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个转身,立冬便拉开了冬天的序幕。这猝不及防的季节翻转,像极了我攥不住的光阴——不过一个恍惚,时光便从指缝间簌簌漏尽。
“偷得浮生半日闲”原是古人难得的奢侈,却在收到闺蜜信息的刹那间,成了我触手可及的欢喜。起身收拾,穿上自己心仪的黑色民族风长风衣,系上红丝巾,揣着一份期待出门,去闺蜜家奔赴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冬阳漫过街道,树梢的黄叶零星飘落,像被风轻轻摘下。步行街的长廊两边,有人偎着座椅晒太阳,有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下棋,偶尔传来闲聊的笑声——原来冬天真的放慢脚步,连空气都变得蓬松柔软。
我们两家离得不远,步行不到十分钟的脚程,但因平日里各自忙碌也少有半年没见了。闺蜜家的小院藏在小巷的尾部,红砖白墙的二层小楼。推开门,便闻到一股洗衣液的清香,闺蜜很爱干净,院子总是纤尘不染,连砖缝都拖得清亮。二楼的窗户半开着,绿萝垂着新叶,映得阳光都泛着绿意。
灶火可亲 烟火暖心
“来了吗?”门内传来熟悉的唤声,转过楼梯进入房子,厨房正升腾着白色的雾气,玉米面的清香夹杂着焦香扑面而来,灶上的锅里扑腾扑腾地馇着,升腾起一个个黄色的小气泡,蓝色火苗“舔”着锅沿,像在催生一场温暖的诞生。闺蜜系着碎花围裙,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不时用手向后拢着垂落耳际的发梢,鼻尖上还沾着些许玉米面,在阳光下闪着碎金,像跌落人间的星星。我们说笑着相互问候,彼此诉说着好久不见的牵挂。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进来,将我们的影子投在地板上,叠成两朵依偎的花。
灶台上的铁锅“咕嘟”冒着泡,她握着勺子不停搅动,手腕轻转,玉米面便均匀地铺满锅底。这么多年来,她总是便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就像我的亲姐姐一样关爱我。有时是我爱吃的酸菜馓饭,有时是玉米面根根,大多数时间是做美味的面鱼,因为女人总是对面鱼情有独钟,不管夏天还是冬天,不论是浆水的还是臊子的,那份熟悉的味道总能瞬间化解我所有的不愉快。
闺蜜一边和我聊天,一边用手不停地搅动着,以免锅底糊了,她转过头的瞬间,我看见一点玉米面粘在她的鼻尖,在蒸汽中闪着细碎的金光,我们相视而笑。说真的,做面鱼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馇得不好了做出来的面鱼不光滑,而我的闺蜜做面鱼是一把好手,这么多年来,我不知吃过多少次她做的面鱼。我们老家习惯叫面鱼(滴糊儿),这似乎成了我们之间约定俗成的交流方式。我们经常一边品味着美食,一边聊着生活中的趣事或着烦心事,只要一碗面鱼下肚,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们如此开心,那些生活中不顺心的烦恼也就随之烟消云散。
不一会儿,面鱼就扑腾着下水了。她又忙着准备臊子,捣蒜,泼辣子,一系列麻利的忙碌之后,一碗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的面鱼已经到了我的手中。我们大快朵颐,一碗面鱼下肚,味蕾的享受胜过山珍海味,温暖了我们的胃,也温暖了心。
忽然之间我明白了,原来最暖的烟火,是藏在那些温软的记忆中,是此刻两个闺蜜之间会心的微笑,这份光阴中的小碎片,它依然绵密地埋藏于生命的肌理,与我共享着片刻的悠闲。这份难得的清欢,恰是生活馈赠给我们彼此的精神财富,这温馨的画面,悟化了人间烟火中的寒气,让初冬的阳光更加温暖如春。
时光缓缓 岁月悠悠
初冬的凉把普通的岁月煮成了温热的香甜,我们坐在阳台上喝茶、聊天,晒太阳,闺蜜问我:“还记得当年的我们吗?一起在我家炕头聊心事?”我笑着回答:“当然记得。”她又提起我们之间的陈年旧事,我们笑作一团,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
原来有些记忆不用刻意留存,就像此时的阳光,把几十年的光阴都煮软了。突然之间我想到了曾在书中看到的一段话:“当你学会清理心灵的尘埃,懂得享受留白时光,你就会发现干净自在的生活,其实一直都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是的,当我们慢慢步入人生的冬季,何不换一种方式让我们慢下来,静静享受生活之外的一些小时光,和友人、和知己共处一段悠闲自在的独处时光。 阳光暖暖,茶香氤氲,时光仿佛也放慢了脚步。人有时真的很奇怪,年轻时总觉得日子过得好慢,现在倒盼着能偷得浮生半日闲,来一场和闺蜜畅所欲言的闲聊。
我望着她鬓角日渐增多的白发,忽然觉得“所谓的岁月悠长,不过是在几十年漫长而琐碎的时光里,灶上有热汤,身边有人陪的温暖。”那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时光,那些浸在茶香里的絮语,才是时光最温柔的注脚。
临走时,闺蜜依然像往常一样给我打包好面鱼和臊子,并再三嘱咐我天冷了,加热再吃。我忽然觉得,这个冬天连风都是暖的。
作者简介:
王琴敏,网名云淡风轻,甘肃省秦安县人。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秦安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秦安朗诵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和网络平台。做人力求平和踏实,行稳致远。