往时凉。蝶轻翩荔叶,雾淡漫晴江。
忆昔垂髫嬉闹处,苔痕阶上回廊。笑言犹记梦难忘。芳华随雁去,霜鬓叹残阳。
(华戈评改:这也是一首词,一说到“临江仙”这一词牌,很多人就会想起明朝杨慎填的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甘捷勇现在填的就是这一词牌,他没有像杨慎一样豪迈、狂放,而是另辟捷径,“笑言犹记梦难忘。芳华随雁去,霜鬓叹残阳”,写得比较婉约、抒情,这也就是他的成功之处。)
五律·立冬
伍宥有
小雨贺冬来,飘黄风剪裁。
红烧鱼待客,白斩鸭登台。
酒水整三碗,云吞装四回。
岭南寒节暖,美味热情开。
(华戈评改:十灰韵。这是一首五律,也已深得华戈常说的起句多写大场面、全局的东西,承句、转句写个性的、局部的东西的创作技巧!瞧,伍宥有起句写的“小雨贺冬来,飘黄风剪裁”,是不是写立冬时节的大场面呀?而颔联“红烧鱼待客,白斩鸭登台”、颈联“酒水整三碗,云吞装四回”两句,是不是写个性的、局部的东西呀?而结句“岭南寒节暖,美味热情开”,一下子就把寒冷的立冬衬托得暖哄哄、喜洋洋了,洋溢着岭南民俗的喜庆气氛啦!)
七绝·岭南冬日
黎守现
冬日融融雾影散,山川野陌覆青蓝。
单衣中裤悠然过,何见寒霜落岭南。
(华戈评改:十三覃韵。看得出,平仄押韵和起承转合都属老手所为,很熟练了。但,此诗采用首句不押韵式,起句“冬日融融雾影散”中的“散”字,与后面的“蓝”、“南”两个韵脚字,虽不属于同一个韵部,但也是邻韵了,所以建议作者改一下这个“散”字。)
五绝·岭南立冬
庞寿华
塞北飞霜雪,南天暖胜春。
花繁游客醉,朗照最亲人。
(华戈评改:十一真韵。平仄押韵没什么问题,起承转合也很娴熟,是一首不错的五绝。)
七绝·立冬有感
甘增强
荒野一片白茫茫,只见炊烟起房梁,
问汝能收粮几许?稻瓜堆满院仓场。
(华戈评改:七阳韵。起句“荒野一片白茫茫”中的“野”字应平,可改为“原”字,承句“只见炊烟起房梁中的“梁”字应仄,可改为“厨”字。另外,诗中的“房梁”、“粮”、“仓场”等字,还犯挤韵之毛病,这也是应该引起作者注意的,今后创作时要尽量避免!)
七绝·立冬
甘增强
立冬不觉似秋时,田垌金黄家中移。
妪饲鹅来翁储柴,留待除夕共圆期。
(华戈评改:四支韵。承句“田垌金黄家中移”中的“中”字应仄,可改为“里”字;转句“妪饲鹅来翁储柴”中的“储”字应仄,可改为“劈”字;结句“留待除夕共圆期中的“待”字应平,可把“留待”改为“且留”。)
五绝·大雁东南飞
甘增强
冬来天地寒,大雁喜成团。
一字力增倍,伶仃只影单。
(华戈评改:十四寒。这是一首五绝,平起押韵式。三首诗中终于有一首是合乎格律的了,难得!)
五绝·立冬
张玲
泡茶迎故友,温火热心肠。
盛世无寒士,人人沐暖阳。
(华戈评改:七阳韵。这是一首五绝,平起不押韵式,已经领悟到华戈平时讲授的五绝创作要领。华戈常说,写五绝首句不押韵,要比首句押韵好写得多,如若不信,可多多查看古人五绝诗句,就很容易明白了!此诗虽写立冬,但却写泡热茶接待故友的情景,确实让人感到“如沐暖阳”的惬意呀,好诗也!)
七律·立冬
杨义益
抹尽秋光悄悄来,渐浓冷意野披皑。
桂花谢幕奇香散,蝴蝶凌寒笑脸开。
北凤适时施妙彩,南龙蓄锐待惊雷。
世间万物虽存异,相敬如宾除万灾。
(注:此处说的蝴蝶是蝴蝶兰花。)
(华戈评改:十灰韵。全诗积极向上,给人鼓劲,这是此诗最为成功之处。颔联、颈联中的“桂花谢幕”、“蝴蝶凌寒”和“北凤”、“南龙”,以及“奇香散”、“笑脸开”、“施妙彩”,“待惊雷”,可谓是对得妙极了,非高手不能为也!但,高手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那就是出现重字了。比如,起句“抹尽秋光悄悄来”中的“悄悄”,以及结句“世间万物虽存异,相敬如宾除万灾”中的“万”字,前者为规则重字,可以忽略不计,但后者为不规则重字,一定要改!前面的“万物”不好改,只能改后面的“万灾”,所以建议把“除万灾”改为“避祸灾”。)
七绝·立冬得句
赵垭莉
雨丝袭袭又初冬,落叶萧萧寒渐浓。
银发织圆诗咏梦,夜斟日酌韵盈胸。
(华戈评改:二冬韵。平仄押韵和起承转合都相当老手,不错的一首七绝。但,起句“雨丝袭袭又初冬”中的“袭袭”一词,如改成“习习”,是否会好一些呢?)
七绝·立冬暖景
李水凤
十月初冬暖意留,风柔日煦似三秋。
黄花未谢枝头俏,忘却冬临意韵悠。
(华戈评改:十一尤韵。起句“十月初冬暖意留”,以及结句“忘却冬临意韵悠”,都出现“冬”、“意”两字,是重字呢?还是有意为之?如是后者,只可不必理会!)
七绝·立冬
王第英
冬日晨熙伴暖阳,单衣出外不知凉。
炼功太极强身体,百岁安康福寿长。
(华戈评改:七阳韵。平仄押韵没什么问题,起承转合也合适,但总是感到平淡了些呀!)
七绝·立冬腊梅香
王彩芬
秋光虽逝朔风来,傲雪腊梅悄悄开。
独领风骚香十里,寒冬锻我美名佳。
(华戈评改:十灰韵。承句“傲雪腊梅悄悄开”,三五字不能都是仄声,犯了孤平毛病,一定要改!可把“腊梅”改成“红梅”。另,诗中还出现了重字,比如,承句“傲雪腊梅悄悄开”中的“悄悄”,以及起句“秋光虽逝朔风来”以及转句“独领风骚香十里”中的“风”字,前者为规则重字,可以忽略不计,但后者为不规则重字,一定要改!后面的“独领风骚”不好改,只能改前面的“朔风”,所以建议把“朔风来”改为“寒流至”。)
七绝·立冬
林德芬
霜染疏篱叶半黄,寒鸦驮日过横塘。
闲烹暖茗听风紧,静待琼英覆野荒。
(华戈评改:七阳韵。平仄押韵都没问题,起承转合也合章法,但转结句没有提高升华哦!)
五绝·立冬
何恬伦
风冷卷黄叶,霜群惜去空。
野蛾舒百态,一笑画屏中。
(华戈评改:一东韵。这也是一首五绝,仄起不押韵式。“风冷卷黄叶”,起句不凡。“霜群惜去空”,承句也不弱,但“霜群”不知是什么意思,建议改为“雁群”之类词语。而转结两句,还算自然、灵活。)
七绝·稻熟丰收时
谭恩先
寒起立冬凝细霜,岭南稻野泛金黄。
割机往复如梭急,农友心甜谷满仓。
(华戈评改:七阳韵。此诗虽然没有什么平仄押韵和起承转合不合章法的问题,但离题了哈!华戈布置的作业是写立冬,但作者写的是金秋,尤其是稻谷成熟的丰收季节。所以,我们再写作业的时候,首先要审题,了解所写作业的内容才动笔哦!)
七绝?立冬
姚国祥
岁月轮回又立冬,畏寒之物避其锋。
养精蓄锐待机遇,准接春雷竞俊雄。
(华戈评改:二冬韵。但,结句“准接春雷竞俊雄”中的“雄”字为一东韵,不同属一个韵部。为了结句升华,可把结句改为“敢叫春雷也动容”,是不是很气派很豪迈呀?也许,有人会说,可以不改的呀,如按使用邻韵原则,此诗属于“孤雁出群格”,大可不必理会!对了,写诗确实会碰到“孤雁入群格”、“孤雁出群格”的情况,那么,等下我们就专门学习一下有关知识哈!)
七绝 ? 立冬丰硕
钟福华
霜染山岗橙柚黄,谷场麦豆溢清香。
枝头硕果凝寒色,不负耕耘满屋粮。
(华戈评改:七阳韵。平仄押韵和起承转合都没什么问题了,这证明钟福华的诗词水平确实已有所提高了,可喜可贺!另,在这里说明一下,上期作业钟福华交的七绝《祝贺神舟廿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结句中的“续写神州宇宙梦”,犯了三仄尾的毛病,而且“梦”字为仄声韵,所以建议此句改为“喜看神州宇宙雄”。)
五绝·冬
覃洁珍
雪染乡原白,如棉盖晚菘。
千山飞鸟绝,百兽藏窝中。
(华戈评改:一东韵。平仄押韵都没问题,起承转合也合章法,但转结句没有提高升华哦!)
鹧鸪天·立冬有感
关懿平
谁送秋声赴远方,立冬初至夜微凉。
篱边藤蔓怨风起,门外芭蕉盼雨狂。
观冷月,映长廊。披衣抱影复嫌长。
无聊忽忆书中句,欲逐诗文韵几行。
(华戈评改:这是一首词,是农民丰收节前华戈跟大家讲授的“鹧鸪天”,当时大家都交了作业。现在,关懿平和王诗用学友一起继续练习“鹧鸪天”的填法,而且手法娴熟,深谙此道!学友甘捷勇曾为此评论道:以立冬为引,融景入情、语浅韵深,是一首颇具韵味的婉约词格小令。上阕起笔“谁送秋声赴远方”以设问破题,既点出秋去冬来的时序转换,又暗蕴怅惘,“夜微凉”则精准捕捉立冬初至的体感,为全词奠定清寂基调。“篱边藤蔓怨风起,门外芭蕉盼雨狂”一联,对仗非常工整,以“怨”“盼”二字赋予植物情态,一“怨”风寒、一“盼”雨润,对比中见细腻心思,景语皆为情语,非常唯美。下阕转入内心情感抒发,“观冷月,映长廊”一样对仗非常工整,勾勒出孤清夜景,“披衣抱影复嫌长”将孤寂具象化——披衣避寒却只抱得自身孤影,连影子都嫌漫长,炼字精妙,把无聊无绪的心境推向极致。结句“无聊忽忆书中句,欲逐诗文韵几行”转折自然,从孤寂中寻得排遣之道,既呼应“有感”题眼,又为全词添了几分清雅书卷气,欲言又止,"韵几行"意犹未尽,就象新婚夜的新娘,羞羞答答,韵味无穷。全词格律工整、韵脚和谐,景、情、事层层递进,将立冬时节的物候与文人的闲愁、雅趣完美融合,笔调温婉却见力道,尽显古典诗词的含蓄之美。)
立冬
李琼
立冬时节焕新装,万里河山色彩扬。
江北平原飘雪素,岭南银杏泛金黄。
红枫摇影碧空耀,翠柏参天气势昂。
休道寒风萧瑟日,神州到处正呈祥。
(华戈评改。七韵阳。此诗也得华戈常说的起句多写大场面、全局的东西,承句、转句写个性的、局部的东西的创作技巧!李琼起句写的“立冬时节焕新装,万里河山色彩扬”,确实是写立冬时节的大场面吧?颔联中的“江北平原”、“岭南银杏”和颈联中的“红枫”、“翠柏”,写的也确实是个性化、局部的东西。而结句“休道寒风萧瑟日,神州到处正呈祥”,则做了提高升华,尽管是寒冷的冬天,泱泱华夏还是呈现出一派热闹繁荣的吉祥景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转句用“休道”一词,深得清代诗人王士祯渔洋七绝十二法的技巧!除了用“休道”之外,也可用“莫言”“休言”“莫说”“莫道”等词语来进行转句。渔洋七绝十二法总结的七言绝句创作技法体系,通过十二种结构化方法指导诗歌写作,强调起承转合、对偶运用和情感含蓄表达,旨在提升绝句的韵律美与意境深度是值得学友们好好学习的。今后,华戈将抽时间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渔阳七绝十二法的创作技巧哈!)

好了,点评完了学友们创作的有关以立冬为题材的作业,我们下面转入到和大家谈谈诗中出现的“孤雁入群格”或“孤雁出群格”等知识,以便我们今后正确地使用这种格式。
什么是“孤雁入群格”、什么是“孤雁出群格”,两者一样吗?
下面讲的是跟诗押韵有关的知识,首先解答某网友的一个疑问,然后应诗友的要求,写一下我对“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独特看法。
我曾多次讲授过诗的押韵有关知识,得到广泛共鸣。我在文中谈到押韵的五条忌讳,其中第二条是:不能叠韵。即同一个字不能在一首诗中作两次韵脚,如“悠悠水东流,望川万古愁。今日登高望,碧空白云流”,此诗用了两个“流”作韵脚,这就是叠韵,乃作诗之大忌。”
有网友在文后留言对此提出疑问,并拿苏轼这首《观潮》来反驳我的观点: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他的意思是这首诗韵脚有两个“潮”,属于叠韵,所以我说“叠韵乃诗之大忌”不对。
其实,这牵涉到“孤例不足为凭”的问题,因为我讲的是一种普遍规律,个例是推不翻普通规律的,诗和数学完全不一样。如果诗都这么写,岂不可笑?
苏轼的这首诗不仅叠韵,还有重句:“庐山烟雨浙江潮”,这更是诗之大忌,一般的诗是不允许这样写的。
其实,此诗重句是苏轼故意为之,是表达哲理的需要。苏轼用此特殊表达手法来说明一个道理:见面不如闻名。此诗意思是“没见到之前,觉得庐山烟雨浙江潮很了不起,朝思暮想”,但“等见到之后,觉得庐山烟雨浙江潮也不过如此而已”。很有哲理性。
这种诗少之又少,正常的诗绝不能这样写,不能因为有这么一首诗存在就推翻“叠韵”之不当。同样的道理,不能因为某格律诗平仄不合规(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失粘),就否认平仄对格律诗的重要性。
下面,再谈谈格律诗的“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
我下面的观点比较具有独创性,可能跟别处讲得不大一样,因为这是我自己深入思考的结果,是有道理的。
我讲押韵知识时曾经讲过,格律诗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当然邻韵主要针对平水韵,因为新韵对韵进行了合并,除了“十二齐”和“十三支”外不存在邻韵。
格律诗首句用邻韵非常普遍,比如苏轼这首《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句韵脚“峰”属于“上平二冬”,而其他韵脚“同”、“中”均属于“上平一东”,所以这首诗就是典型的首句用邻韵的格律诗。
格律诗首句用邻韵,有人称之为“孤雁入群格”,有人称之为“孤雁出群格”。
一部分人称首句用邻韵为“孤雁出群格”,因为只有首句用韵不同,好似孤雁离群而去。相对应的,如果只有尾句用邻韵,则称之为“孤雁入群格”。
另一部分人则称首句用邻韵的为“孤雁入群格”,因为只有首句用韵不同,好似孤雁飞入雁群。相对应的,这部分人称只有尾句用邻韵的为“孤雁出群格”。
是不是有点混乱?其实只是首、末句的名字倒过来而已。
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到底哪种说法对呢?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指首句用邻韵。
为什么?
我说过多次,格律诗首句可以用邻韵,但从来没有说过格律诗中间句或末句也可以用邻韵,格律诗末句是不允许用邻韵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格律诗。原因如下:
一是格律诗首句可用邻韵是因为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对首句要求相对比较宽松;二是格律诗首句用邻韵的例子比比皆是,除了上面这首还有王安石的《元日》、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林逋的《山园小梅》、卢梅坡的《雪梅》等等,但尾句用邻韵的例子少之又少,几乎没有;三是若末句也可以用邻韵,那是不是中间句也可以用邻韵?那样的话邻韵就通用了,分韵的意义何在?
综上所述,格律诗首句用邻韵是允许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孤雁出(入)群格”,但中间句或末句不允许用邻韵,否则就是出韵。当然也存在末句或中间句用邻韵的个例,不足为据。
“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依据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去批判性的接受,去不断继承和发展……
-------------------------------
10首立冬时节最美古诗词,一夜北风至,人间万物藏
立冬之夜,炉火映照茶烟,大地展露最本质的容颜——收即是藏,舍终为得。江南冬景似春华,薄霜未凋草木;菊花傲立守秋约,梅花暗藏春讯。万物在寒风中沉淀风骨,文人围炉吟雪,离人望秋怀乡,四季于此回归本源。
立冬已至,北风暗度秋光。
山川敛气,河流凝神,草木卸下荣华。土地封存温度,枝干勾勒苍穹。
节气在此转折——生命褪去浮华,将精魂沉入根系;万物收敛形色,把真淳留给冰雪。
天地间,唯余风骨。
01、最温存的早冬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唐·白居易《早冬》
春秋有序,万物有时,江南的冬天是秋天舍不得走的样子。
江南十月天气晴暖,这冬日光景竟可爱得如同春天。薄霜未能凋萎青葱草木,暖阳刚刚晒干浅滩沙痕。老柘树黄叶灿若新生嫩枝,寒樱枝条缀满似花非花的白霜。此刻最羡慕那悠然醉客,官身束缚令我难入酒家共饮这初冬闲情。
02、最有序的早冬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
立冬时节霜寒袭人,水面初凝薄冰。月下蟾影清瘦,天际雁阵稀疏。农事已毕粮入仓,百姓赶制御寒衣。此时野鸡匿迹,蜃楼易现,万物顺应天时渐入冬藏。全诗完整呈现立冬三候物象,记录着天地从秋收向冬藏的自然过渡。
03、最孤傲的早冬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在万物凋零的季节里,总有一些生命选择逆行。
立冬前夜寒霜骤降,锦衾难御冷意,丹枫赤叶零落堆满石阶。西风如帚将园林秋色扫荡殆尽,唯见丛菊傲立霜中,犹自绽放金英,信守对深秋的最后诺言。此诗以清霜红叶写冬序初临,更借凌寒菊花展现生命在季节更迭中的坚守与风骨。
04、最含蓄的早冬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冬天从这里开始,春天在这里埋下伏笔。
立冬时节细雨带来寒意却未凝霜,院中树木半留青绿半染枯黄。此时距离小阳春已无多时日,不知何处梅树悄然绽放第一缕幽香。诗人捕捉秋冬交替时草木将黄未黄、寒梅欲开未开的微妙瞬间,在细雨生寒中暗藏春之讯息。

05、最缠绵的早冬
晴湖水落葑田乾,白鸟飞来立晚寒。
杨柳不知秋已远,尚摇疏翠拂栏干。
——宋·周端臣《早冬湖上》
冬天不是季节而是心境,当梅花在雪中绽放时春天已在路上。
晴日湖面水落,葑田渐次干涸。白鹭翩然而至,独立暮色寒波。岸边垂杨犹存绿意,细叶轻摇似不知秋深;疏影婆娑斜映栏杆,犹自眷恋最后青翠。全诗以水落鸟寒写冬意初临,又以杨柳摇翠存秋日余韵,勾勒出立冬时节万物将休未休的微妙景致。
06、最迷离的早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存疑)《立冬》
月光在酒杯里融化,变成漫天雪花。
立冬之日天寒墨冻,诗人搁笔停诗,只将暖酒时温炉上。酒意微醺时,望见砚台墨痕与窗外月色交融,皑皑清辉令人错觉大雪已覆盖村落。全诗以冻笔寒炉写初冬清冷,却借酒意诗心幻化出银装素裹的天地,在虚实相映间道尽冬日将至未至的朦胧意趣。
07、最朗澈的早冬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宋·紫金霜《立冬》
树木在落叶中展示性格,在风雪中见证品格。
立冬时节水退荷枯,西风转作北风呼啸。黄杨犹自倔强保持青翠,白桦已半凋零显出优柔。满阶冷霜令人神清气朗,临窗晚照最宜展卷品读。且待深冬踏雪寻梅时节,犹可围炉吟咏冬日诗篇。全诗在万物萧瑟中见生命韧性,于天寒地冻处显文人雅趣。
08、最怅惘的早冬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
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
——宋·葛绍体《烟雨馆立冬前一日》
每个离乡的人都是秋天的候鸟,在季节更替时寻找归途。
立冬前日重阳已过,菊花犹在霜色中留存着最后的秋光。莫说明日北风将至,此刻天涯游子望见这将尽未尽的秋色,更添思乡愁绪。诗人以带霜菊花写秋冬交替的缠绵,在节气转换的节点上,将自然物候与人间别绪巧妙相融。
09、最疏朗的早冬
篮舆忽得到林间,飞鸟翩翩相与还。
俎豆欲严来日祭,轩窗聊共此时閒。
芬敷残菊添秋色,摇落苍梧见远山。
夫子肝肠真锦绣,归途新句已班班。
——宋·史浩《次韵林寺簿立冬日斋祠精进寺》
飞鸟的轨迹,写着归去的方向。
立冬之日乘轿行至山林,翩飞归鸟伴人同返。为明日祭礼精心备办,此刻且在轩窗下共享闲情。残菊犹存几许芳菲,梧叶落尽方见远山。友人胸藏锦绣文章,归途便见新诗已成。诗中立冬既含祭祀之庄重,又见山林之逸趣,更显文思之隽永。
10、最暄暖的早冬
倦缘闲景散闲情,人未归庵户不扃。
试拨柴烟寻宿火,旋添泉水洗茶瓶。
黄花采采盈衣袖,橡实离离傍生萍。
何日一邱藏曲折,与君同伴劚青冥。
——宋·王洋《壬戌立冬十朋十一日陪路文周朋携提祖同访后》
采菊不是目的,与秋天相遇才是。
立冬时节因闲景消散倦意,人未归寺便任庵门虚掩。拨开柴灰寻得昨日余火,取清泉重新煮水涤器。野菊灿烂采撷盈满衣襟,橡果散落水畔点缀浮萍。期盼他日觅得幽居之所,与友共隐青山耕云种月。诗中立冬不见萧瑟,唯有闲适雅趣与山水之约。
立冬之夜,炉火映照茶烟。书卷半掩,菊香已老,冰棱悬垂檐角。我们静坐,聆听时间沉降。
田野空旷,远山肃穆,星子清冷如砾。
在这万籁俱寂的节气里,大地展露最本质的容颜——收即是藏,舍终为得。四季轮回,此刻回到本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作者简介】:
梁智华,笔名郅骅、桦木、过河卒等,网名华戈,1966年10月出生于广西贺州市,祖籍为广西博白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玉林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原副会长兼宣传部部长。独著有诗集《忙碌人生》、《那日夜折磨我的是爱》,散文集《遍地行吟》、《爱意缱绻》,集邮随笔集《拈花惹草》、《拈花惹草续集》,杂文集《牛逼·牛逼的人·牛逼的话》、《我的墓志铭及其他》,报告文学、通讯集《我与名人面对面》、《闪光的足印》》等书,与人合编合著有诗集《永远的飞翔》、《云香酬唱集》和散文集《畅游玉林》、报告文学集《冠军之路》,书画作品集《动感玉林》、《运动玉林》、《书法作品集》和《美术作品集》等书。在2014年,先后荣获广西首届书香之家、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等荣誉称号,其在广西新闻网开设的“玉林华戈的博客”每天坚持以原创文章更新而著称,5年突破半亿点击量,稳占广西第一博位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